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锋立  王春明  任思衡  陈光泽  邓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81-9085,9153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3.2、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2月12~13日西安地区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进行阶段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V3.2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雾的范围、强度和生消过程,但模拟白天雾的强度较弱。这次大雾是平流辐射雾过程,在夜间的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形成冷气垫,造成逆温产生,逆温的存在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地面湿度大,逆温层结稳定又有效地抑制了水汽向高空传输和能量交换,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在大雾产生和维持期间,微风有利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使辐射冷却作用扩散到适当高度,也可使水汽垂直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雾的产生和发展。而白天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逆温层抬升是引起大雾减弱和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鲁西南一次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检验对雾有较大影响的近地层湿度、风、温度等要素预报效果。结果表明,48 h内相对湿度模拟结果与实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拟逆温层对预报雾有较好参考价值,地形对10 m风场的影响24 h内模拟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6年盘锦2个国家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盘锦地区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生、消特点。结果表明,盘锦地区沿海更易发生大雾;具有明显的月、日分布特征,秋季、冬季多发,春季、夏季节则较少;雾大多数发生于4:00—10:00,很少发生于12:00—18:00;大雾发生时湿度较大,低层有逆温,多为较小偏南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池州市近50年来(1959~2007年)的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大雾出现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池州市大雾出现时高空、地面形势的概念模型。在充分考虑池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当地大雾的关键因子,利用二级判别法和事件概率回归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建立大雾预报模式方程,制作出池州市大雾客观预报系统,为大雾预报和服务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大雾分区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福建省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以及成雾的气象要素特征,总结出成雾的气象要素指标。基于福建省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利用完全预报(PPI)方法,建立由降水、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逆温等因子的预报概率方程,对大雾分区进行了客观预报。  相似文献   

6.
以2005年1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出现的区域污染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冬季影响我国北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不同尺度大气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地形影响形成的气流输送汇是造成区域污染的关键原因,而较强的逆温、逆湿等典型的稳定边界层的特征则加重了局地污染.  相似文献   

7.
赵瑞金  李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68-10972,10981
利用2004—2007年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华北平原出现的10次大雾天气过程中的超折射回波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的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目的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超折射回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太行山对超折射回波分布有明显影响;在0.5°平面位置显示产品上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出现在夜间和上午;在大雾天气过程中出现超折射回波表明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为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南京及其周边一次区域雾天气过程变化过程。[方法]利用2013年12月6日NCEP 1°×1°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采用WRF模式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观测值的标准偏差、模拟值的标准偏差等对各参数化方案下的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南京站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大雾天气过程的模拟结果是敏感的,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面温湿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LAB方案模拟结果可信度最高,偏差范围最小,且各变量的偏差均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结论]此次大雾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地面温度等变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可将其作为判别指标,为后期提高雾过程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筛选2014-2018年涟水站发生大雾天气时段的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相关气象因子,通过分析其在大雾生消变化特征,重点研究相关气象因子对于大雾生消的指示性,从而为大雾预警发布、解除等系列气象服务提供研判依据,以期提高大雾预警发布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4—2018年涟水站发生大雾天气时段的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相关气象因子,分析其在大雾生消时的变化特征,重点研究相关气象因子对于大雾生消的指示性,从而为大雾预警发布、解除等系列气象服务提供研判依据,以期提高大雾预警发布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Micaps 3.1资料、赣州探空资料、宜春风廓线(WPRD,60 min)风场产品以及吉安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分析2012年11月18—19日吉安一次持续性平流辐射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等,揭示了这次平流辐射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这是冷暖平流在有利条件下经过辐射冷却后形成的平流辐射雾。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暖平流移动到冷的下垫面和冷平流移向较暖的近地层,同时地表净辐射进一步加强近地层冷却,是此次大雾过程的触发和加强机制。特殊的温度场结构增加了低层暖湿空气和下垫面之间的温差,近地层至低层弱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助于小风的维持和稳定;充足的水汽为大雾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地层风速增大和低层逆温层、湿度层消失是这次连续性平流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滢  江源源  郭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3-15345
统计分析1963 ~ 2009年广西省沿海气象台站雾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广西沿海雾出现最频繁时间段为08:00 ~09:00;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中以3月为最多,夏秋季很少;雾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广西沿海出现雾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地面高压后部和弱冷空气影响2种.统计广西沿海雾和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广西处于水汽通量的大值区,水汽十分充沛;广西沿海雾形成要有适当的风速、风向;出现雾时地面气温在11 ~25℃;逆温层是出现大雾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9 年茫崖观测站的高空探测资料,对该地区大风出现前的近地层气温和风的特征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茫崖地区冬春季大风天气前由于强烈的地面逆温层,造成近地层动量堆积,而逆温层下面风速较小,甚至是静风;从近地风向变化看大风出现前08时一定出现放球后短时间内直接“过顶”的现象,垂直风速变化时低空风各层均与地面风速差较大,在规定高度与地面的风切变指数均大于1.0;大风前08时500hPa至地面的温度递减率最大,且湿度为整层最高,在埃玛图上多呈现下湿上干的为喇叭口形状。  相似文献   

14.
张熙马丽李  芳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14-2416,2418
运用常规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温度层结、空气质量等方面,对2013年1月12~16日济宁地区连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大雾发生在脊前西北气流控制的纬向环流形势下,西风环流平直,整个华北地区均处在高压的前部,山东地区气压梯度力小,有利于大雾的发生和维持;湿度场有"上干下湿"的稳定层结;低层暖中心使系统内风速减小,同时也有利于近地面逆温和低空逆温的形成;空气污染物对大雾形成或维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开花期稻田贴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寿东  李仁忠  胡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01-6703
[目的]揭示南京水稻开花期稻田贴地层的微气象规律。[方法]利用南京开花期稻田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稻田贴地层温、风垂直分布特征,大气稳定度状况和动力粗糙度特征。[结果]南京开花期稻田白天温度垂直分布分为日射型、弱辐射型和过渡型3个类型,强光条件下冠层附近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冠层温度比冠层上方气温最大可高出5.9℃。稻田较强的蒸腾和蒸发导致贴地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幅度不大,开花期稻田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中性或近中性层结占70%。开花期稻田风速垂直分布符合对数规律,摩擦速度和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十分密切,摩擦速度随风速递增,粗糙度高度则随风速递减,南京开花期稻田粗糙度平均为0.1 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稻田的湍流运动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涛  任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5-6396
利用菏泽市2004年1月~2013年4月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了菏泽市轻雾、雾、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单个雾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菏泽市的轻雾发生概率分布较为均匀,12个月内皆有可能发生;雾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冬季为雾的多发季节,秋季为雾的第二多发季;菏泽市年出现雾日一般在25 d以下,菏泽市雾天气多为辐射雾。灰霾天气已经成为频发天气现象之一。雾出现时能见度不断下降,温度、湿度性质稳定,气压场稳定,风速较小。  相似文献   

18.
新宾县大雾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宾地区单站大雾气候特征及大雾天气低空风场、温度场、湿度场的研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分布,得出新宾县多年雾日的平均分布规律,并分析雾日的形成条件,为大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