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产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稻瘟病菌在6种产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发现米糠培养基是最适宜的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在确定米糠培养基为产孢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产孢条件的研究,在每天光照16~24 h,并连续培养5~7 d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及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稻瘟病菌致病机制、有性世代、无毒基因分析,重要功能基因克隆以及稻瘟病菌产孢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无性重组体若干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营养体亲和的、携带抗药性标记的稻瘟病菌不同小种的菌株对峙培养 18d后 ,对交界处产生的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群体分离 ,从 5个配对组合中获得的 75个无性重组体中筛选出 2 0个稳定的无性重组体。对它们的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能力、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供试重组体在 5种常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 ,部分重组体的生长速率显著超过亲本 ;在玉米稻汁培养基上均具有较好的产孢能力 ,产孢量每皿 (直径 6 0mm)为 1 0 8× 10 5~ 8 18× 10 6个 ,部分菌株产孢量显著超过亲本 ;分生孢子萌发率为 6 5 %~ 97% ,与亲本无显著差异 ;大多数重组体均可对水稻致病 ,且无性重组还导致毒性发生复杂的变异。来自同一配对组合的无性重组体后代在日本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显现出与双亲不同的毒性表型 ,部分重组体丧失了亲本所具有的毒性 ,而有部分重组体表现出亲本所没有的毒性 ,提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重组体内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间通过菌丝融合产生的无性重组体具有较强的适生性 ,提示无性重组可能是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6.
研究稻瘟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产孢条件,可以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依据。为此,比较了从不同生态区分离得到的4个稻瘟菌株(T1、T4、8400J2、YL5)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对其产孢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瘟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孢子特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影响稻瘟菌产孢的条件中,光照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以12h光暗交替处理时其产孢量最高;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稻瘟菌的产孢量也存在显著影响;4个稻瘟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其中8400J2产孢量最高。确定稻瘟菌的最佳产孢条件为:选用米糠培养基、在28℃左右培养、以12h光暗交替诱导48h,此条件下8400J2菌株的产孢量可达9.25×104个/mL。  相似文献   

7.
灰梨孢菌产孢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操作方法简便、产孢效果好、适宜于大多数灰梨孢菌的产孢培养基,为灰梨孢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从水稻、香蕉和杂草马唐上分离获得6个灰梨孢菌菌株,接种于紫花鸭趾草、高粱粒和大麦粒等9种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培养基对灰梨孢菌产孢量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高粱粒、大麦粒和紫花鸭趾草培养基对6个菌株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紫花鸭趾草培养基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常用的高粱粒培养基相比,6个菌株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对香蕉和水稻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在4℃冰箱中,用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保存蕉瘟病和稻瘟病菌菌种,两年后病菌仍具有生活力。【结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是适宜于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理想培养基,紫花鸭趾草培养基也适合于保存灰梨孢菌。  相似文献   

8.
从50种培养基中筛选出的粗面粉琼脂培养基,用作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具有成分简单、适应性广、培养效果好(培养时间短、产孢好、不易污染杂菌)的特点,是试验室条件下培养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1986~87年采用17种培养基和2种光照处理对41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稻秆琼脂培养基最适宜于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稻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稻秆琼脂培养基和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光照条件以波长310~420nm的蓝黑光连续照射能显著地促进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培养基。[方法]采用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为主要成分配制6组不同培养基,比较其稻瘟病菌的培养产孢情况。[结果]配组稻秸浸出液∶PDA培养基=1∶1具有最快的培养速率和最大的产孢量,并且与燕麦片培养基和大麦粒培养基相比在产孢效率和经济成本上也更具有优势。[结论]该新型培养基在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与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经人工移植七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还是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减少,分生孢子变小,产毒能力下降以及致病力减弱。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8种矿质元素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产孢的影响.初筛试验表明,Fe、Mn、Zn、Cu、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尖孢镰刀菌产孢,上述元素浓度分别为1、1、100、0.1、0.1 mg/L时对尖孢镰刀菌产孢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7.2%、18.6%、52.8%、47.7%、36.4%,Mo、Mg、Ca对尖孢镰刀菌产孢基本无抑制作用.正交试验表明,对尖孢镰刀菌产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Mn,其次是Fe,最佳因素水平组合Fe、Mn、B、Cu的浓度分别为1、10、0.1、0.01 mg/L.  相似文献   

13.
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丝状真菌产孢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情况,从产孢过程、影响产孢发生的因素、产孢的分子机制、产孢的相关基因、微循环产孢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梨孢属(Pyricularia)真菌的产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11种寄主梨孢菌在15种培养基上的产孢差异,其中以大麦粒和高梁粒培养基产孢为优,适合水稻,狍尾草,粟,稗,牛筋草,茭白和碎米莎草等寄主梨孢菌的产孢培养;不同寄主梨孢菌在供试培养基上的产孢能力有较大差异,稻梨孢菌的产孢能力强,其次为牛筋草,稗,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马唐,毛马唐,李氏禾和罗氏草梨孢菌的产孢能力极差,在参试的15种培养基上产孢均甚少,产孢差的菌株在蓝黑光灯,黑光灯和日光灯下照射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Farlow)Samson]培养性状的影响,并筛选出产孢能力最强的培养基。以SMAY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更换碳源和氮源,研究培养性状的差异;采用正交试验对碳源和氮源含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莱氏野村菌有不同的作用,单糖类碳源有利于产孢,多糖类碳源有利于菌落生长,最有利于产孢的碳源是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是最有利于莱氏野村菌产孢的氮源,蛋白胨是最有利于菌落生长的氮源,蚕蛹粉与酵母提取物联合使用对产孢能力有增效作用。最有利于莱氏野村菌产孢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0.4%+酵母提取物1.6%+蚕蛹粉0.4%。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GW-1-1,HL-2-1,GJ-1-1等3个不同来源的粘帚霉菌株在6种不同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和产孢量。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6种固体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但其产孢量差异显著。在以棉籽壳、麸皮、豆饼为原料的B配方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能良好生长,而且产孢量大,其中HL-2-1产孢量为8.27×108个/g,GW-1-1产孢量为6.98×108个/g,GJ-1-1产孢量为5.38×108个/g。该固体培养基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可作为粘帚菌的优良固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在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孢子形成附着胞的信号传导及其基因表达调节、产孢遗传规律和稻瘟病菌产孢相关基因鉴定与克隆分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用立式多层产孢箱同步生产多株生防真菌孢子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主研制的一台立式多层产孢箱作为固相发酵产孢装置,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1株金龟子绿僵菌金龟子变种(Manisopliae var.anisopliae)和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同时进行了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产能试验。每菌株接种6kg大米基质,等量分置于产孢箱的3层中,于25℃下发酵6d。在5株供试菌中,球孢白僵菌Bb2860菌株的产孢量最高,达到2.2×10^12个孢子/kg大米,表现出优异的工艺性状和商品菌剂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蚧轮枝菌产孢量作为指标,比较了6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9种正交组合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并对影响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温度、培养时间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大米、麸皮和小米为适合产孢的单一固体培养基,正交试验显示以3 ∶ 3 ∶ 1为大米、麸皮、小米最佳质量比,产孢量达到1.92×109个/g.产孢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4 d,产孢量最高可达到2.92×109个/g;光照处理对产孢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不同的辐射时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直径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5.0 kJ.m-2强度下,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病菌采取与植物类似的形态学变化来抵御UV-B辐射增强的伤害,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