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203-204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茂名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茂名市1972~2005年出现雾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雾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从历史出现的大雾天气入手,择取多个较为典型的大雾天气过程逐一分析,得出形成大雾的地面天气形势类型;再结合本地和附近单站的资料,分析大雾的发生与850hPa以下的一些气象要素的关系,从而找出预报大雾的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滢  江源源  郭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3-15345
统计分析1963 ~ 2009年广西省沿海气象台站雾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广西沿海雾出现最频繁时间段为08:00 ~09:00;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中以3月为最多,夏秋季很少;雾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广西沿海出现雾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地面高压后部和弱冷空气影响2种.统计广西沿海雾和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广西处于水汽通量的大值区,水汽十分充沛;广西沿海雾形成要有适当的风速、风向;出现雾时地面气温在11 ~25℃;逆温层是出现大雾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83-284,286
利用1971~2000年枣庄站大雾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枣庄地区的大雾气候特征,并研究气温对大雾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夏季出现的大雾日数最少;大雾的形成主要在夜间至次日9时,9~12时逐渐消散;30年来,枣庄的大雾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气温与雾日数的逐年变化呈反位相,年平均气温越高,大雾出现的次数就越少。分析1991~2000年116次大雾过程,得出大雾形成前地面形势基本分为3种天气形势典型场及单站要素预报指标,并于2006年进行了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田磊  蔡雄辉  陆琴琴 《北京农业》2013,(15):171-172
基于此以2001~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和背景、物理量诊断和探空资料分析方面,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对2012年10月27~28日发生的1次辐射平流雾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前期有降水,为大雾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大雾发生皖北前高空为一致的槽后西北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地面处于高压底部,高压稳定少动;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为弱偏西气流,中低层有弱冷暖平流,近地层存在逆温层;湿度场上表现为上干下湿,925hPa以下湿度接近饱和;低层有明显的辐散运动,这些都有利于大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维持,而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根据钦州市3个站1970~2010年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分布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大雾南多北少,沿海地区为多雾区,北部的灵山、浦北为少雾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钦州市大雾月际变化呈不对称"V"型特征,春雾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雾的生消时间集中在下半夜到上午,雾的持续时间3 h以内的短雾最多;钦州市大雾发生时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冷锋前的暖区型、变性高压型、静止锋型、西南低槽型。  相似文献   

7.
万静  周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95-17697
选取骆岗机场附近2010~2011年地面逐时观测气象资料,建立年际、季度、月份和短期温升通道与温降通道模糊隶属函数;根据典型大雾发生前3h气象数据,分析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结合气温通道信息与未来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预报未来3h大雾是否发生.最后利用2006 ~ 2009年地面资料检验结果显示未来3h大雾预报准确率为92.77%,TS评分为0.828.因此,基于模糊隶属函数大雾短时预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梁晨 《北京农业》2013,(12):157-158
利用常规气候资料,对2012年1月10日发生在河南省郸城县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高层环流平直、中低层为高压脊前弱偏北气流控制以及地面均压场和弱冷空气活动的天气形势影响下产生的,水汽条件、垂直速度以及温度平流场等物理量对大雾的形成及加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川一次连续大雾天气的观测与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川站2006年1月22-28日观测到的1次连续大雾天气过程,从地面观测资料特征、探空观测资料特征、天气形势特征及大雾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大雾天气过程产生在高空平直气流中的小波动影响,主要是由冷平流和辐射冷却使水汽在近地面层和低层聚集,近地面晴朗微风是大雾形成并维持的重要条件;各层地温高低排列的变化,对大雾过程的结束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10日郸城县发生大雾天气过程,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等角度针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均压场与弱冷空气频繁活动、500hPa高空环流平直、700~850hPa中低层受到高压脊前较弱的偏北气流的控制,共同主导了此次大雾天气的形成;在上空中高层弱下沉运动及近地层弱上升运动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导致大雾天气过程得以持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Micaps 3.1资料、赣州探空资料、宜春风廓线(WPRD,60 min)风场产品以及吉安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分析2012年11月18—19日吉安一次持续性平流辐射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等,揭示了这次平流辐射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这是冷暖平流在有利条件下经过辐射冷却后形成的平流辐射雾。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暖平流移动到冷的下垫面和冷平流移向较暖的近地层,同时地表净辐射进一步加强近地层冷却,是此次大雾过程的触发和加强机制。特殊的温度场结构增加了低层暖湿空气和下垫面之间的温差,近地层至低层弱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助于小风的维持和稳定;充足的水汽为大雾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地层风速增大和低层逆温层、湿度层消失是这次连续性平流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国忠  银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11-19614
利用200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开展的冬季雾天边界层探测试验,分析了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一次大雾天气的温度、风向、风速、湿度廓线特征及其在雾生消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南京冬季大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雾发展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雾发展过程中近地层逆温和湿度变化对雾的生消有很大的作用,另外,近地面层风向对平流雾的生消也有影响。中尺度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雾体发展过程中温度、湿度、垂直速度等各物理量的演变,模拟雾体水汽含量可以预报雾的生消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5.
陈锋立  王春明  任思衡  陈光泽  邓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81-9085,9153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3.2、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2月12~13日西安地区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进行阶段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V3.2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雾的范围、强度和生消过程,但模拟白天雾的强度较弱。这次大雾是平流辐射雾过程,在夜间的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形成冷气垫,造成逆温产生,逆温的存在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地面湿度大,逆温层结稳定又有效地抑制了水汽向高空传输和能量交换,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在大雾产生和维持期间,微风有利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使辐射冷却作用扩散到适当高度,也可使水汽垂直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雾的产生和发展。而白天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逆温层抬升是引起大雾减弱和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博州大雾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新疆博州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气候变化规律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大雾日数山区多平原少,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11~3月,其中12月最多。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该周期在1963~1975年、1981~1992年强盛。自20世纪60~90年代,山区大雾日数先增后减,而平原地区先减后增。山区大雾多发时段较长,只有午间出现频率最低;平原地区在8:00~12:00有一个明显的高发时段。山区大雾的持续时间要长于平原地区,近半数以上的大雾持续时间大于2h。博州大雾属冬季雾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宋薇  靳瑞军  邱晓滨  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97-9400,9474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年天津地区一次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场上亚洲中高纬环流平直,地面处于低压场控制区,无强冷空气活动,有助于雾维持;雾维持阶段,天津及上游地区中低空有暖平流,呈下湿上干的湿度场分布;天津地区700 hPa以下为负垂直速度,对应正涡度及负散度,表明暖平流的侵入,使中低层存在弱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北京探空资料900 hPa以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廓线较接近,有逆温层存在,中高层廓线距离增大,低层风速偏小,有助于近地面层水汽凝结;卫星图像上雾区亮度稍暗,雾顶较光滑,纹理均匀,雾层在0.66μm处的反射率数值约为0.25,高于陆表及海面,雾区在11μm通道处的亮温为270~275 K,对于3.7μm通道的反射太阳辐射与0.66μm通道的反射率比值,雾区小于0.2,数值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滨州市大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1971~2000年大雾资料,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大雾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大雾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近10年11月~次年2月的地面风场、相对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多趋势;11月~次年2月为大雾多发期,多发期大雾覆盖范围大,持续大雾天气比较容易出现;6月大雾次数最少,出现于凌晨到上午9时,其持续时间也最短。在11、12、1月中,以6时~9时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5~6时是大雾形成的高峰期。1、2月份以局地性大雾为主,连续出现的几率较小;而11、12月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几率较大,最长连续出现日数达9d。绝大多数雾日08时的风速在3m/s或以下,雾日前1天20时相对湿度大多≥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