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采用紫花簕杜鹃为砧木,花叶簕杜鹃为接穗,通过劈接和切接的嫁接方法培育观赏簕杜鹃.结果表明:在春、夏季节,采用2年以下的枝条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都较高.嫁接培育的观赏簕杜鹃,通过整形修剪成云片状,提高了观赏价值与艺术效果,可作优良的观花盆景.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植物筛选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地区广泛收集引种的乡土植物,以及现有栽培的地毯式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品种的栽培观察,初步筛选适合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的植物共39科65属85个种类品种。利用自行构建的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综合评价模型对85个种类品种进行评价,其中有21个种类品种适合在广州地区地毯式屋顶绿化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敬丽  赵海洲  吴雅文  王云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41-14344,14619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通过实地分区随机抽样法,记录了其区域内杜鹃属植物种类、出现频率、生境特点和配置方式。结果表明,昆明市园林绿地中杜鹃属植物应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也很高,在公园露地、居住小区、道路街边绿化方面均有使用,应用方式较为灵活,形式多样,观赏效果较好,但种类比较单调,常见的种类有锦绣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 Sweet.)、西洋杜鹃(R.hybridum)、杜鹃(原变种)(R.simsii var.simsii),偶见马缨杜鹃(R.delavayi Franch.)、滇北杜鹃(R.simsii var.mesembrinum Rehd.)。总结评价了昆明市区以杜鹃属植物为配置材料的景观特点,分析了杜鹃属植物在昆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野生杜鹃花的引种驯化研究,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促进乡土杜鹃花种类的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簕杜鹃营养生长的影响,为簕杜鹃种植提供适宜基质配方。 【方法】以簕杜鹃 水红和小叶紫 2 个品种为试材,将土壤、园林废弃物堆肥、泥炭、河沙、生物炭等 7 种原料 按不同体积比例混配进行栽培试验,测定株高、冠幅、主径、叶片叶绿素水平(SPAD 值)和叶片氮磷钾含量等 簕杜鹃营养生长关键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基质理化性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基质配方进行综合评价, 筛选适宜簕杜鹃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簕杜鹃 2 个品种的株高在 T12 基质条件下增长值最大,水红和小叶 紫分别为 22.40、21.40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冠幅在 T12、T13 基质条件下增长值最大,水红和小叶紫分别为 25.20、23.45 cm 和 33.85、35.8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 SPAD 值和氮含量在 T13、T15 基质条件下均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簕杜鹃在土壤∶堆肥∶泥炭∶河沙 =3 ∶ 3 ∶ 2 ∶ 2(T12)、土壤∶堆肥∶生物 炭 =3 ∶ 5 ∶ 2(T13)和土壤∶堆肥∶生物炭∶珍珠岩 =3 ∶ 4 ∶ 1 ∶ 2(T15)3 种基质配方条件下营养生长发 育较好,为最优基质配方,并证明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替代泥炭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其适宜用量为 40%~50%;添 加 10%、20% 的园林废弃物生物炭作为簕杜鹃栽培基质材料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立交桥绿化常用的簕杜鹃‘金心双色’、‘绿叶樱花’和‘同安红’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簕杜鹃立交桥绿化适宜水分的管理周期,分析干旱处理对簕杜鹃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第3天时‘同安红’净光合效率最高,光合能力较强;干旱第6天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此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说明干旱后期‘同安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较大;从各指标变化情况可看出‘同安红’较‘金心双色’、‘绿叶樱花’有较强的抗旱性。建议在立交桥绿化过程中,‘同安红’可适当延长浇水周期。  相似文献   

6.
杜鹃种质综合评价AHP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的观赏特点,以城市园林应用为目标,从花观赏性、叶观赏性与园林应用潜力几个方面选定了杜鹃属植物评价的三级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杜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的56个杜鹃园艺种与野生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共划分了4个等级,为杜鹃良种筛选与园林绿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心兰的观赏特点,以确定盆花种质综合价值为总目标,选定了16个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与组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适合文心兰盆花种质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引进的20个文心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共划分了4个等级,其评价结果基本与各品种的实际利用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05年起,共收集国内外杜鹃种质资源400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个适于江苏地区种植的品种10个,其中有9个通过省内鉴定,且2个已经获得国家品种权。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绣球种质资源观赏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绣球品种,以大花绣球、圆锥绣球和乔木绣球3种类型的114个绣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茎叶及花部形态特性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了17、13和12个与观赏性状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3种不同类型绣球品种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对每个品种的观赏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及评价值等级排序。根据综合评价值判定结果,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被评为Ⅰ级的有7个品种,Ⅱ级有49个品种,Ⅲ级有48个品种,Ⅳ级有10个品种。据此认为,在苏州地区的实际园林应用中,选用本评价体系中等级为Ⅰ级和Ⅱ级的绣球品种可望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奉贤区绿化工程中,观赏草的应用方式以花境为主,且一般以禾本科为主,但存在应用种类较少、种类选择不科学、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为扩大观赏草在奉贤区绿化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需依据观赏草特性、生态习性对其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引进上海地区已有应用且表现良好的品种,加强观赏草的科学种植和养护管理。同时,通过对观赏草的种植示范发现,选择适合奉贤区生长的观赏草品种和配置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本地12种宝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宝巾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宝巾种质资源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为0.63水平上可以聚为2大类。[结论]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应用于品种鉴定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宝巾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论述了叶子花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综述了中国叶子花属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收集保存情况,总结了叶子花扦插、高压、嫁接和和组织培养等繁育技术,指出了叶子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叶子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为今后叶子花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 1978—1980 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 5 188 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 4 000 余份,涵盖 20 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 1 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 156 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 18 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 3 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三角梅品种资源状况不清、分类标准各异、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混乱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国际交流的现状,调查我国引栽的65个三角梅品种的主要性状,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建立了三角梅属观赏品种分类系统,对我国引栽的三角梅品种进行了统一分类鉴定和命名,以利于三角梅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三角梅品种多,适应性广,是很好的园林绿化花卉。该文介绍了三角梅的特征特性,重点从花叶等观赏部位介绍其观赏特性,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介绍,全面展示了三角梅优良的园林造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三角梅、红花三角梅2个海南地区常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三角梅在海口市羊山地区的抗旱性、抗风性等生态适应性,结果发现防风、保水是羊山地区种植三角梅的关键因素。紫花三角梅和红花三角梅在海南地区夏季有一定的耐旱和耐热性,地面有效积温过高易引起死亡,冬季可露地安全越冬,受逆境胁迫时叶片最先表现出受害状态。同时,研究发现带盆入土种植三角梅利于成花。  相似文献   

18.
辣椒自南美洲引进中国后,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辣椒品种并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而当前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大量农家品种丢失,某些种质资源也随之遗失。通过综述辣椒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体系。同时,从遗传关系、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面对辣椒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通过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辣椒种质资源的数量就会不断地扩大,进而供人类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主要水稻品种演变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0多年来,山东省水稻品种经过4次大的更新,每一次更新都对稻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山东水稻品种选育中,桂花黄、日本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对水稻品种改良起到了关键作用。山东省水稻育种工作还应加大国内外优良稻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并注重应用育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