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生长势强、耐低温、抗逆性强、果大肉厚、果色亮丽、高产的品种。甜彩椒如玛祖卡、卡地特、佐罗、萨菲罗、红英达、白公主、枯西亚、紫贵人、黄欧宝、考曼奇等;长辣椒品种如寿光羊角黄、川智长崎、长剑等。  相似文献   

2.
以辣椒4个不同抗性品系为材料,研究成株期感染白粉病后,接种叶片以及接种叶片的上、下位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未接种时抗感材料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别,接种后,抗感材料接种叶片PAL活性均有所增加,但接种后的第2~3天内抗性材料PAL活性变化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PAL活性变化量,说明辣椒白粉病抗性与PAL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接种后,接种叶片的上、下位叶片组织中PAL活性也均提高,说明接种叶片受白粉菌侵染后会对相邻非接种叶片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辣椒病害新记录——辣椒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辣椒白粉病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生的辣椒病害,最早发现于1999年,仅在兰州市个别塑料大棚中发生,造成大量落叶.2000年调查发现,该病在兰州市相当普遍,秋季病田率高达100%;2001年3-4月份,在临洮县、皋兰县的日光温室中也相继发现了辣椒白粉病,辣椒白粉病的发生范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我省植保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白粉菌在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中病原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时期。【方法】以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感病欧洲葡萄品种佳丽酿及其F1代抗病株系6-12-4和感病株系6-12-2为材料,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和解剖观察统计叶片的自然带菌率。采集田间白粉病发病葡萄叶片,人工接种试验叶片,于接种后0,1,3,5和7d分别采集接种叶片,制片后显微观察,研究白粉菌在葡萄叶片表面的生长和侵染过程。【结果】田间自然条件下和田间人工套袋隔离2周后,葡萄抗、感白粉病植株的新稍叶片均存在自然带菌现象,但抗病植株带菌率较低。人工压片接种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成功附着在感病和抗病植株的叶片表面。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表面白粉菌的数量均增加,接种3 d后感病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快速增加,并表现出白粉症状;抗病葡萄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增加较慢,不表现白粉症状。感病材料上葡萄白粉病的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然后在芽管顶端萌发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染丝并侵入叶片,完成侵染过程。【结论】葡萄白粉病菌与寄主识别反应的关键时期在接种后3 d内。白粉病人工接种前,葡萄叶片保持至少2周的隔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硅对黄瓜苯丙酸类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感白粉病的"津春4号"和"ZJ02-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处理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的情况下,施硅与否对抗/感品种植株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接种白粉病菌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伴随酶活性的变化,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也明显增加;施硅能显著提高黄瓜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但对抗病品种的影响不显著.施硅能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植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41.56%.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霉菌毒素的致病性及其对辣椒组织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霉菌可产生对寄主植物有致病性的毒素,该毒素是一种非专化性毒素,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辣椒疫霉菌毒素对辣椒叶片具有强烈地毒害作用,可使辣椒叶片产生类似病菌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用电导法测定毒素处理的辣椒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可见毒素能导致叶组织细胞膜受损,细胞内电解质外渗,且不同抗性品种的辣椒对毒素反应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的叶组织渗出液电导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在辣椒疫霉菌毒素作用下,辣椒不同抗性品种3叶期叶组织细胞超微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质膜内陷,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结构破坏;细胞器基质的电子密度下降;叶绿体基粒片层肿胀,排列紊乱;线粒体脊消失,出现空泡化等。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对毒素作用的反应迟。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病抗病性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 capsiciLeonian)核糖体(Ribosome)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确定其中一对用于辣椒疫病抗病性的分子检测。用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接种,并设置不同的采样时间和部位,提取辣椒基因组和侵染到植株中疫霉菌的DNA,扩增后者的rDNA及其ITS序列。试验表明,在接种后24 h和48 h不能从辣椒叶片中检测到疫霉菌,而接种后24 h可从感病辣椒品种茎中检测到。接种后48 h均能从感病、抗病辣椒品种的茎中检测到疫霉菌,并且感病品种中疫霉菌的DNA的扩增量为100 ng,抗病品种中的为20 ng,前者是后者的5倍;辣椒品种N3中疫霉菌的DNA扩增量为77 ng,介于感病和抗病品种之间,更接近前者,因此该品种是感病的。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2日,笔者在乌鲁木齐县安宁渠花卉大棚的病害调查时,发现了那里栽培的月季鲜切花品种红衣主教和沙沙90的叶片大量因感病黄化、凋萎,致使蓓蕾锭花量锐减,也影响到花型为之瘦小,极大地引起了花卉种植者们对此病的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协助其防治解决.经诊断,确认大棚月季花叶片黄化枯萎的主要原因系由一种锈病菌的侵染为害所致.月季花叶锈病在我国发生尚少见有过报道,新疆也属首次发现.因此,特对该病为害的症状及病原作了详细的记载和病原菌研究鉴定,并对本病药剂防除的试验结果也一并进行了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9.
辣椒大棚育苗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棚内温度、湿度过高,过大或过干容易造成辣椒棚风感病,现将棚内感病的原因及防治作以下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种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病前后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辣椒感染病毒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辣椒抗病毒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辣椒幼苗健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抗病材料比感病品种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感染病毒病后,无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辣椒叶片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普遍增强,并且在接种后期,感病材料POD活性增加幅度大,酶活性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白粉菌15号生理小种感染抗、感白粉病春小麦为对象,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白粉菌在抗病春小麦上发育畸形,有分瓣型和纤细型附着胞出现,并发现细胞质凝集和过敏性坏死等现象。研究结果为从细胞学角度分析小麦抗白粉特性提供了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杭州地区的自然气候特征引入辣椒品种6个,在大棚内对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并对果实的综合品质进行灰色关联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长香"表现为早熟、丰产、抗病、果实果肉厚、营养成分高,为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辣椒品种;其次为"ISU228"、韩国红尖、日本天长等.而紫牛角、亚瑟3号等果实综合品质相对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营养成分受果长影响小,而与果重、果实大小有显著或极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四川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育种材料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色,无孢子堆,无菌核,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生,梭形,大小11.703 ~13.657 μm×3.074~4.773μm,附着胞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大小为3.985 ~6.633 μm×3.954 ~6.170μm.菌株rDNA 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此菌株的ITS序列与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性阶段为尖孢小丛壳Glomerella acutata)的相似性达99%,结合培养性状的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尖孢刺盘孢(C.acutatum),是四川省内首次报道C.acutatum危害辣椒果实的.以该菌为菌源,对6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材料中仅有4份抗病,14份耐病,剩余的均是感病材料,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近日,山东省寿光市侯镇李师傅打来电话,反映自家棚内的五彩椒白粉病治不住了。典型症状病斑发生在叶片背面,病斑上有稀疏的白色薄霉层,后期霉层也不变颜色。叶片稍微向上卷,从叶片正面观察,可见浅绿色不规则的病斑,且病叶多为下部叶片,严重时病叶脱落。这是辣椒霜霉病,而不是白粉病。生产中,辣椒的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三种病害非常容易混淆。从发病症状上看,辣椒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见叶片正面布满淡黄色褐斑,边缘不明显,有褪绿黄色斑驳,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叶片背面的病斑上生有白色的粉状物,而不是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5.
辣椒白粉病是由内丝白粉菌属(Leveiliola)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据报道这个属的真菌,以地中海沿岸、亚州南部为中心寄生在很多植物上。日本在1966年斋藤首次发现了辣椒白粉病;美国在1971年Blazquez首次发现了辣椒白粉病,他们均认为这个病害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辣椒白粉病在我国分布在南方的台湾、广西、四川、云南、新疆、河北等省(区)。辽宁省乞今尚未见报道。1979年作者在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公社沈  相似文献   

16.
温室大棚栽培辣椒时落花、落果、落叶现象时有发生,轻者植株生长受阻,重者造成植株枯死,直接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大棚辣椒"三落"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诱抗剂BTH诱导甜瓜幼苗抗白粉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诱抗剂苯丙噻重氮(BTH)和接种白粉菌处理抗白粉病能力不同的2个甜瓜品种,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研究诱抗处理和病原菌侵染对甜瓜防御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和白粉菌接种后,甜瓜叶片POD、PPO和PAL活性都显著提高;BTH对抗病品种POD、PPO活性的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都早于(大于)感病品种,BTH喷雾和白粉菌接种对不同抗性甜瓜叶片PAL活性的提高程度没有差异,但在时间上,对抗病品种的作用远早于感病品种。试验结果还表明,BTH诱导甜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效应可以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传导给其他未经处理的甜瓜组织,提高植物防御酶活性,具有系统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抗疫病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灌根法对21个辣椒主栽品种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辣椒疫病表现高抗的品种有毕节线椒、雷山朝天椒和遵义朝天椒,表现抗的品种有7个,中抗品种6个,感病品种5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4.3 %、33.3 %、28.6 %和23.8 %.7个辣椒品种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当地普遍种植的湘研系列大辣椒品种高度感病,地方品种的抗病性相对较好,尤其是遵义朝d椒和绥阳辣椒等干椒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品种各性状间的差异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合贺州地区种植的辣椒优良新品种.[方法]以引进的4个辣椒新品种及本地对照品种为材料,测定辣椒品种的株高、抗病性、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10个性状的表现.[结果]各品种单株产量间差异均不显著,从综合性状表现看,铁树金条椒是最优品种;其次为红中、早春,单株产量和抗病性较好,三者均可作为推广品种;先金998线椒皇抗病性一般;本地品种产量较好,较易感病.[结论]铁树金条较表现最好,即适合贺州栽培的辣椒品种为铁树金条椒.  相似文献   

20.
条锈病抗性评价采用近年来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1、CYR32、CYR33及多小种混合菌系,分小种圃进行接种鉴定;白粉病抗性评价采用白粉菌混合菌系进行接种鉴定,对125个云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及白粉病评价。结果表明,有24%的品种兼抗条锈病及白粉病,7.2%的品种抗白粉病感条锈病,42.4%的品种抗条锈病感白粉病,26.4%的品种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生产上可首要推广兼抗两病的品种,只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品种作为应急候补品种酌情种植,兼感两病的品种应尽快压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