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6个杏鲍菇品种栽培评比,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台湾杏鲍菇(试验编号杏鲍菇3#)具有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特点。并从栽培环境选择、栽培投入品把关、栽培过程控制和溯源制度建立等关键环节总结相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站于2004年2月引进了杏鲍菇这一珍稀品种。经过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普通冷库环境栽培杏鲍菇,对杏鲍菇进行品种筛选、后熟期培养和低温刺激3个方面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不同来源的菌株出菇表现差异大,引种时应引进适合冷库栽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杏鲍菇菌棒长满料袋后,经过10 d的后熟期培养,促使培养料充分分解和积累,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菌棒经过3 d,5~10℃的低温刺激后,有利于促进菌丝的新陈代谢和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刺激后菌棒现营快,出菇多而整齐。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栽培技术较高、管理细节要求严格的品种。本文对近年来杏鲍菇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以期为杏鲍菇栽培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慧铭 《蔬菜》2006,(12):42-43
与传统食用菌品种平菇、香菇等相比,杏鲍菇属于新开发利用的一类珍稀食用菌品种[1],目前在东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栽培面积较大,市场前景广阔。但栽培品种较杂,不同菌株间差异较大,良莠不齐,为筛选北方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我们于2000-2005年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引进10个杏鲍菇菌株,并通过初选对其中5个品种重点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菌株杏鲍菇1号、杏鲍菇2号(均引自浙江省农科院)、三明1号(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所)、杏鲍菇9号、杏鲍菇8号(均引自北京农业学校)。2.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  相似文献   

6.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优良杏鲍菇品种MH04814和当地品种YX进行了工厂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MH04814比杏鲍菇YX生物转化率高11.4%,子实体成分粗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分别高2.79%和3.12%.杏鲍菇MH04814在湖南多点推广试验表明,该菌株工厂化栽培适应性强,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杏鲍菇菌株.  相似文献   

7.
以杏鲍菇2号、杏鲍菇9号、杏鲍菇1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3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平均袋产、平均单菇质量、生物学转化率以及子实体形态为指标,对4个杏鲍菇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十堰地区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9号和杏鲍菇3号具有高产、优质的优点,适合在十堰当地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不同规格栽培袋及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于2001年引入我市,以稻麦草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已取得成功,并筛选出最佳配方。为了进一步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出菇产品质量,笔者对不同规格的栽培袋和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探讨不同规格栽培袋及不同栽培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庆武 《食用菌》2009,31(2):53-54
目前采用固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菌种生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生产规模受限制。要实现杏鲍菇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是必然。为此,笔者利用液体发酵罐,进行了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接种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2)
以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对6个杏鲍菇品种进行试验比较,筛选出较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杏鲍菇新科11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呈棒状,生物学效率高,与其它供试品种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南安 《食用菌》2004,26(5):31-32
为了摸索杏鲍菇高产栽培方法,笔者进行杏鲍菇不同方法栽培比较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璧 《食用菌》2006,28(5):53-54
杏鲍菇又称雪茸,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又一食用菌新品种,它口感脆嫩,味道鲜美。产品可保鲜出口,可盐渍制罐,又可脱水烘干,市场潜力极大,且栽培周期短,我市建瓯、建阳等地5年来进行大规模栽培,每万袋投资约5000元,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但是各栽培者因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各环节的影响,使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差异,现将几年来试验研究与指导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设施化栽培杏鲍菇的病害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3):70-70
近两年来我国杏鲍菇设施化栽培迅速发展,至2008年底,日产1t以上规模的杏鲍菇设施化生产企业超过150家。由于杏鲍菇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耐贮运性,市场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国内及和国际市场都极具开发前景。但是,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是细菌性病害(病斑上产生乳色脓液、弯头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笔者通过对日本、韩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考察,以及近年来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跟踪观察及试验,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病害控制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田发恩 《食用菌》2007,29(4):48-48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天为9-10月,5—10月产品上市。青海省湟中地区具有生产反季节杏鲍菇的气候优势,年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同时杏鲍菇易栽培、产量高。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现已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杏鲍菇反季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简单、实用的杏鲍菇反季节栽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美英 《食用菌》2006,28(5):66-68
杏鲍菇与金针菇一样,也是属于原基发生快的品种。在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季节栽培;二是与金针菇一样,利用周年工厂化的生产工艺栽培杏鲍菇。5.1自然季节栽培5.1.1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18℃,低于10℃和高于18℃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南方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份接种,11月份开始栽培;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以秋末初冬与春末夏初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高温蘑菇栽培季节与杏鲍菇正好错开,利用杏鲍菇下脚料不同配方进行高温蘑菇栽培试验,以杏鲍菇下脚料35%、棉籽壳35%、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高温蘑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出菇利润率为315%,比对照利润率239%高出76%,试验证明利用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木屑、稻草是我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农林副产物,为提高人工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从2001年开始,我们以稻草和木屑作为主料,采用熟料覆土法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探索出了一种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蔗渣玉米芯工厂化栽培杏鲍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和玉米芯替代传统培养基原料组成12个配方进行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甘蔗渣和玉米芯工厂化栽培高产杏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甘蔗渣和玉米芯可以作为杏鲍菇的栽培原料,最佳配方为木屑30%,甘蔗渣10%,玉米芯20%,豆粕8%,麸皮10%,米糠10%,玉米粉10%,CaCO31%,石灰1%,杏鲍菇子实体形态较好,生物学转化率达到85.7%,比传统栽培基质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姜纤维栽培食用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姜纤维渣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发现,黄姜纤维中粗蛋白含量达4.6%,是锯木的3倍.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含量远不及锯木,说明黄姜纤维中氮源很丰富,碳源不足,在食用菌栽培中不宜作为单一原料使用,应与锯木等含碳量较高的原料配比使用,从而使C/N比相协调.根据检测结果,栽培试验中,设计了4种不同培养基配方,选用了平菇、姬菇、杏鲍菇等3个食用菌品种,观察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各个品种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姜纤维渣50%、细锯木38.5%、石膏粉1%、麦麸10%、生石灰0.5%,水适量,pH 6~6.5.另外每1000袋加入菇速素1瓶(100 mL)、克霉净10包(约450 g),各个品种在此配方上表现均佳,尤其适宜栽培杏鲍菇,2潮菇结束,生物学效率达79.4%.试验证明,黄姜纤维渣可替代部分锯木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梨日光温室栽培可调节果实成熟期、规避自然灾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选择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梨品种是推广梨树日光温室栽培、实现高效益的前提,为此,我们于2002—2005年进行了筛选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梨品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