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旨在研究春秋两季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奶牛舍环境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培养计数法,对春秋两季奶牛场内采样区(舍内、运动场、净道和凉棚)以及牛场外采样区(牛场围墙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m处)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春秋两季奶牛舍内细菌含量分别为1.16×103~1.30×104和2.71×103~4.89×103 CFU/m3,真菌含量分别为163~972和517~1 065CFU/m3;春季舍内细菌和真菌含量均表现出晚上高、上午低的变化规律,秋季上午、中午和晚上舍内细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秋季真菌含量则表现为上午显著低于中午和晚上的规律(P0.05);从奶牛舍内和场内净道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上,春秋两季舍内细菌含量分别是净道的1.9~5.5和1.2~2.8倍;牛场外采样区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未表现出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春秋两季大部分的场外采样区真菌含量与牛场内采样区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奶牛舍的气载微生物含量与检测时间、建筑类型密切相关,部分奶牛场外的气载微生物含量高于场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麦草、锯末、黄沙三种垫料铺垫鸡舍,饲养星布罗父母代种鸡,比较不同垫料对鸡舍环境卫生学指标及其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垫料的鸡舍其舍内温度、湿度和垫料温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麦草和锯末的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黄沙(P<0.01);养鸡后舍内空气和垫料中的细菌总数均明显增加,养鸡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垫料舍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鸡舍空气中CO_2和NH_3的含量,在养鸡后均明显增加,CO_2含量三个鸡舍无差异(P>0.05),NH_3含量三舍间差异显著(P<0.01),但仍在允许范围内;锯末舍和黄沙舍鸡群死亡率高于麦草舍。本试验结果,对鸡舍垫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喷雾制剂对鸡舍环境微生物的影响,为肉鸡鸡舍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在4间环控舱中进行,以1日龄AA肉公鸡为试验动物,采用交叉设计,先后进行2期试验,每期试验为期42d,设每日喷洒2mL/m3芽孢杆菌喷雾剂处理组和喷洒2mL/m3无菌水的对照组。以环控舱为试验单位,每个舱为1个重复,第1期试验以舱1和舱2为试验组,舱3和舱4为对照组;第2期试验舱1和舱2为对照组,舱3和舱4为试验组。于肉鸡21和42日龄时,利用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环控舱内空气样品,并采集肉鸡排泄物样品,分别测定舍内空气和排泄物的微生物含量。【结果】1)21和42日龄时,试验组舱内空气总需氧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2日龄时,试验组舱内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21日龄时,排泄物总需氧菌和大肠杆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2日龄时,排泄物总需氧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舍内空气总需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1~4级(粒子直径7.0~2.1μm),5~6级(粒子直径2.1~0.65μm)分布较少。21日龄时,试验组舍内空气中采样器1~4级总需氧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2日龄时,试验组舍内空气中采样器2~5级总需氧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级总需氧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级总需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舍内定期喷洒芽孢杆菌喷雾制剂,能够降低鸡舍环境中的总需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改善鸡舍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南方炎热的夏季,羊舍结构和饲养密度是决定羊舍小气候环境条件的关键因素。为了正确评价羊舍类型和合理设计饲养密度,在最热月连续12 d检测了南方地区常见的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式羊舍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移动式羊舍的空气环境参数。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移动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等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低于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P<0.01);与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半开放羊舍空气温度略低,相对湿度显著较高(P<0.05),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当饲养密度降低1倍时(0.95只·m-2),有窗封闭羊舍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空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降低;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半开放羊舍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分析认为,移动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明显优于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各有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夏季降低饲养密度能有效改善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青蛤养殖塘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与养殖密度的相关性和样本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各养殖塘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9月份与其他月份水样中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各塘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和弧菌数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而不同密度养殖塘底泥中弧菌数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不同采样时间同一塘的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P<0.01),而弧菌数量差异较为显著(P<0.05)。样本间、样本与养殖密度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335,P<0.05);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弧菌数量变化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r=0.587,P<0.01);底泥和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青蛤腔液异养细菌总数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89,P<0.01),弧菌数量变化与养殖密度相关性极显著(r=-0.123,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肉鹅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3 600只江南白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舍内地面+舍外运动场+河流(Ⅰ组)、舍内地面+舍外运动场+小水池(Ⅱ组)、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河流(Ⅲ组)、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小水池(Ⅳ组)4种方式进行饲养,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南白鹅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河流饲养方式的Ⅲ组江南白鹅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江南白鹅的上市体重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略低于Ⅰ、Ⅱ组,Ⅲ组江南白鹅的死淘率低于Ⅳ组;各组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舍内网架+舍外运动场+小水池的饲养模式是较理想的饲养方式,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为了选择最佳的消毒剂,以便为养猪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本试验在南京市郊某规模化养猪场中采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和主要致病菌的鉴定,应用常用的消毒剂对致病菌进行消毒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猪舍内细菌菌落总数不同,保育舍是103.18×103 cfu/m3>哺乳仔猪舍90.89×103cfu/m3>生长育肥猪舍54.15×103cfu/m3,保育舍和哺乳仔猪舍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生长育肥舍在标准范围内.舍内细菌菌落总数平均是82.74×103cfu/m3,高于舍外16.54×103 cfu/m3.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不同,4种消毒剂与混合株菌悬液作用5 min,使用0.125%的浓度,复方戊二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为100%,安贝洁的杀灭率分别是99.6%和93.1%,圣洁的杀灭率分别是95.9%和93.8%,菌克星消毒液(1210)几乎没有作用.从杀菌效果可以看出,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检测春季和秋季奶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中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NH3含量明显高于秋季,是秋季的1.8~4.6倍,且2个季节舍内一天中NH3含量的连续变化曲线基本一致,5:00~8:00达最高峰,平均分别为11.1和3.5mg/m3。春秋两季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尤其是春季,早晚含量均超过1 500mg/m3。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秋季早晚1.2和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极显著高于0.6m处(P0.01)。另外,春秋两季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尤其是早晚,春秋2个季节舍内CO2含量分别是舍外的4.8和3.2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水浸提-丙酮纯化法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DMY),再对二氢杨梅素对大鼠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纯度为85.96%;相同含量的DMY对于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Vc强;给予Wistar大鼠低、中、高不同剂量的DMY灌胃后,灌胃高剂量组与模型组SOD活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灌胃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的血清MDA含量也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肝脏MDA含量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剂量组的MDA含量也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别(P<0.01)。这说明DMY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养殖环境对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健康AA(Arbor Acres)雏鸡32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为期7周的饲养试验。在不同的鸡舍环境管理条件下,定期测定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内毒素含量,并对鸡只生产性能和健康指标(外观和步态)进行测定,分析鸡舍环境参数与鸡只健康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试验组鸡舍内的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含量分别达到(2.9~5.1)×106和(2.8~5.6)×105CFU/m3,对照组分别为(6.6~16.0)×105和(7.7~8.3)×104CFU/m3,生长后期(30日龄后),试验组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气载内毒素含量分别为(2.3~16.0)×103和(2.4~3.1)×103EU/m3,差异不显著(P0.05);肉鸡舍气载微生物和内毒素含量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外观和步态均有一定影响,气载微生物和内毒素含量较低的肉鸡舍,可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全净膛率(P0.05),极显著提高屠宰质量和胸肌率(P0.01),改善外观和步态(P0.05)。【结论】不同养殖环境对肉鸡的生长、健康具有很大影响,空气中微生物含量较低的养殖环境,有助于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集约化养鸡场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养鸡场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危害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对蛋鸡和肉鸡两种养殖方式下,鸡舍内外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并对大肠菌群和抗生素抗性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县)蛋鸡舍内,所调查的五种生物气溶胶(细菌、真菌、大肠菌群、四环素和红霉素抗性菌)浓度高于同地区肉鸡舍(P<0.05)。蛋鸡舍内空气中约50%的细菌气溶胶分别具有四环素和红霉素抗性;大肠菌群、四环素抗性大肠菌群和红霉素抗性大肠菌群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2×103、2.87×103CFU·m-3和3.31×103CFU·m-3。两种养殖方式下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有所差异,导致其在细颗粒物中所占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金玲  刘妍华  贾佳一  葛平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83-10486
爬狮类住宅是潮汕地区在农村传统住宅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类重要的现代农村住宅,对其进行研究可为农村节能住宅设计提供有效依据。该研究选取汕头市金浦镇的单层爬狮住宅、保留天井的多层爬狮类住宅、取消天井的多层爬狮类住宅3种典型的爬狮类住宅,进行室内温湿度实测,并使用Ecotect进行室内光环境模拟,综合比较3种典型爬狮类住宅的室内光热环境。研究结果表明:①应保留开敞的厅堂等灰空间;②夜间应将室外较凉的空气引入室内,这有利于住宅夜间降温;③打破传统爬狮类住宅对北向墙面不开启外窗的束缚,可以改善采光效果,建议使用屋顶隔热构造;④多层住宅的天井增加的顶盖会影响室内热环境,对气候调节的作用效果不如单层住宅。  相似文献   

13.
4种景观林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林地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春季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杨梅Myrica rubra和黄皮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林的空气微生物结构特征差异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抑菌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樟树林、桂花林、杨梅林和竹林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4种林分对空气细菌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8.9%,62.2%,70.0%和91.1%;桂花林和竹林对空气真菌和放线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杨梅林和樟树林对空气放线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在1 d中,杨梅林、樟树林、桂花林对空气细菌抑制作用中午最强,抑菌率分别为85.4%,29.2%,70.9%;而林分空气放线菌和真菌浓度中午反而高于对照,起到促进作用。4种林分对降低空气细菌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但不同林分对空气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效果则不同。图2表1参19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农村地区室内空气品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常州市部分农村地区住宅的甲醛浓度、氨气浓度、TVOC浓度和苯浓度等环境参数,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结果表明,常州市农村地区住宅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部分超标,甲醛和氨气是影响室内空气不接受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空气微生物浓度与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为探明绿地通过植被类型、垂直结构、环境因子和土壤微生物对空气微生物分布的影响,选择了8块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绿地,采用自然沉降法取样并观测空气微生物冬春季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校园不同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春季显著高于冬季。受季节、植物种类和垂直结构影响,不同绿地空气减菌作用彼此间显著差异,所有绿地均能有效抑制空气细菌,且在春季表现出更好的减菌效果,对空气真菌基本无抑制作用,针叶林和乔草结构分别为减菌作用最佳的植被类型和垂直结构。环境因素和绿地垂直结构与空气微生物浓度存在显著线性回归关系,空气细菌浓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空气真菌浓度受湿度影响最大。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与空气细菌浓度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多样性与空气真菌浓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水帘降温对鹅舍内不同位置环境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帘降温系统对鹅舍内环境参数的影响,在设有水帘降温系统的鹅舍内,于风机端、水帘端及中部大门位置分别选取离地0.6、1.2和1.8m9个测量点,测量水帘的开关对温湿度、CO2、粉尘、总菌数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帘系统开启时,环境总体温度不超过30℃,湿度85%~90%,CO2显著高于关水帘时(P<0.05),粉尘含量明显低于关闭水帘时;在不同区域内,鹅舍的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为开启水帘时,靠近水帘位置的西端细菌数量较低,且显著低于关闭启水帘时(P<0.05);在0.6和1.2m处,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表现为关闭水帘时高于开启时,且总细菌数量在1.2m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水帘降温系统能有效地控制鹅舍内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冬季奶牛舍的空气环境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1栋奶牛舍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8、2.0和4.5 m 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0、14.8和16.1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9 6、0.007 7和0.011 4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 319、1 337和1 492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试验期间NH3、H2S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畜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此外,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舍内空气湿度和粪便含水量的变化对NH3、H2S、CO2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而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鸡舍基质与空气中真菌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鸡舍空气与基质、基质与基质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曝皿法收集某养鸡场鸡舍内空气真菌,从舍内4种基质(土壤、粪便、饲料、灰尘)采集23份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不同样本中真菌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从样品中共获得2229分离株。空气中真菌浓度是1.12×104cfu/m3,其中优势真菌属为青霉属、酵母菌属和木霉属;基质中总真菌浓度是1.49×106cfu/g,其中土壤中优势菌为酵母菌,灰尘中优势菌为镰孢菌和酵母菌,粪便中优势菌为镰孢菌属和木霉属,饲料中优势菌为镰孢菌、青霉属和木霉属。[结论]空气与土壤、灰尘与粪便、灰尘与饲料、粪便与饲料的真菌浓度的相关性极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44、0.923和0.933。对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空气与土壤的真菌浓度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室内燃煤及烹调用天然气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GDX-101吸附剂对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定夺内燃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74种,含苯系物,酞酸,酯,醛,酮,醇、酸、胺、脂肪烃和多环芳烃10类,苯系物和多环芳烃各11种,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20.
地表灰尘中黑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为活动对地表灰尘中黑碳积累的影响,从浙江省各地采集174个受不同人为活动影响的地表灰尘样,采样地包括农居点(室内、室外)、燃煤工厂厂区、汽车站、城市居民区(室内、室外)和办公室,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地表灰尘中黑碳的含量.结果表明:地表灰尘中黑碳质量分数在1.47~25.47g爛kg-1之间,平均为9.24g爛kg-1,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达61.04%;地表灰尘中黑碳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分布在5~10g爛kg-1之间,占样品总数的45.98%;各类地表灰尘中黑碳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农居点(室内)>燃煤工厂厂区>汽车站>农居点(室外)>城市居民区(室外)>城市居民区(室内)>办公室;黑碳占地表灰尘中有机碳的比例在14.35%~63.47%之间,平均为40.55%,该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汽车站>燃煤工厂厂区>城市居民区(室外)>城市居民区(室内)>办公室>农居点(室内)>农居点(室外);相关分析表明,地表灰尘中黑碳含量与有机碳积累呈正比,地表灰尘中黑碳含量一般高于土壤,但低于大气粒子中的黑碳含量,地表灰尘中黑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也高于一般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