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沙尘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对揭示沙尘物质在近地层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近地层50 m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数据,研究了该区域防护林对沙尘水平和垂直通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尘水平通量及降尘量均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防护林内二者与高度的关系符合幂函数,防护林外二者与高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2)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二者可用线性函数表示;(3)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与风速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秦晓 《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19-220
分析高台县农田防护林发展的现状,总结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为高台县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当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农田防护林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农田生产环境改善和农村绿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设对减少农业自然灾害、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农田防护林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年来重大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及其作用,通过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农田防护林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推动农田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驱车沿京藏高速公路行驶至磴口段约910公里处时,放眼北望,连绵起伏的乌兰布和沙漠被直刺云天的杨树锁定;茂密的柠条、梭梭、防护林一望无边;肥沃的农田阡陌相连,林网如织;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矗立在场部公路两旁;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掩映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田防护林体系对粮食产量、调节农田小气候、抵御自然灾害的效益分析 ,阐明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在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为淮北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样板。  相似文献   

6.
杨兴 《农民致富之友》2014,(16):136-136
防护林建设是林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农田防护林又是防护林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节。农田防护林能够改善农田周围的空气质量,不断优化农田的自然环境,也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的产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的栽植与管理进行分析,希望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全国平原6大区域、26个省2001—2005年间农田防护林的碳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全国平原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在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率高于全国森林碳储量的增长率;2)6大平原区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华东、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区域内各省市农田防护林碳储量也有所差异;3)对2001—2005年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各树种碳储量进行比较后得知杨树仍占绝对优势,其碳储量占全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的90%左右;4)2001—2005年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碳密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桉树、杨树、木麻黄、杉树、马尾松。   相似文献   

8.
农田防护林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的定义和作用,综述了防护林发展历史,分析了防护林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兵团各团场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田灌溉,技术革新,引发了农田防护林灌溉必须面对一些新的问题。该文针对目前兵团农田防护林在发展节水农业后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就提高今后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护提出对策和措施,以为兵团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兵团各团场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田灌溉,技术革新,引发了农田防护林灌溉必须面对一些新的问题。该文针对目前兵团农田防护林在发展节水农业后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就提高今后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护提出对策和措施,以为兵团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今后在经营管理研究方面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生态与环境建设对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河西绿洲防护林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河西走廊人口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用水量减少、渠道水泥化的发展、防护林病虫害加剧等因素的制约,走廊绿洲小网格杨树防护林、边缘区防风固沙林营造模式已不适应河西绿洲防护林体系发展的要求。杨树易繁殖、速生、成林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本区主要的农防林树种,通过正确利用杨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依据当地病虫害状况,适时进行树种的更替更新,以防止自然灾害,是防护林更新复壮的基本措施。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加快防护林林种多样化、区域自然式林业、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将是未来林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廖空太等河西绿洲防护林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陕北榆林防护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调查了榆林防护林的基本特征和经营状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在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度来衡量榆林防护林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生态功能指标、政策与技术保障指标等6个方面构建了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为0.598,属于弱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实现榆林防护林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彬  王帅  吴依衍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9):2232-2239
【目的】 研究干旱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效应。【方法】 选取新疆150团一处南北走向的农田防护林以及西侧的棉田为研究对象,针对农田防护林对棉田的各个胁地因子,对比分析距离农田防护林不同树高(H为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5 m)倍数处棉田的气象、土壤及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防护林对棉田的胁迫规律、胁迫程度,筛选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主导因子。【结果】 150团农田防护林杨树树种发达的根系是构成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引起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气象因素是光照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可达0.972与0.995;造成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主要肥力因素是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系数可达0.980与0.992;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后期胁地症状有所缓解。【结论】 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影响较大,在前期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认为农田防护林对农业生态环境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湿度、改良土壤、净化空气及水文等方面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农田防护林两侧农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了了解农田防护林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铅的防护效能,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3、6月分别对长春市城郊的农田保护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共布设了16个监测点,测定了铅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长春市农田土壤未发现污染.3个月份重金属的检出率均为100%,3月份的重金属实测值比其它月份高,10月份的重金属实测值较其它月份低.总体来说,长春市农田土壤环境良好,较适合粮食、蔬菜等种植,农田防护林对来自城区大气污染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我国在农田防护林营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碳汇,荒漠植被建设则进一步加速了其固碳过程。探究咸水滴灌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碳储量的估算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沙漠公路沿线4.82~28.40g/L的4个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的人工防护林,采集并分析了0~5m各层土壤有机碳(SOC)与无机碳(SIC)含量及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含水量、pH和土壤电导率(EC)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C与SI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增-减”与“增-减-增”趋势,并最终分别在2m和3m以下土层趋于稳定;浅层(0~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无机碳密度(SICD)分别比流沙地增加了73%~346%和1.5%~14.0%,5m深土层SOCD、SICD和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8.3%~28%、5.4%~58%和8.3%~29.9%,其中SICD为SOCD的13.3倍;人工林SOC分布与含水量和EC呈正相关,SIC与含水量同样呈正相关,同时SOC与SIC间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总之,荒漠人工防护林建设显著提高了SOC与SIC储量,且灌溉水矿化度、土壤含水量和EC均对SOC和SIC储量及垂直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依衍  马彬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012-1020
【目的】研究典型荒漠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石河子150团棉田-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测定0.1H、0.25H、0.5H、1H、2H、3H地段与林地的水盐含量及蒸发量,分析防护林对周围棉田土壤的水盐变化特征。【结果】(1)防护林的浅根系在其0.25H范围内同棉株争夺水分。(2)棉田防护林下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低于无防护林棉田,0~20 cm的浅层土壤含盐量普遍较低,距离防护林0.5H范围的棉田没有盐渍化现象,该团场棉田地基本维持在无盐渍化或轻度盐渍化的范围;(3)农田防护林的脱盐效果明显,尤其在0.1H处平均脱盐率达到14.38%以上,即距离农田防护林越近,脱盐效果越明显。【结论】林带边缘防护林争水严重,可增加林带的灌溉频率;防护林对林带边缘土壤有着明显的脱盐降盐效果,可防止土壤此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和田绿洲农田林网生长情况和更新采伐现状,确定其合理的更新采伐年龄,为确定农田林网杨树采伐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和田地区和田县和墨玉县不同年龄新疆杨生长材料,采用林木生长数学预测模型中常用的Logistic方法对树高和胸径建立生长模型,确定农田林网的防护林成熟、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时期.[结果]根据农田林网的数量成熟、工艺成熟、防护成熟和经济成熟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和田地区农田林网杨树的合理更新年龄为23 ~ 28 a.[结论]确定了农田林网杨树更新年龄,为农田林网的科学经营、更新和永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