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3个湛江地区甘蔗生产种植品种粤糖79/177、新台糖10号和粤糖71/210为材料,通过分期下种的大田试验,研究湛江地区不同植期甘蔗的糖分积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探讨湛江市甘蔗上下节锤度比与糖分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各植期到达各上下节锤度比值0.95的日期,均早于到达最高糖分日期,粤糖79/177为37~80d,新台糖10号为33~86d,粤糖71/210为37~64d。糖分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各品种分别少0.55~1.92,0.55~2.07,0.58~1.25。  相似文献   

2.
选择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6号、粤糖93/159、粤耱94/128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4/128、粤糖93/159分蘖力较强,其中,粤糖94/128分蘖率最高,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最多,但出苗率最低,产量比对照的高;新台糖26号保持青叶数最多,抗旱性较强;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特早熟高糖分;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26号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较高,品质最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18号、新台糖20号先后于1993年和1995年从台湾省引入我省。经2年隔离检疫后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新品种在产量、蔗糖分和田间锤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粤糖63/237。初步认为,这3个新品种均属早熟高糖高产品种。今后拟进一步扩大在不同生态蔗区的试验和示范,望能成为我省繁育推广的后续良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本区新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在桂中区域的适应性,为甘蔗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红河农场引进了7个甘蔗新品种和对比品种新台糖22号进行品比试验,对每个小区定点定株定时进行调查出苗率、分蘖率、枯心率、株高、茎径、糖分、锤度、产量等内容。试验结果表明:柳城05/136的分蘖率、株高、茎径、糖分、抗虫性都表现优秀,桂南亚08/186株高、糖分、产量都较低,该品种易感梢腐病,枯心率较高。综合排名为桂柳城05/136〉桂南亚08/174〉柳糖07/95〉新台糖22号(CK)〉桂糖29号〉桂糖32号〉脱毒台糖22号〉桂南亚08/186。  相似文献   

5.
新台糖16号的糖分性状优良,早熟高糖特征明显,平均蔗糖分和11月份蔗糖分明显高于新台糖10号和粤糖63—237。成熟后期蔗糖分不易下降。新台糖16号的蔗汁重力纯度高,蔗汁还原糖分低,甘蔗纤维分与新台糖10号的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除草剂环嗪酮对甘蔗不同品系、品种的应用安全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桂糖32号、桂糖42号、粤糖6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在甘蔗苗期生长阶段对环嗪酮的敏感性。5个甘蔗品种株高、叶长、地上总鲜质量的t测验表明: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对环嗪酮较为敏感;粤糖60号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桂糖32号、桂糖42号敏感性较弱。施药剂量为60、120 g a.i./hm2时,各品种甘蔗的地上部总鲜质量大于对照,可见环嗪酮对甘蔗呈现一定生长促进作用;当药剂浓度大于120 g a.i./hm2时,各品种甘蔗的地上部总鲜质量小于对照,可见环嗪酮对甘蔗呈现一定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甘蔗品种的敏感性与t测验结果一致,抑制率总体趋势为:新台糖粤糖桂糖,且3个品系间抑制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环嗪酮的抗性强于粤糖系列、台糖系列,表现出良好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对 11个甘蔗新品种及桂糖 11号收获后的原料蔗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表明 ,在甘蔗砍收后 ,其品质即开始发生变化 :重量平均每天减轻 1% ,甘蔗蔗糖分平均每天下降 0 .1% ,重力纯度平均每天降低 0 .5 % ,甘蔗还原糖分平均每天提高 0 .0 7% ,但各品种品质劣变程度有所不同。砍收后甘蔗蔗糖分和重力纯度下降、还原糖分上升较慢的品种有新台糖 2 0号、桂糖 17号、巴西 4 5号和桂糖16号 ;变质速度比较快的品种有新台糖 16号、新台糖 2 4号和农林 8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伸长期株高生长量及成熟期株高、茎径、单茎重和锤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不同甘蔗品种伸长期主茎株高均大于一级分蘖茎,其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前期生长较快,主茎与分蘖茎株高差异显著;桂糖29号、桂糖44号和桂糖49号主茎和一级分蘖茎伸长中期生长较快,后期与桂糖42号、桂柳05136、新台糖22号的生长差异逐渐缩小。成熟期各品种主茎株高、茎径和单茎重均大于一级分蘖茎,株高除桂柳05136、茎径除桂糖49号、单茎重除桂糖44号外,主茎与一级分蘖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主茎单茎重分别比一级分蘖茎提高了19.31%~41.73%,其中桂糖42号增幅最大,达41.73%,桂柳05136增幅最小,为19.31%;各品种主茎锤度均大于或等于一级分蘖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伸长前期生长快、封行早,可适当加大下种...  相似文献   

9.
以新台糖10号为对照,进行了2个新引进的甘蔗品种粤糖93-159、粤糖92-126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3-159蔗茎产量、蔗糖分、蔗糖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新台糖10号,其萌发率、分蘖率、宿根性、抗逆性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新台糖10号;粤糖92-126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比新台糖10号显著增加,其萌发率、抗逆性较好,但其分蘖率、成茎率、宿根性、蔗糖分比新台糖10号略差。  相似文献   

10.
新台糖16号收获后蔗茎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收获后蔗茎品质逐日变劣,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是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蔗汁还原糖和干耗损失则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甘蔗不同品种间品质变劣的难易存在差异。新台糖16号是个品质不易变劣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贮存期间蔗糖分损失少,蔗汁重力纯度高,还原糖分增加慢,干耗损失少和外观新鲜度高。与新台糖16号相比,粤糖63-237和新台糖10号的品质更易变劣。  相似文献   

11.
12.
日粮中高硒高铁与其在鸡蛋中沉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 2 78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成 3组 ,喂以硒、铁含量分别为 0 .2、2 5 mg· kg- 1 日粮 (对照组 )、1 .2、5 2 5 mg· kg- 1日粮 (试验 1组 )、2 .2、1 0 2 5 mg· kg- 1日粮 (试验 2组 ) ,研究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硒、铁含量与日粮硒、铁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 1组和 2组蛋黄硒含量提高 3 .73和 5 .2 4倍 ,蛋白硒含量提高 2 .2 5和 2 .1 7倍 ;蛋黄铁含量提高 5 5 .0 3 %和 86.1 2 % ,蛋白铁含量未发生变化。试验 1组和 2组血浆硒含量提高 2 .5 7和 2 .77倍 ,血浆铁含量增加 1 .1 5和 1 .2 1倍。通过饲喂高硒高铁日粮 ,可大幅度提高蛋中硒、铁含量 ,提示产蛋母鸡是日粮中硒、铁向蛋中转运的良好载体。各组间蛋品质无显著差异 ,但高硒高铁日粮引起蛋鸡生产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铁营养对水培芥菜和生菜生长及根系一些酶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调节水培营养液中铁深度分别为0,2.8,5.6,8.4,11.2和14.0mgFe/L的6个水平种植生菜和芥菜,比较这两种蔬菜在不同的铁浓度下生长及其对植物铁含量以及根系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和芥菜分别在2.8和5.6mgFe/L时产量最高。在此最适水平以下,随铁深度的增高,产量随铁浓度的增高,产量随着提高;但铁深度超过辽个水平,生菜表现出毒症状,产量降低,芥菜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的葡萄栽培分布于6盟4市,本调查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地的若干主栽品种,如红地球等,就其栽培与生产状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提出了在我区葡萄栽培与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问题等。并提出了若干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区葡萄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江苏省土壤钾素平衡与解决缺钾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江苏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钾素越来越入不敷出,土壤钾素含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3mg/kg。本文从土壤钾素平衡入手,分析了江苏土壤钾素收支情况,针对钾肥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提出解决缺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食品和土壤中重金属镉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食品和土壤中重金属Cd污染情况的分析,根据重金属Cd污染产生的原因,结合植物吸收重金属Cd的特点,提出了重金属Cd污染的综合治理对策.包括制定食品和土壤中重金属Cd污染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农用投入品重金属Cd限量标准,特别是磷肥中Cd限量标准;建立和完善重金属Cd污染的预警和监控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监控指令等措施,降低重金属Cd污染.  相似文献   

19.
20.
甘薯产量形成动态及蛋白质的分配与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甘薯产量性状形成动态,将全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前期为植后60d内,中期为60~90d,后期为90~150d。干、鲜蔓重,中期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干、鲜薯重,前期增长慢,中、后期增长快;生物总产量,受薯重影响大,后期增长较快;薯块烘干率、淀粉率,均以中期增长快,并现峰值;薯块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主要在后期递增。 全生长期内,甘薯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叶片>吸收根>叶柄>地上茎>块根。各器官蛋白质含量,均以植后30d起呈递减。蛋白质分配主流,随生长期进展,从地上部逐渐转向地下部(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前期直线上升,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升,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干、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