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选择了5株具有代表性的向日葵菌核病菌,初步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药性。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5~20℃之间;菌丝生长最适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越冬条件下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中,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冬,且埋入土层越深菌丝生长速度越慢,产生菌核的重量也降低;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茄子、向日葵、油菜、向日葵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多菌灵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0.4977~0.2456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2.03,都为敏感菌株;腐霉利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1.2715~0.3333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3.81,都为敏感菌株,目前所采集的地点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研究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寒地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科学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的生产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向日葵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在离体,活体培养条件下均能产生草酸毒素,研究表明,在扫描电镜下,Ca^2 离子结晶可形成草酸钙晶体,且多分布在孔及表皮毛周围;该菌的培养滤波及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轴伸长和幼草生长等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可以侵染包括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多种重要农作物在内的400多种植物,引致严重病害,对植物生产危害极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核盘菌研究中的应用,人们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作者从细胞壁降解酶类、草酸毒素、侵染垫的形成和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寄主的互作等方面,对核盘菌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青霉Z88菌株(Penicilliumsp.,是1988年作者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经平板培养结果表明:Z88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抗生作用.在PSA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5×10-2—50×10-2的Z88菌株培养滤液,体积分数为5×10-2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均为100%.在培养滤液中加入水稻纹枯病菌核和带菌琼脂块,45h后菌体细胞全部死亡.镜检水稻纹枯病菌出现细胞质凝聚、质壁分离和原生质带状断裂.Z88菌株还可在水稻纹枯病菌核上生长,使菌核失去生活力.以50—200倍Z88培养液浸泡水稻种子22h,可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6%—21%,并促进水稻根系分枝.  相似文献   

5.
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比较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方法】实验室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田间评价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结果】核盘菌对杀菌剂咪鲜胺锰盐高度敏感,而对多菌灵、多·酮和菌核·锰锌敏感性稍差。咪鲜胺锰盐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02mg·L-1。浓度为20mg·L-1的咪鲜胺锰盐可以延缓核盘菌菌核萌发出菌丝。浓度为0.5g·L-1咪鲜胺锰盐对菌核萌发成子囊盘百分率的抑制率达82.9%。咪鲜胺锰盐对油菜菌核病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抑制核盘菌的侵染以及侵染后病斑的扩展。咪鲜胺锰盐在田间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达88.1%。【结论】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日葵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为病残体上的菌丝、菌核及向日葵种表、种内的菌丝、菌核,向日葵菌核病的传播方式为土壤传播、种子传播及空气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该病菌主要以直接穿透侵入为主,还可以从气孔侵入,未见从细胞间隙侵入,该菌培养滤液对种子萌发、胚轴生长、幼苗生长等都有毒害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 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 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 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 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著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采集土样103份,采用室内菌核诱捕的方法分离得到了148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12个属。其中黏帚霉属(Gliocladium spp.)77个菌株,包括4个种,占全部分离菌的52.03%,为优势种群;其次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p.)21个菌株,分离率为14.19%;镰刀菌(Fusarium spp.)16个菌株,占10.8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13个菌株,占8.78%;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8个,占5.41%。对其中寄生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回接,结果表明,黏帚霉和木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的能力强,接种1周后导致菌核腐烂,但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而镰刀菌、轮枝菌对菌核的寄生能力较差。并且,首次用菌核诱捕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能寄生菌核的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Preuss)Cooke&Dickinson]。  相似文献   

10.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