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试验对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棉粕、高温灭菌处理后再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粕、直接对棉粕进行黑曲霉固态生料发酵3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固态生料发酵的脱毒效果与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温灭菌后发酵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65-70
为明确不同灭菌方式对螺旋藻功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蒸汽灭菌、超高压灭菌和紫外线灭菌三种方式对螺旋藻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并结合乳酸菌发酵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灭菌方式处理下发酵前后上清液与固形物中总黄酮、总酚、藻蓝素等成分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不同灭菌方式下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部分达显著水平,其中,以高温蒸汽灭菌的上清液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藻蓝素含量最低;固形物醇提液中总黄酮含量则以超高压灭菌最高,总酚和藻蓝素含量以紫外线灭菌的最高。经乳酸菌发酵后,总黄酮和藻蓝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60.0%、74.9%,总酚的变化与之相反,增幅最高为142.4%。从抗氧化活性来看,三种灭菌方式之间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差异;乳酸菌发酵提高了高温灭菌的上清液中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压灭菌的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而发酵后固形物醇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均显著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有下降。综合各因素,高温蒸汽灭菌可用于开发螺旋藻益生菌产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磁场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樟芝菌丝产量以及菌丝三萜产量的影响,探讨了磁场促进樟芝液态发酵的基本规律。通过GC-MS、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等手 段,对比分析普通液态发酵和磁场辅助液态发酵所得菌丝中生物活性成分、发酵液中挥发性成分、菌丝体微观形貌及三萜化合物成分的差别。结果显示,在磁 场强度60 mT,处理36 h条件下,磁场对樟芝菌丝的生长和三萜产量促进作用最强,菌丝产量增长率约23.53%,三萜产量增长率达到28.19%。GC-MS结果显示, 普通发酵液和磁场辅助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显著不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磁场辅助发酵获得的菌丝体表面形态比普通发酵菌丝更松散 。红外光谱表明两种方式产出的三萜化合物成分无明显差别。因此,静磁场辅助液态发酵能够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樟芝菌丝及三萜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酵料、灭菌料、生料、发酵后熟料4种不同处理方式栽培料对平菇菌丝生长、发菌成功率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发酵料、灭菌料、生料3种处理方式相比,发酵后熟料栽培的平菇菌丝萌发较好、较整齐,发菌时间相对最短,为23 d,发菌成功率相对最高,为100%,生物学效率为50.0%,略低于灭菌料的52.2%;发酵后熟料的最适发酵时间为翻堆2次,此时菌丝长速最快,为0.72 cm/d,长势较强,略低于翻堆3次,生物学效率相对最高,为82.67%。因此,棉籽壳制成最佳的平菇培养料为经2次翻堆的发酵后熟料,此时菌丝生长快、长势旺,子实体产量高、品质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3种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5种金属离子(K+、Ca2+、Mg2+、Zn2+、Cu2+)和5种不同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发酵液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发酵液、细菌悬浮液以及高温处理的发酵液在离体黄瓜上对灰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菌株能强烈抑制灰霉病菌生长,其发酵液也能明显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且发酵液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离体黄瓜片上检测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菌株发酵液及其细菌悬浮液均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毛木耳培养料最适宜的pH。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设计11个不同pH培养料处理,分别测定灭菌前后培养料pH值。分析不同pH培养料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灭菌后培养料酸碱度范围在6.3~8.7,灭菌后的培养基pH大部分低于灭菌前,降低0~18.69%。不同时段、不同pH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不同。整体呈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出现在接种后第18~30天,最慢是在接种后第0~12天。所有供试处理中,表现最好的是添加石灰1%的处理,灭菌后pH为7.5,表现为菌块吃料快,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为0.426 cm/d,与CK差异极显著;满袋时间最短,需要35.2 d,比对照缩短4.7 d;总产量最高,为61 g/袋,比CK提高0.82%,差异极显著,其它处理均比CK低,且与CK差异极显著。在木屑培养料中添加1%石灰,有利于毛木耳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促酵剂在食用菌生料栽培中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生料栽培有许多优点,人们在探索着生料栽培技术和材料时,力求不经过对培养基材料进行高温灭菌,而采用其他杀菌处理方法,使接人培养料中的食用菌菌丝能良好生长,杂菌受到抑制或杀灭,达到菌丝体生长正常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3种处理,研究其对T-黄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生料袋栽T-黄平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黄平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为适宜;在26℃~28℃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 ~8。袋栽结果表明,T-黄平菇耐高温、出菇早、子实体形美色艳,是较好的高温型平菇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试验设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3种处理,研究其对T-黄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生料袋栽T-黄平菇的出菇时间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黄平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为适宜;在26℃~28℃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 ~8。袋栽结果表明,T-黄平菇耐高温、出菇早、子实体形美色艳,是较好的高温型平菇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红枣在杀菌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提高免洗红枣品质。[方法]研究不同蒸汽温度(130、140、150、160℃)和处理时间(10、20、30、40 s)对于过热蒸汽灭菌红枣干果中菌落总数、VC、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设计了2因素4水平红枣干果过热蒸汽灭菌正交试验,并寻找过热蒸汽杀菌的最优工艺。[结果]经过热蒸汽处理后,红枣表面菌落总数远低国家标准;红枣中VC含量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且随着杀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还原糖含量虽较未处理时的红枣降低,但是随温度升高含量有明显的增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枣干果过热蒸汽杀菌最优工艺:温度150℃,杀菌时间10 s。[结论]过热蒸汽技术可在干果杀菌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低聚木糖在食品杀菌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变化。对低聚木糖采用4种杀菌法,即,常温杀菌,巴氏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温度65℃,加热30 min),高温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在常压60~100℃下加热15 min)和高压杀菌(121℃,加热10~60 min),通过DNS测定法测定低聚木糖的OD值,研究了低聚木糖在4种杀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巴氏杀菌(pH值2.6~7.0),高温杀菌(pH值5.0~7.0)和高压杀菌(pH值3.0~6.8)时,P70低聚木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P70低聚木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一般食品中时,在pH值4.2~7.0,在巴氏杀菌、高温杀菌、高压杀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乳制品加工业,消毒杀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在消毒过程中消耗各种能源很大,如何降低消毒工艺中的能耗,是我国目前乳制品工业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我厂牛奶消毒,因消耗能源大,原有锅炉和制冷机功能小,随着鲜奶供应量的增加,出现了供气和制冷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冷热料交换的改造,运行后使水、电、气、冷等各种能源消耗明显降低,每月可节约資金一万多元,成功地解决了供气制冷设备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保证消毒设备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一种先低盐发酵,后补加精盐进行高盐发酵的酱油酿造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缩短,产能提升,并且利用该方法酿造的酱油酯香味突出,口感鲜美,且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沙果渣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种,研究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沙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SDF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法制备沙果渣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时间25h,发酵温度40℃。在该条件下沙果渣SDF的平均得率可达到9.72%,高于非发酵条件下5.44%的SDF得率。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条件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发酵浓度的紫花苜蓿发酵历时34d,发酵体系出现酸化时,在微生物自动调节下,pH能够很快恢复,产气未受到任何影响.当提高紫花苜蓿的发酵总固体含量到8%,发酵体系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紫花苜蓿的产气潜力为936 ml/g TS,1 094 ml/g VS.  相似文献   

18.
几种实验动物垫料的物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研究刨花、玉米棒芯、蒲草叶垫料的吸水、吸氨及保暖等性能,为开发新型优质实验动物垫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h吸水量为衡量垫料吸水能力的标准,时Co^60-γ辐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茵和不做灭菌处理的垫料进行吸水性试验;用GS-3型大气采样机采集笼内及房舍内氨气,用纳氏比色法在557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所采样品的氨浓度;用半导体温度计测定小鼠巢温及离巢后空巢余温。[结果]蒲草垫料的吸水能力高于刨花垫料(P〈0.05)和玉米棒芯垫料(P〈0.01),且刨花垫料的吸水能力高于玉米棒芯垫料(P〈0.05)。小鼠饲养换笼后第4天及第7天笼内氨浓度,刨花垫料高于蒲草垫料(P〉0.05)、低于玉米棒芯垫料(P〈0.05),但蒲草垫料显著低于玉米棒芯垫料(P〈0.01)。在(14.4±2.1)℃室温下.小鼠离巢后5、10、15min巢内余温,蒲草垫料均高于刨花垫料(P〉0.05)及玉米棒芯垫料(P〈0.05)。[结论]蒲草垫料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新型垫料。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见土壤杀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种植作物重茬连作和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易于滋生土壤病,导致土传病害,造成大棚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土壤的杀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对常见的土壤杀菌方法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化学试剂法,高温法,日光法,微波杀菌法以及电杀菌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