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泰国虎纹蛙与中国虎纹蛙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泰国虎纹蛙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支链氨基酸含量均比中国虎纹蛙高,分别高出3.03%、0.70%、0.34%和0.36%;而游离氨基酸总量、Ca、Zn、Fe、Mg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却低于中国虎纹蛙;在2种蛙的氨基酸组成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8%和2.97%,而在氨基酸价值的比较中,赖氨酸的分值最高,分别为171.29和167.36.综合评价,2种蛙均是优质的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2.
虎纹蛙(Rana tigrina ugulosa),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俗称“田鸡”。虎纹蛙分布很广,遍及我国长江以南诸省(区),常生活于水田、沟渠、池塘、沼泽地等水草丛生的环境;亦分布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由于种植水稻使用农药使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们的过渡捕捉,野生虎纹蛙资源数量日趋减少,成为濒危动物,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国内主要养殖的虎纹蛙有中国虎纹蛙(Ranad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为探索虎纹蛙养殖,  相似文献   

3.
虎纹蛙Rana tigrina(=Rana tigrina rugu-losa=Rana rugulosa=Tigrina rugulosa)属于两栖纲,蛙科,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虎纹蛙体形硕大粗壮。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尖圆,吻长接近眼径的2倍,吻棱不明显,颊部向外倾斜,鼻孔略近吻端,开孔向上,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近相等。鼓膜大而圆,略小于眼径,自眼后角起沿鼓膜上方达口角后方有一明显颞褶。犁骨齿极强,位于内鼻  相似文献   

4.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Wiegmann)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又称水鸡、田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布长江以南各省区,由于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历来是人们喜受的美味佳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多年来,由于捕捉过度,加上种植水稻、蔬  相似文献   

5.
野生虎纹蛙,又称石鸡,其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虽比不上泰国虎纹蛙,但市场价格每千克要高出泰国虎纹蛙4元左右,行情较好.2000年一2001年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野生虎纹蛙的人工繁殖且培育出大量的蝌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野生虎纹蛙繁殖及蝌蚪培育技术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isa Wiegmann),又称田鸡,田蛙,水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个体大,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历来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近年来由于捕捉过度,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界中虎纹蛙数量日趋减少,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及满足市场需求,开展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已成为必需,关于虎纹蛙的繁殖生理及发育生物学,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1],但对影响虎纹蛙孵化的环境因素及蝌蚪培育的研究,却甚少报道,本文就温度,盐度,pH值及水中溶氧对虎纹蛙孵化的影响和蝌蚪的培育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虎纹蛙病毒体外培养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红 《水产学报》2002,26(4):363-367
从发病濒死的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蝌蚪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在25℃条件下,该病毒能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C),胖头Shiu肌肉细胞系(FHM)和草鱼性腺细胞系(CO)三种鱼类细胞上产生空斑状的细胞病理变化(CPE)。该病毒对氯仿,热(56℃,20min)和酸(pH3)敏感,其体外培养的适合增殖温度范围为20-30℃,电镜下观察,病毒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切面正六边形,对角直径125nm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泰国虎纹蛙以海南为主养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均有养殖。据了解,泰国虎纹蛙养到商品蛙的成活率在70%~80%,2008年6-8月份虎纹蛙大量上市时价格曾跌到6~8元/千克,直逼成本价,冬季市场则一直维持在12~16元/千克。2009  相似文献   

9.
虎纹蛙     
《海洋与渔业》2010,(6):38-38
学名:Rana tigrina rugulosa Wiegmann分类与产地: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泰国以及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黄志平 《内陆水产》2006,31(4):14-15
虎纹蛙肉质细嫩、味鲜、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和养殖户青睐。我县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虎纹蛙养殖.但是由于本地虎纹蛙个小、长速慢,泰国虎纹蛙又不易越冬、死亡率高,影响了虎纹蛙的养殖效益,制约着本地区虎纹蛙养殖的发展。为培育出适应性强和性能优的虎纹蛙良种.提高养殖效益.我县于2001年开展了虎纹蛙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性试验,取得成功,并投入了规模化的苗种生产。现将虎纹蛙良种的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虎纹蛙病毒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素英 《水产学报》2002,26(2):157-160
经PCR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DNA甲基转移酶完整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可知该基因读码框大小为642bp,编码一由214个氨基酸组成的,预期分子量为24.8kD的多肽。RTV的MTase基因与蛙病毒属的蛙病毒-3型、叉尾Hui病毒和Regina病毒的一致性为96%~97%,与淋巴囊肿病毒属的比目鱼病毒的一致性为56%,从而进一步证明RTV蛙病毒的分类地位;与其它脊椎动物的虹彩病毒一样,该基因包含原核生物5′甲基转移酶的前四个高度保守区而缺少第五个区域,可能只是构成甲基转移酶的一个亚基,RTV、裂唇鱼病毒和大口黑鲈病毒之间MTase基因的一致性与衣壳蛋白基因的差异较大,说明同一种类的不同基因甚至同一基因的不同区域间演化速率不同,因此在虹彩病毒的演化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基因或基因区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虎纹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素英 《水产学报》2001,25(6):559-563
从新分离感染虎纹蛙的病毒培养细胞中提取病毒DNA作模板,用分别对应于蛙病毒-3型(FV3)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读码框两侧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基因片段,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pGEM-T载体中,进行全长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虎纹蛙病毒的MCP基因的读码框核苷酸数为1392bp,编码463个氨基酸;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虹彩病毒的MCP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病毒与蛙病毒属的FV3的同源性(98%)明显高于囊肿病毒属的FLDV-1(52%),并且与虹彩病毒科其他成员的MCP基因序列均有所不同,说明该病毒株是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3.
一、蛙池建造饲养虎纹蛙可用水泥池。建池时应考虑到水源充足、水质好 ,避风、向阳、安静等条件。池高 1m ,蓄水深 2 0cm左右 ,池底稍稍向出水口倾斜。池中食台面积占池面积的 1 /5 ,遮阳网占池面积的 1 /3。食台可用水泥板制作 ,下设支撑墩 ,使台面露出水面 2~ 3cm ;也可用塑料泡沫板、木板等材料制作 ,四周设桩定位即可。气候适宜的话 ,1个 1 5m2 的标准池 ,3个月可产商品蛙 1 50kg ,最高可超过 450kg。  二、蝌蚪的饲养管理1 .放苗  新建的水泥池先用浓度为 30 0g/m3的过磷酸钙水浸泡 1 5d以上 ,再消毒 ;老池用30 0g/m3的生石灰或 3…  相似文献   

14.
虎纹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美国青蛙的形态,生态、人工催产,孵化,幼蛙培育,成蛙养殖,配饵驯食及腐皮病,红腿病,气泡病的防治技术,结果:孵化密度4000-8000粒/m^2,48h出苗。幼蛙培育适宜密度为80-100只/m^2,幼蛙体重15g左右时,以活饵带动法或直接驯食法分3个阶段进行驯食。成蛙养殖密度以20-30只/m^2为宜。52m^2土池放养幼蛙1404只,经123天养殖,成蛙平均体重252g,每平方米蛙6.3  相似文献   

17.
蛙类的免疫类型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本文慨述了近期国内外对蛙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有:一、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分泌物的作用和血细胞的作用);二、特异性免疫(包括参与免疫的主要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的反应过程、蛙类的抗体),阐述了对蛙类免疫系统进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是由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引起蛙、鳖等多种水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蛙以眼膜发白、运动和平衡机能失调为特征.为我国水生动物三类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