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北地区栽培琯溪蜜柚,在上半年管理上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在元月份即前年冬季环剥后20天左右用黑色胶带或新的黑色薄膜带,对植株主干环剥口进行包合促进伤口愈合;当新梢萌发后,用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根外施肥促梢壮花;及时疏蕾摘梢,提高花质;在谢花期喷施激素加微肥进行保花保果;做到看树、看天、看果"三看"科学施肥,促进幼果快长;适时疏果,促进果实膨大;加强病、虫害防治,并提出其优化用药配方可供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割胶树干生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显微镜技术测定了割胶树和休割树树干各部位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生长量,表明割胶树树干生长有如下特点:(1)木质部生长受割胶的抑制作用比韧皮部大得多。割胶树各部分在实验期间新生木质部厚度比停割树减少60~85%,但新生韧皮部厚度和细胞层数减少量最多不超过40%。(2)割胶树木质部和韧皮部在割线(半螺旋割线)上方比在割线和割线上方较远的地方生长快,同时木质部在下垂线附近(远离割线一侧)、韧皮部在上、下垂线附近(远离割线一侧)比在割线和割线背面生长快。认为这种割线附近形成层的不均匀生长主要是割胶使部分输导韧皮部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短针中环线虫[Mesocriconema brevistylus(SinghKhera,1976)Loofde Grisse,1989]采自福建省龙眼树和番石榴树的根际土壤中。该线虫的形态学鉴别特征为:唇盘椭圆形,轻微隆起,唇盘两侧的侧器口明显;亚中唇瓣4个,圆形、较发达且充分分离;唇区圆,无缢缩;唇环3个,第2环宽于第1环而窄于第3环;体环126~145个,后翻、后缘光滑,虫体侧区环纹愈合;口针长54.3~66.7μm;阴门张开,前阴唇无突起物;尾部渐细,末端钝圆或裂叶状。该线虫r DNA-ITS和r DNA-D2D3区的序列大小分别为1 013和767~769 bp。短针中环线虫为中国首次记录,龙眼和番石榴为新发现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4.
在GT1开割芽接树上注射四环素及青霉素两种药液,对照树注射清水或不注射任何东西,经割胶测定,注射一次或二次青霉素及四环素的胶树,其胶乳及干胶产量均比对照胶树为高,而且持续时间均达半年以上。电子显微镜检查,在GT1褐皮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细胞切片中都较普遍地发现类立克次氏体(RLO)。其大小为100—2400毫微米,在RRIM600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大小为275—1395毫微米(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毫微米。在GT1和RRIM600健康树韧皮部筛管及乳管细胞切片中均未见有RLO的存在。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试验结果,我们初步认为类立克次氏体可能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验的目的是了解环剥对植物生长、发育、结铃和铃的成熟速度的影响。1957年在塔什干农学院实习农场进行的棉花环剥试验。4月23日播种,108夫品种,种植方式为50×50厘米,每次一株。棉花主茎的环剥的处理如下:第一处理是在子叶以下剥去一条宽1—1.5厘米的表皮;第二处理是在第一假轴枝以下进行环剥。主茎上环剥部分的木质部至生长末期均外露着。每处理环剥5株。在环剥植株的旁边留一株不进行环剥的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通过施用不同药肥,研究其对香瓜根际线虫数量、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噻唑磷颗粒剂、复合芽孢杆菌水剂+氨基酸、复合芽孢杆菌水剂、石灰氮、木霉菌能降低盆栽香瓜根际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性、杂食性线虫、食真菌类线虫、捕食类线虫,其中对杂食性线虫的影响最大。从不同药肥处理对根结线虫数量的影响和防效来看,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处理和阿维?噻唑磷、石灰氮处理均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为58.34%~100%,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具有更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4):38-38
1 误区之一 盲目打药 不搞虫情调查,不掌握虫口密度及虫态,抓不住防治适期。对策:根据虫情调查适时喷治。做到“治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二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达30粒时,是生物农药防治适期,100粒时为化学农药防治适期。防治适期内连续打药,两次用药时间不能太长,生物农药3天,化学农药4~5天。  相似文献   

8.
大叶桃花心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的营养贮藏蛋白质。颗粒状的贮藏蛋白质积累在普通薄壁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中。这些细胞的周缘细胞质中通常含有淀粉粒。在接近落叶期和无叶期,贮藏蛋白质在植株中大量积累,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的射线薄壁组织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中,且末端小枝的贮藏蛋白质比树干和大根的多。末端小枝贮藏蛋白质的消失与新消生长过程是同步的,表明这些蛋白质被新消生长所消耗。落叶前对一年生枝条基部环剥,萌发的新消生长被抑制,环剥伤口下方贮藏蛋白质的消失受到阻碍。在新梢形成之后,树干和根中贮藏蛋白质明显减少,这些蛋白质的完全消失发生在相应器官形成层活动最活跃的时期。贮藏蛋白质在新梢萌芽后2个月就开始积累,正值高温和长日照时期。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线虫,为了获得更多防治该线虫的真菌资源,在室内测定了生防菌D1、D7和A1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作用和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处理12 d后,3株生防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8.83%、81.33%和79.50%。发酵液处理14 d后, 3株生防菌1×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分别为70.00%、77.78%和68.89%。3株生防菌发酵液处理3 d后,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1%、86.74%和80.0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D1、D7和A1分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烟曲霉(A.fumigat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防治红棕象甲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了该线虫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效果和毒力水平。采用微量点滴法测试线虫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对红棕象甲3龄幼虫的致病效果,并观察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随着线虫接种剂量的增加,红棕象甲死亡率增加;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红棕象甲幼虫的LD50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线虫接种剂量的提高,LT50逐渐缩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感染后,虫体呈现出僵硬皱缩、体色变褐、身体肿胀直至最后虫体腐烂、线虫游离而出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从广西龙胜梯田的水稻根系和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种孢囊线虫。该线虫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相符,其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旱稻孢囊线虫的rDNA-ITS序列相似性为97.7%~99.3%。rDNA-ITS分子发育树表明该线虫与旱稻孢囊线虫以100%的置信度及较小的遗传距离形成一个单系,据此将该线虫鉴定为旱稻孢囊线虫。进一步对本研究获得的10条旱稻孢囊线虫rDNA-ITS区序列及Tanha Maafi等报道的1条旱稻孢囊线虫rDNA-ITS序列(AF498391)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luⅠ、AvaⅠ、MvaⅠ和RsaⅠ4个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在11条序列中完全一致,而Bsh1236Ⅰ、BsuRⅠ和CfoⅠ3种酶的酶切位点存在变异,其中Bsh1236Ⅰ和BsuRⅠ有2种变异型,CfoⅠ则有3种变异型,表明旱稻孢囊线虫的rDNA-ITS序列存在DNA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茯砖茶通过抑制脂质合成的降脂作用已在多项研究中报道,而关于其调控脂质分解代谢的研究还较少。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脂质染色、突变体、RNA干扰和q PCR检测分析茯砖茶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质分解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茯砖茶水提物能够通过上调核激素受体nhr-49和顺乌头酸酶aco-1的基因表达提高脂肪酸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促进脂质氧化分解,从而减少秀丽隐杆线虫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3.
琯溪蜜柚做好釆果后管理工作,是确保明年丰产稳产的基础。釆果后重点要做好4个方面管理:根外喷微肥、追施速效磷酸二氨或复合肥、扩穴埋冬肥;在11月下旬至冬至前适时环剥;科学修剪和清园洗株等。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平和县100 m和500 m不同海拔‘琯溪蜜柚’结果母枝春梢直径生长、花芽分化过程开展研究,以探寻不同海拔对花芽分化的影响,为不同海拔蜜柚采用环剥促花措施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9月底不同海拔的蜜柚都有少数芽开始花芽生理分化,花原基渐渐形成;当春梢直径增长率经历一个高峰值后,花芽生理分化开始加速;同一时期,低海拔蜜柚花芽分化率高于高海拔;当春梢直径进入一个增长率为1.4%左右的低速期时,花芽分化进入形态分化阶段;不同海拔蜜柚在达到相同花芽分化率(大于35%)的时间差、进入低增长率时间差、进入形态分化的时间差和开花时间差大致吻合,低、高海拔大约相差14 d。花芽生理分化阶段和形态分化的初始阶段对蜜柚树体进行环剥可以提高花和果实的数量,提早开花,使果实成熟期提前,并且环剥时间越早越明显。由此,相对于传统的12月中旬蜜柚环剥促花措施,低海拔可提前至10月中旬,高海拔在11月初左右,环剥促花效果好且能使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砍种方式的甘蔗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糖11号和新台糖16号作试验材料,分剥叶砍种、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3种砍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桂糖12号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高,死亡率低,不剥叶不砍种处理株高和绿叶数数值最大。在生理生化方面,干旱区桂糖11号处理萌芽期间,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4.25-18.00mg/g鲜重,还原糖含量1.06-2.58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还原糖含量达18.75-29.53mg/g鲜重,种茎近于中度胁迫;而桂糖11号干旱区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的自然饱和亏缺值与非干旱区各处理基本相同,而ROC16的则比对照大大提高。因此,丘陵坡地应选用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海南岛香蕉根围土壤分离得到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PWN)捕食真菌HNQ11菌株,鉴定为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oligospora)。研究了HNQ11菌株的捕食作用及影响HNQ11捕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HNQ11菌株对松线虫表现出较好的捕食作用。HNQ11在含20g/L玉米粉的CMA培养基上捕食率最高;20 ̄28℃,pH6.5 ̄7.5条件下均能捕食松材线虫,25℃,pH6.5条件下捕食率最高,为87%;在不加入诱饵松材线虫或仅加入线虫洗液时不能产生捕食器官,在加入诱饵松材线虫和线虫磨碎液时能产生捕食器官,但线虫磨碎液诱导的菌环数比PWN诱导的菌环数少78%。  相似文献   

17.
加德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 gaddi (Loos,1949)Chitwood & Birchfield,1957]是从福州市金山的龙眼根际土壤中分离并鉴定的.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形态测量,该线虫主要鉴别特征为:体环96~109个;唇环2个,不向前翘起或后倾,第1环窄于第2环;唇区顶端平圆,唇盘微隆起,被沟状口孔分隔为2个对称的肾形;口针长61.4~75.6 μm;阴门鞘无或退化;阴门至尾端距离为阴部体宽的1.7~2.4倍,尾部宽圆锥形,末端锥圆至钝圆.对H.gaddi的rDNA-ITS和28 S rDNA-D2D3区进行了测序和比对分析,并首次在Genbank登录,其序列大小分别为1008 bp和768 bp.加德拟鞘线虫为中国新纪录种,龙眼为寄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菠萝蜜籽苗芽接技术及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对芽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得出嫁接时间在春、秋两季为好,夏季次之,冬季最差,芽接的生长阶段以1~2叶期最佳,不超过3叶期为好。树菠萝的籽苗芽接具有操作简便、工效高、愈合好、省接穗、省时,定植成活率高的特点,为树菠萝嫁接苗的快速大批量生产,研究出了一套高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鄂烟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采取全剥叶采收不划筋晾制(T1)、全剥叶采收划筋晾制(T2)、剥叶采收7~8片不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T3)与剥叶采收15~16片不划筋晾制+余下半整株晾制(T4)4种不同采收晾制处理方式,研究不同采收晾制方式对白肋烟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晾制方式对白肋烟品质及经济性状影响大,且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不一致,处理3的烟叶品质及经济性状综合表现最佳,处理1和处理2的经济效益较好但烟叶品质差,处理4的烟叶品质及经济性状综合表现最差。因此,处理3为最佳采收晾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排胶对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原来常规割胶的橡胶树改作如下处理:(1)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受机械损伤、乙烯利刺激和排胶8个因素的影响。(2)不施乙烯利针刺,排胶量极少,仅受机械损伤的影响。(3)停割施乙烯利,仅受乙烯利刺激的影响。(4)停割,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树形成层在实验期间新产生的韧皮部细胞中乳管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不施乙烯利针刺和停割施乙烯利的胶树乳管的比例与对照树比较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排胶促进乳管分化,而单独机械损伤和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分化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