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冀张薯1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冀张薯12号是张家口农业科学院最新培育的中晚熟鲜食型品种,我省北部春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68厘米,茎绿色,叶绿色,生长势强,单株主茎数2.85个,花冠淡紫色,块茎长圆形,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结薯4.9个,商品薯率87.6%。薯块淀粉15.52%,干物质19.21%,还原糖0.25%,粗蛋白3.25%。表  相似文献   

2.
金徐薯69是从徐781和徐薯18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鲜食烘烤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红皮、橘红肉,表皮光滑,纺锤形;单株结薯66个,大中薯率906%;长蔓,茎绿色,分枝数4~7个;顶芽凹,顶叶绿色,脉基紫色,叶浅缺刻;可溶性糖含量59%,淀粉含量152%,烘干率260%,胡萝卜素含量1082 mg·kg-1;浙江省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667 m2产量2 2048 kg,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0%;具有萌芽性好,结薯集中、丰产性好,较耐贮藏,烘烤食味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龙紫9号“龙紫9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的紫心红薯新品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蔓长中等,单株分枝数6~10个。顶叶绿色,成叶浅三裂,叶主脉淡紫色,侧脉绿色,脉基淡紫色,叶柄、柄基、茎均为绿色,蔓粗中等。薯块纺锤形,薯皮深紫色,薯肉紫色。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86.2%,商品薯率87.4%。薯块花青素含量253毫克/千克,干物质率28.25%,出粉率18.28%,  相似文献   

4.
浙薯     
<正>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1018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品种来源浙薯73半2×(花18×Gem)-2特征特性高胡萝卜素型品种,萌芽性中等,中长蔓,分枝数6~7个,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和成年叶均为绿色,叶脉淡紫色,茎蔓绿色带紫;薯块长纺锤形,紫红皮,橘红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一般;干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食味中等;较耐贮。经鉴定,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中抗  相似文献   

5.
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薯杂交后代155个株系及两亲本为试验材料,对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很广,调查性状在子代中均出现连续变异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供试分离群体材料的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幅度最大,CV为117.6%;变异最小的性状是淀粉含量,CV仅为10.8%;茎叶干率、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单株结薯数等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均在100%以上;茎蔓长、茎粗、薯块干率和还原糖含量等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居中,在91.4%~95.7%;分枝数、单株茎叶鲜质量、单株鲜薯质量、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组合遗传力较低,在51.9%~82.1%;选择茎粗适中、蔓长适中、分枝数多、结薯数多、茎叶鲜质量较大以及茎叶干率较低的株系,可以达到甘薯高产育种的目的。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等3个性状难度不大,而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等5个重要品质性状很困难。本试验表明,高产高淀粉品种选育相对比较容易,而高产高蛋白质品种选育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
一、特征特性 "鄂薯6号"甘薯鲜薯薯块为长纺锤形,薯肉白色,薯皮粉红色,结薯集中,上薯率80%以上.叶心形、绿色,叶脉绿色,茎褐绿色.该品种匍匐生长,萌芽性好,出苗齐,大田生长势较强,茎部分枝数6.4个,单株结薯4.5个,最长蔓2.89米,为长蔓型.  相似文献   

7.
"泰中9号"甘薯高产、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高,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耐储存,萌芽性好,顶叶褐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心形.茎紫色,茎粗细中等,中长蔓形,最长蔓长150~250厘米,茎端无茸毛,基部分枝7.8个.薯皮深红色,薯肉白色带紫晕,薯块纺锤形,薯干洁白平整.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3~4块,大中薯率87%.食味甜度中等,纤维量少.高抗根腐病.  相似文献   

8.
<正>郑薯9号马铃薯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为早熟品种,生育期56天。株高44厘米,株型直立,茎绿色,单株主茎数1.2个,生长势较强。叶片浅绿,花白色,少花,有天然结果。块茎椭圆形,黄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匍匐茎短。薯块整齐,大中薯率在89%以上,单株结薯2.2个。植株抗卷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郑商薯10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马铃薯2014003申请单位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商丘市金土地马铃薯研究所品种来源费乌瑞它变异株系特征特性属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期60~66天;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平均株高37.1~48.5厘米,茎绿色带紫色斑点,叶绿色,单株主茎数1.3~1.5个;花紫色,花繁茂性中等,结实多;薯块整齐(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薯块数3.3~3.8个,单株质量420.0克,商品薯率88.4%。经鉴定,该品种抗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晚疫病  相似文献   

10.
北方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个甘薯品种(系)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关联度分析中,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结薯集中性、茎粗和整齐度对鲜薯产量的关联度较高。茎粗、大中薯率、蔓长、单株结薯数、淀粉率和干率对薯干产量的关联度较高。而淀粉率、干率、蔓长、茎粗、单株茎叶重和单株结薯数对淀粉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北方甘薯在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方面,应该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马铃薯初花期时,对其叶面进行喷施10、20、40、80 mg/L烯效唑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可以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淀粉含量和Vc含量与对照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源和碳源对脱毒马铃薯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水源和碳源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源处理小苗21 d时,自来水和井水处理的几个重要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其中,鲜质量增加15.34%、20.57%,生根量增加0.34、1.24条,平均根长增加0.20、0.46 cm,株高增加1..10、1.22 cm,叶片数增加3.52...  相似文献   

16.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对马铃薯开展了雷力海藻有机颗粒肥化肥部分替代模式和雷力海洋寡糖(褐藻双寡糖和壳寡糖)化学农药减施模式,研究化肥减施 17% 、农药减施 30% 的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青海示范区(湟中)双减模式处理的马铃薯亩产、大薯率和增产率均分别为5182Kg/亩、75.0%和19.05%,马铃薯生长茂盛,茎粗,株高为128cm比对照高28cm,块茎数和直径比对照都要好,整体生长的叶片颜色为深绿色。青海示范区(互助县)双减模式处理的马铃薯亩产和增产率分别为2746Kg/亩和18.67%。马铃薯生长茂盛,茎粗,株高为150cm比对照高20cm,块茎数和直径比对照都要好,整体生长的叶片颜色为深绿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甜菜营养生长期的糖分积累过程以及块根膨大形成规律,分析新疆滴灌甜菜营养生长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为甜菜高产优质生产生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苗后每隔5 d田间定点测定5株甜菜绿叶数、枯叶数、叶丛高度、块根直径和周长,以及整株起挖连续不缺苗5株测定叶丛鲜重、茎叶长度、块根鲜重与锤度等指标,每隔15 d测定叶丛和块根干物质,分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以及地下部分变化。【结果】6月上旬至7月下旬叶丛快速生长,根叶比<1,叶丛生长速度高于根体增长速度,含糖率受水分影响波动大;7月下旬至9月上旬,叶丛增长呈下降趋势,根体增长速度超过叶丛增长速度,根叶比>1;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甜菜叶丛大量枯死,块根膨大增长趋于平缓,含糖率增长迅速。【结论】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叶丛形成期,生长中心位于叶丛;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块根糖分增长期,生长中心位于块根;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为糖分积累期。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生长中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喷施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6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16 572.22 kg/hm2,比对照增产3 516.66 kg/hm2,增幅为26.94%,淀粉含量最高达19.48%,比对照增长12.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