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水域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花群体数量急剧减少,自然水域中难觅行踪。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保护传统特色资源,在池塘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试验,总结了一套花全人工繁育技术,包括亲本培育与选择、人工催产及孵化、夏花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庭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46-46,78
花网箱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网箱制作与设置、鱼种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饵料投喂等。  相似文献   

3.
黄小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67-167,173
通过在三种不同模式下培育花亲本,观察其个体繁殖力和产卵情况及苗种孵化后的成活情况,所得结果表明:各种培育模式下花的繁殖力和人工催产情况无显著差异,但在翘嘴红鲌塘套养的亲本所繁育的苗种成活率极低,因此,花亲本培育需补充一定的鱼糜或虾蚌螺肉来保证苗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有着很多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年来由于其价格昂贵,酷捕、乱捕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急剧下降。因此,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开展了名贵土著野生经济鱼类人工驯化、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这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淡水渔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如黄颡鱼、鲶的驯化养殖成功大大促进了淡水渔业的发展,现已成为辽宁省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辽宁省淡水野生品种较多,但很多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其资源量由于各种原因已越来越少,如唇、沙塘鳢、拉氏鱥、葛氏鲈塘鳢及鸭绿江鲤鱼等,开展名贵土著野生经济鱼类人工驯化、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对辽宁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池塘和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武昌南湖149尾雌性花Ⅳ期卵巢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和个体相对生殖力(r/L.r/W_n)的研究结果表明:花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呈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为r=2399×10~(-5)·L~(4·500);与纯体重的关系则为直线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r=181W_n-2257;花个体相对生殖力(r/L)随体长、纯体重的增长而增长:个体相对生殖力(r/W_n)与体长、纯体重的关系则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花个体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r/L)与年龄、成熟系数、鱼卵直径不同程度地呈正相关关系。花个体绝对生殖力的年增长率与绝对增长数以2冬龄为最高,3冬龄次之。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全长9.70~17.48 cm唇鱼(Hemibarbus labeo)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结果表明:唇鱼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肠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消化腺包括肝胰脏和胆囊。唇鱼消化系统特点:口下位呈马蹄形,吻长而略尖,唇厚,肉质,下唇尤为发达。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肠呈S型,分前肠、中肠、后肠,前肠部较阔,内褶皱层很深,隐窝很窄,褶与褶相连成网状,褶的分支不发达,中肠及后肠褶的深度渐弱,肠后部末端褶层最浅。肝不分叶,呈长条形,一长形的裸露胆囊被肝包围,肝小叶是唇鱼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肝胰脏不分开,胰脏弥散,位于肝、脾及肠管之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116尾样本观察统计,武昌南湖花的食物组成中,是经摇蚊幼虫等淡水无脊椎功物为主要食物的温和肉食性鱼类。全年摄食并以春季稍强。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对花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的含量对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在水温为(25.0±3.0)℃的条件下,将14.84 g的花鱼种放养在12个网箱(60 cm×60 cm×120 cm)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水泥池(6.0 m×2.0 m×1.2 m)中。试验设F0(对照)、F1、F2、F3 4组,分别投喂按0、1 000、2 000和3 000 mg/kg(饲料)剂量添加含量为95%的包膜VC的试验饲料(粗蛋白37.0%、粗脂肪11.0%)。125 d的饲养结果表明:花的成活率为93.33%-98.6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花鱼种的特殊增重率先上升后降低,摄食含973.00 mg/kg VC的饲料时(F1组),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根据二次曲线拟合计算得出,花特殊增重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时,饲料中VC的含量为1 415.78-1 451.74 mg/kg;花鱼种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VC含量为973.00 mg/kg时达最高值,该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P〈0.01);花鱼种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在VC含量为2 857.00、1 882.00 mg/kg(F3、F2组)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卡拉白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设定范围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7.0~7.8、7.2~7.6、6.6~7.6。前肠是唇进行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中肠的淀粉酶活力最高,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对25对池塘回养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雄鱼平均体长25cm,平均体重247.9g;雌鱼平均体长25.8cm,平均体重278.8g)繁殖前后体成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确定了其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繁殖后亲鱼的粗脂肪含量比繁殖前低了32.14%;粗蛋白含量则升高13.19%;灰分变化不大,水分略呈下降趋势。卵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花属于一次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2.
花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精子在0(去离子水)~200毫渗NaCl、KCl和葡萄糖溶液中,快速运动持续时间和寿命随浓度增加而延长。当NaCl,KCl溶液的浓度增至300毫渗时,精子未出现快速运动,其寿命随之缩短(NaCl)或延长(KCl),而在该浓度的葡糖溶液中精子则呈不活动状态。60-240毫渗的MgCl_2和CaCl_2液溶有抑制精子活动的作用,并引起精子聚集,该效应随溶液浓度升高而更为显著,Ca~(2+)比Mg~(2+)更强烈。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池塘利用率、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在青浦区朱家角镇西洋淀养殖场开展了池塘主养加州鲈鱼混养花鱼、黄颡鱼模式的探索。结果表明,池塘主养加州鲈鱼混养花鱼、黄颡鱼的养殖模式完全可行,每667m~2总产量881.6kg、利润3212.7元,该模式提高了池塘养鱼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花隶属于鲤科、鮈亚科、属,在湖南俗称鸡虾。主要分布于湖南省的江河、湖泊、水库中。花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鲴骨鲴骨鲴骨味道鲜美、养殖效益高、群体产量高、易于越冬等特点,是适应淡水养殖的名优种类之一。非常适合池塘主养和混养,易垂钓,是广大养殖者和垂钓者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饥饿对于花(鱼骨)肌肉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50±2.15℃的条件下,在室内1 m3的水泥池中进行了为期42 d的饥饿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1、7、14、28、42 d取样,以观察饥饿对花背部肌肉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对饥饿忍受能力较强,在实验期间无死亡现象;在饥饿初期花首先快速利用肌肉脂肪作为能量供给,后期则主要以肌肉蛋白作为能量来源,肌肉的水分含量不断升高,灰分含量则以不规则的锯齿状变化;花血清中的血糖对饥饿特别敏感,在14 d内显著下降(P<0.05),之后,保持在动态的恒定水平,而总蛋白质、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则在饥饿实验中以波浪状变化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唇鱼骨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髓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第37~41肌节之间,脉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39~40肌节之间,然后依次往前;到62 dpf(相应的体长为30.03cm)肌间小骨骨化全部完成。骨化过程中,唇肌间小骨是从简单的I型,到卜型,再到Y型,再分化为各种复杂形态。唇肌间小骨出现的时机和形态形成规律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提示鲤科各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研究亮点:目前关于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研究仅限于鲢亚科的鲢和模式动物斑马鱼,通过比较其它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模式,有助于探讨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保守性。本文发现亚科唇的肌间小骨骨化模式与鲢非常相似,提示鲤科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唇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了31尾2龄唇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吻长(X5)、眼径(X6)、眼后头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头高(X10)和体质量(Y)等11个形态学指标。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2龄唇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了估计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全长(X1)和体长(X2)是影响体质量(Y)的主要形态性状,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432 9和1.322 1,体长(X2)与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最大(0.859 7);建立了体质量(Y)与全长(X1)和体长(X2)关系的回归方程:Y=-24.866 9-1.394 5X1+5.608 1X2。[结论]该回归方程可用于唇的种苗选育。  相似文献   

19.
在花(鱼骨)(♀)×唇(鱼骨)(♂)杂交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杂交F1的养殖技术,包括环境选择、夏花鱼种培育、冬片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等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种野猪是在杂交家猪的基础上,经杂交改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特种野猪饲养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适应性强的养殖项目。通过对特种野猪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