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红壤成年条栽茶园免(少)耕的技术效应。八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免(少)耕能增加茶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具有很好的生物效应。免耕与常规耕作比较,平均增产10.2%,纯收入增加15.98%;在100×20×60cm~3土体内的茶树根系总量(含吸收根、输导报)多1.2倍,其中吸收根多1.8倍,有利于茶树水肥的吸收。免耕还具有较好的水热效应,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土壤冲刷量仅为常现耕作的17.3%。  相似文献   

2.
张亚莲 《茶叶通讯》1990,(2):14-16,61
土壤免耕是六十到七十年代引起世界范围重视的新的耕法。现在许多国家正在进行广泛的试验和研究,并在生产上积极推广。据报导1965年美国应用免耕法的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十四分之一,1977年已发展到占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东非提出的成龄茶园免耕方也已在许多热带国家茶园相继得到了推广。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自五十年代末期起,通过多年的生产与实践,总结出了茶树密植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到一些地方,如贵州黎平、四川铜梁、福建福鼎等地均取  相似文献   

3.
坡地茶园免耕对水土保持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地茶园实行免耕、化学除草、间种覆盖作物,减少了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3,23(Z1):34-37
对湘南红壤丘陵茶园土壤及茶叶中镁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6.29-25.98 mg/kg,平均为13.02 mg/kg,显示缺镁症叶片的有效镁含量为264.10 mg/kg。在缺镁茶园施用水溶性硫酸镁肥料后,缺镁症逐渐消失,产量比对照平均增长9.8%—13.6%。喷施含镁叶肥试验结果平均增产20.8%。施镁还能显著改善茶叶品质,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8%,9.2%、2.3%。文章还讨论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的现状及今后镁肥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需用稻草量大,为解决免耕稻草用量大的困难,进行了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的探索。试验田不经翻耕犁耙,摆种施肥后,覆盖10cm厚的稻草和覆盖3cm少量稻草加黑色农膜的两个免耕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比单用稻草覆盖的免耕栽培,稻草用量减少2/3,萌芽出苗和收获都提早16d,增产20.87%,每667m2节本增收576.14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茶园铺草     
今年全国茶叶生产暨试验研究会议上,在总结增产经验中指出:茶园铺草是增产关键之一,各地应大力推广。茶园铺草经试验及实践证明,增产效果很大。茶园在长期没有进行施把的情况下,铺草比不铺的可增产20—30%;如果在一般施肥的基础上再加铺草,增产幅度更大,据日本试验结果施肥加铺草比单施肥的增产10%左右,据苏联试验结果每亩茶园子施磷钾肥基础上施用60—70斤氮,再用绿肥作物作铺盖的可增产21.7%。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为了探索茶园应用免耕法的效果,我们在松溪县松源镇水南村茶山的10亩茶园上,进行免耕与传统的耕法对比试验,具体办法是:首先在建园时采用挖70—80cm深,宽30cm的壕沟,并施足底肥的建园方式。茶园建成后的管理:梯层与梯壁用草甘磷灭草,采用不翻土(少翻土),不中耕(少中耕),试验表明免耕法是保水、保土、保肥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都起一定作用。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免耕茶园有一定推广意义。二、保肥效益分析试验表明,频繁深翻,中耕除草等极大地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疏松后易受雨水冲刷,土壤中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稻田冬种免耕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宾阳县主要冬种作物之一,面积较大.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我农业服务中心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品种比较试验和不同盖草方式试验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良品种是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高产的基础,优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的多个性状比本地品种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大西洋、费乌瑞它的成苗率分别为93.2%、90.9%,分别比对照89.9%高3.3%与1%;收获时,大西洋、费乌瑞它的单株分枝数分别为3.4个、3.0个,分别对照多1.2个、0.8个;大西洋、费乌瑞它的每667m2鲜苗量分别为1215.7kg、1075.83kg,分别比对照高232.97kg和139.92kg;大西洋单株块茎数最多,为8个,比对照增加0.8个,单株薯块重为0.42kg,比对照增加0.10kg;商品率以大西洋最高,达90.1%,比对照高26.07%;在薯块产量上,大西洋、费乌瑞它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达22.02~33.71%,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大西洋的平均亩产为1869.77kg,比对照1398.34kg增产471.43kg,增产33.71%.另外,不同盖草方式对免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免耕播种时,先用适当的碎泥盖种薯后再覆盖稻草的方式,有利于种薯吸收水分,促进萌芽,出苗率高,幼苗粗壮,为以后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试验结果为推广应用省力节本低耗的马铃薯栽培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免耕制常使其产量降低,已成为在Ontario地区减少运用免耕制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目的是确定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在保持耕作和小麦残茬管理方面对其出苗、生长和产量有益的条件。1994和1995年在Ontario两个地点评价了7种耕作与残茬管理体系(秋翻耕、深松耕、串列式耙茬、带状耕作、免耕裸地、免耕秸秆打捆与不打捆覆盖)。秋季带状耕作减少了土壤表面小麦残茬量。晚秋留在带状耕作、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地上的小麦残茬量分别为3.1、4.0和7.1Mg/hm2。秋耕处理15cm土层早春含水量没有差异,但都低于免耕麦秆覆盖处理。采用秋季带状或秋耙改变的免耕制与秋翻耕或秋深松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都比免耕麦秆覆盖处理增产5%~10%。免耕的产量潜势受到小麦残茬量的影响。全部去掉小麦残茬要比免耕麦草打捆和不打捆覆盖的玉米产量增加0.5Mg/hm2和0.9Mg/hm2。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处理20cm土层的微团粒比例最少,透性抗性最大,玉米生长最慢,产量最低。本文推荐在粘壤地上小麦茬后种植玉米采用秋季带状耕作或串列式耙地。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多数茶区而言,春季是全年茶树新梢生长最旺,茶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季节,因此,抓好春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茶树春梢的生长特点,结合我国多数茶区的春季气候条件,春季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追施春肥:试验研究表明,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相比,全年增产达10~20%。春肥应以速效化学氮肥为主,氮肥用量应占全年追肥总氮量的40%左右。一般亩产干茶200~300斤的茶园,每  相似文献   

12.
免耕法对茶园的影响如何 ?作者选择高山坡地一年生新植茶园 ,作了免耕与常规茶园比较实验1 材料与方法1 1 立地条件 :山坡茶园 ,土壤为红壤土 ,有机质含量少。植被覆盖率低 ,水土保持差 ,夏季受日光暴晒 ,冬季寒风袭击 ,年降雨量在 16 0 0—180 0mm左右 ,但多集中在 2 - 5月份 ,秋季多干旱 ,对新植茶苗构成威胁。1 2 新植茶园茶苗为福云 6号 ,一年生苗 ,1998年 12月定植 ,浇水几次 ,基本成活。1 3 分别于 5月份春茶后及 7月份夏茶后各施肥一次 ,每 6 6 6 7m2 6 0kg (碳胺 50kg ,过钙 10kg) ,其它管理相同。1 4 实验设置 :本…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现存10万 hm2单季稻低效种植面积。引进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以后,重点抓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大田清茬除草与整平等8项技术措施,获得了油菜和水稻高产高效。免耕直播水稻667 m2产出稻谷612kg,比移栽稻增产3.12%,油幕增产4.68%,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4.
松溪县西门大队是我省茶叶高产单位。去冬,我们从该队的茶园里首次采集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经化验测定,为该队茶园提供了科学施肥方案,使今年春茶不但留养得好而且显著增产,今年计交售30,556斤,比去年同期增产10,866斤,增产55%;平均亩产161斤,比去年同期亩增56斤;收入62,508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0,006元。  相似文献   

15.
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是杂草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本试验通过覆盖一种新型材料——防草布,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同时探究对茶园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覆盖防草布可以降低夏季茶园不同深层的土壤温度,同时可以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覆盖防草布对茶园行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100%,比黑色地膜的93.5%高6.5%;覆盖防草布的防草成本仅为清耕除草的56.9%.覆盖防草布可以改善茶园土壤温度和水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同时对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茶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茶园铺草覆盖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园铺草覆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而,国内《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有机茶培训教材中将茶园铺草覆盖措施列入其中。在茶园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茶园管理者认识到茶园铺草覆盖的重要性,开始白发地采用这一生产措施。本文从土壤管理、茶树营养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有机茶园铺草措施的增产效应,并从茶园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利用该措施控制茶园有害生物的生态学机理,为生态茶园建设、绿色食品茶和有机食品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闻流思 《茶叶科学》1966,3(2):32-35
安徽省国营宣郎广农场,1965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场从1954年秋季种茶起,至今共有茶园14258亩。其中7~11龄的正式采摘茶园3286亩,4~7龄的试采茶园2478亩(编者注:试采茶园系部分因过去失管经留养的和初投入采摘的),幼龄茶园8494亩。全年绿毛茶总产量602000斤,比1964年增产43%,毛茶品质也有所提高,三级以上茶占51.7%,  相似文献   

18.
苏口大队位于安徽省响洪甸水库上游,有茶园271亩(其中幼龄茶园130亩),是金寨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大队。1965年生产干毛茶23500斤,比1964年增产9.3%;生产茶子2265斤,比1964年增长1.18倍,取得了茶叶、茶子双丰收。 1965年茶子所以获得了增产,除对一般茶园普遍重视留蓄茶子外,1964年还在现有茶  相似文献   

19.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水稻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茬移栽稻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稻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茬晚稻以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最高,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次之,分别比传统翻耕移栽增产121%~20.5%和7.5%~7.7%。主要表现在白根比例高,根系伤流量大,分蘖早生快发,干物质量高。玉米茬晚稻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各主要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高,氮素的积累和吸收量大。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开花前生长较旺,但后期存在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免耕法和稻草还田免耕水稻苗前期生长稍慢,中期生长较快,分蘖高峰期过后回落较慢,后期生长较平稳,具有“前缓、中快、后稳”的生长特点。每公顷稻草还田免耕比常耕抛秧增产483 kg,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54 kg。增产效应为:稻草还田免耕>免耕抛秧>常耕抛秧。每公顷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节本增收966元,稻草还田免耕比常耕抛秧节本增收1 2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