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琼海、白沙、琼中、儋州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实地调研,定量分析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开割规模、劳动力短缺程度、橡胶树龄、费用支出程度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水平、橡胶价格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推动新割胶制度传播的同时,需要提升割胶制度在民营橡胶的认知度;重视割胶制度传播队伍的建设,开展"田间培训"割胶制度模式;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对橡胶产业的农村教育;完善以胶农需求技术为主导的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南琼中14个村委会15个代表性植胶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技术应用及需求,并从农户的视角评价科技推广工作。从农户的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工作评价、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橡胶生产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橡胶种植历史不长;农户橡胶栽培割胶技术仍以传统经验为主:胶园抚育管理差和割胶技术水平低是农户认为影响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割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户技术需求重点是胶园抚育管理、死皮复割、根病防治和割胶技术。  相似文献   

3.
印度橡胶局组织一个大众交流计划,即橡胶产业各部门的胶农交流割胶和其他橡胶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造成橡胶总产量水平比较低产业存在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人为风险。自然灾害会给橡胶树带来损害,市场价格低迷影响胶农扩大植胶面积和割胶的积极性,割胶劳动力紧缺,都造成橡胶总产量水平比较低。造成橡胶产量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橡胶的价格。随着胶价的回升,天然橡胶仍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京郊四区农户创意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晨  杨欧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49-11750
介绍了创意农产品的含义及意义,分析了京郊四区农户生产创意农产品的现状,采用probit模型对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收入、对风险的态度是影响农户认知水平的显著因素;受教育水平、果树种植面积、对风险的态度及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影响创意农产品技术采纳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6.
勐腊县民营橡胶产业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至2016年末,勐腊县有民营橡胶面积14.93万hm~2,其中开割面积10.8万hm~2,干胶产量16.8万t。橡胶产业已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经营范围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一项致富产业。但由于民营胶农割胶技术、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较差,从而影响了橡胶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一、不足之处(一)民营橡胶产业仍然停留在依靠出售胶乳的较低层次民营胶园管理差,胶农科技意识淡薄,重栽轻管、重割轻养思想突出,过度密植、品系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长江流域12个省(直辖市)的1430个农户水稻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对比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分析农户不同年龄段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农忙时节劳动力相对不足;受体力及人力资本限制,老龄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高于年轻农户;增加当前结构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不能有效带来水稻种植产出增加。对比看来,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劳动力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下游地区中年农户技术效率水平最稳定,部分地区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老龄农户当前流入土地比率大于年轻农户,但未来土地流转倾向低于年轻农户;文化程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人次、专业协会、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是否为村干部、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基层信息服务站及地方政府等变量则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客观认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稻农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农户生产行为。通过对海南26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家庭种植结构、生产决策行为、割胶生产行为、胶园流转行为、发展林下经济情况和参与合作社的情况,得到如下结论: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家庭倾向于外出务工和多元化种养弥补收入;橡胶收入锐减导致一部分弃割弃管的现象,但农户对橡胶树资产仍然重视,并未盲目砍树或者丢荒;种植结构丰富的市县弃割比例更高,槟榔成为局部地区弥补橡胶收入的重要作物;尽管林下经济、胶园流转和参加合作社被认为是改变现状的潜在途径,但发展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9.
云南橡胶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云南省橡胶种植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从最初1904年引入橡胶种苗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云南橡胶种植的探索推广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橡胶种植进入大发展阶段,不仅种植面积扩大、区域扩展,且橡胶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面对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弱等,不利于橡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胶管理条例》进行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橡胶种植地带;同时,也可在橡胶树下采取套种的方法,进而优化橡胶种植结构。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大科学植胶的宣传,对胶农进行橡胶种植和割胶技术的培训,提高胶农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论述云南天然橡胶的发展历程及现存生态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云南省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橡胶产业打造成云南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又如期拿到兑付款,割胶农户喜笑颜开。项目兑付现场会上,胶农代表作交流发言时说:“橡胶场外期权扶持政策给我们带来更多实惠,相信以后我们日子越来越好”。西盟公司橡胶岗位承包人代表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切身体会到了橡胶市场行情低迷下项目带来的红利,相信西盟公司未来会越来越好,胶农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甜。  相似文献   

11.
农业企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3个典型农业企业中的176名推广工作人员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Probit模型,对涉农企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企业技术推广人员文化程度、技术职称、企业推广设施设备、推广经费、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认同感对其工作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基于本实证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郊居民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转基因市场发展以及引导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帮助国家和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方法】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出发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t模型分析。【结果】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价格敏感性与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对京郊居民的态度及购买意愿会有影响;受教育程度对购买意愿影响显著;京郊居民在购买转基因产品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也考虑其他因素。【结论】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科普信息宣传力度,提升受众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并对其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单从价格方面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竞争力,而应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既安全又具有独特功效的转基因食品;媒体作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的信息渠道,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传播转基因相关信息;在教育方面,如课堂上、书本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相关内容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是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小农户比重大,自产自消(费)程度高,他们的食物生产、消费与营养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保障,调查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农民的饮食多样性(人日均摄入的食物种类)以及农业生产多样性(日常生产的食物种类)与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BMI)的相关性,旨在为农民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利用食物频率法从江苏省10个村、河南省10个村、四川省6个村共收集395份农民调查问卷,开展总样本与各省分样本自产食物种类情况、各类食物摄入的来源与数量、每日摄入自产食物的营养状况的描述性分析;根据食物消费与个人健康效用的经济理论,在不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饮食多样化的影响和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营养健康的影响。结果 受访者的农业生产多样性程度不高,平均生产3.37个食物种类,省际差距较小,摄入的食物如水产品、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畜禽肉主要来自购买;农民的饮食多样化程度也不高,人日均摄入食物种类3.34个,省际差距较大,摄入自产食物的数量均低于推荐量;在总摄入量中,畜禽肉摄入过多,而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摄入不充分;农民人日均摄入自产食物获得的营养不均衡,从自产食物获取的能量充足,但获取蛋白质、脂肪、钙、镁、钾、维生素A等营养素较低;近6成农民的BMI值正常,但省际差距较大。农民的饮食多样性、营养健康与农业生产多样性在10%统计水平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纯收入、营养知识认知、市场准入等因素也对饮食多样化有显著影响,而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食物营养教育等因素对个人的营养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农业生产多样性促进了农民的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然而,随着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和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农民购买食物满足饮食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水土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多样性的可行性不大。因此,鼓励在农村建立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加强食物营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营养知识可能是保障他们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直辖市)城镇居民76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对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罗非鱼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罗非鱼持积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影响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水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经历和产品价格等;建立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决策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认知,但认知水平普遍很低;对绿色农产品认知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年龄和教育背景;对绿色农产品认知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育背景、性别、婚姻状况、购买场所,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教育背景.  相似文献   

17.
影响山西省农机化水平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定量分析农机化发展影响因素困难的问题,依据2002年山西省115个县(市)影响农机化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机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程度高低依次为:每hm^2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丘陵山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每hm^2农业机械原值、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和无霜期7个因素。提升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关键在于在加强农机动力配备的同时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和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从农户的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3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评估农业电商扶贫的成效。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获取的湖北省252份农户(含贫困户与脱贫户)调查数据,先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进行测度,然后运用OLS、2SLS、LIML、IVGMM和IV-Tobit共5种回归方法对农业电商扶贫中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ISM模型分析论证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质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样本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一般,发展能力和经济能力相对较高,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但这3种能力均未达到中等水平,有待提高。是否参与农业电商、亲戚中有无村干部、公共服务、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在农业电商扶贫中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显著(P<0.1)影响。是否参与农业电商和亲戚中有无村干部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共服务是底层因素。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可用“单驱动、双路径”来概括。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性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和交叉统计分析,并利用Ologit模型,对气候变化认知对公众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居民总体环保支付意愿与减排水平不高,同时环保支付意愿高于减排行为意愿,说明为了保护环境,公众更愿意在经济上承受一定损失,而不愿意采取给生活不便的环保行为。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气候变化认知对环保支付意愿和减排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气候变化认知对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比对减排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收入、宗教信仰和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公众环保支付意愿;年龄、受教育水平、媒体使用程度、城乡居住地和东中西部的地区变量对公众减排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提出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宣传来提高公众环境认知水平,并通过财税、信贷和补贴等方式调节公众的行为选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涉农人员对智慧农业建设的支持意愿将直接影响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推广与普及。基于我国西部边陲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就不同认知水平的涉农人员对县域智慧农业建设的支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涉农人员对智慧农业越了解、信息获取能力越强、对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越满意、地理效应认知度越高,则支持意愿越强;涉农人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工作类型与农业科技关联度越高者,对智慧农业的建设越支持,但年龄越大的涉农人员越不支持智慧农业的建设;而行为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其支持意愿关联度不强,说明我国对新技术在农业中运用的宣传不到位,造成涉农人员的创新意愿与前沿创新技术没有严格相符,农户的知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需求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宣传、提高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