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影响用户持续使用在线知识问答社区意向的因素,深入理解用户接受并持续使用技术创新的本质,深化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理论,促进知识问答社区和用户需求理论的发展。[方法/过程]笔者以“期望—确认”理论模型(ECM-ISC)为基础,结合关系维持双元理论等构建在线知识问答社区的用户持续使用模型和测量量表,共搜集358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期望确认度由信息、社交、情感、娱乐以及社会认同期望5个维度构成,5种确认度都会正面显著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积极影响;用户感知转换成本、用户习惯和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社会认同确认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用户行为视角探讨高校移动图书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改进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文章基于UTAUT与TTF模型,引入感知娱乐性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移动图书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71份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论 任务/技术适配度对移动图书馆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任务/技术适配度均对移动图书馆采纳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采纳意愿在上述变量对移动图书馆采纳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便利条件和采纳意愿则直接对移动图书馆采纳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四个方面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科研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用户的角度展开研究,能深入了解用户使用数字资源行为意愿,精准建设数字资源。[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用户使用数字资源行为意愿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并对不同民族大学进行了特定群体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数字信息系统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等对学生使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特定群体分析结果发现系统特征、个体差异和信息内容质量等因素对民族地区高校汉族大学生使用数字资源有正向影响,而影响蒙古族大学生使用信息系统的因素主要有系统特征、自我效能感和易用性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影响用户行为的感知因素,可提供更符合用户意愿、更贴近用户行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而提高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比例。分析影响用户接受与使用移动图书馆行为的6个感知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愉悦性、感知社群影响、感知便利条件、感知使用成本的基础上,对移动图书馆建设提出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用户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构建价值共创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式。[方法/过程]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整合已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组成要素,探索高校图书馆与用户共同创造服务价值的知识服务模式架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构建了由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场景和服务手段4部分组成的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基于服务内容主线分准备阶段、价值行动实施阶段、价值评估与创新阶段探索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实现过程。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在现阶段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更好地适应知识服务情景、表达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为用户高质量参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创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67-370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建立蚂蚁森林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通过抽样调查,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模型检验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作为潜在变量对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学生用户持续使用蚂蚁森林的意愿为正向影响,蚂蚁森林的用户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结尾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否已提供满足学生、教师需求的服务,是否已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借鉴Li bQUAL+TM模型中具有高校图书馆专业性特点的测量量表设计问卷,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及其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用户期望、感知有用性、感知服务质量都是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用户期望、感知服务质量对用户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则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感知服务质量对用户满意度产生的间接影响几乎是用户期望对用户满意度产生的间接影响的2倍;用户对感知服务质量中移动终端馆内系统、馆员在线服务、移动设备及移动终端数字资源的看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图书馆挖掘已有资源潜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信息转移,以期提高农民的文化与信息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值得探讨。[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吸收知识信息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信息转移的变化特点,目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模式及不足。为更有效做好对大多数农民的知识信息转移服务,笔者选取高校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涉农企业、农民作为从高校图书馆发出到农民接收的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主体,探讨构建了两条知识信息转移的新路径模型和构建了4种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模式。[结果/结论]提出了创新高校图书馆体制机制,建设“三农”精准知识资源库与传播系统,提升乡村人员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拓宽知识信息转移渠道,缩小知识信息转移情境差距等对策,以实现高效将知识与信息转移给农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当今热带地区(以下简称“热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足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提供依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热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热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内涵与作用,并据此提出了热区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提供的有利平台,如何为用户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效益,积极探索利用知识图谱实现精准化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方法/过程]文章从构建思路、架构设计、平台应用等3个方面讨论了知识图谱赋能的阅读推广智能服务平台,从3个方面探索了阅读推广智能服务平台的应用,并阐述了知识图谱赋能阅读推广服务的3个创新点。[结果/结论]知识图谱赋能阅读推广的研究是知识图谱在图书馆资源发现和服务应用中的其中一方面,是智慧化图书馆服务的探索。通过基于知识图谱的阅读推广服务研究,图书馆可以将本身拥有的文献及读者等相关的信息有效关联起来,用以搭建阅读推广智能服务平台,开拓精准推荐及引导阅读的新路径,达到图书馆开展精准化阅读推广服务的目标,助推全民阅读,为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人们被海量信息淹没,知识服务系统应运而生,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支撑角度,用户交互鲜有人探索,但其不可或缺。基础建设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应用都较为完善,而知识服务系统的用户交互还存在不足:理论研究层面,缺少理论方法的总结和系统的框架设计;应用实践层面,欠缺体系化予以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梳理用户交互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知识服务系统用户交互框架即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基于此采用调查问卷和百度统计,分析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侧,同时剖析系统供给侧资源、技术和服务层3方面不足;提出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用户交互优化方案,以实现系统友好交互。[结果/结论]未来,用户交互对于完善交互激励体系,构建强互动的知识链社区,惠及更多用户群体,实现知识服务系统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性能、服务效果、环境条件等维度构建农民持续使用农业科教应用程序意愿模型,依据422名湘农科教云应用程序农民用户调查数据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除设施条件影响不显著外,满意度、系统质量、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服务质量、期望确认度、社群影响等正向显著影响农民持续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则负向显著影响。对此,应优化科技服务质量、加强平台安全防控、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教应用程序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民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正由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通过对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的阐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管理的原理构造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即知识服务用户自我服务模式、知识咨询参考馆员服务模式、知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知识咨询专家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知识服务模式及其作用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用户需求、系统框架及主要内容,对高校图书馆校内服务、馆企服务、馆政服务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正向专业阅读领域推进,这与学习支持服务目标相一致。本研究探讨两者的融合路径,目的是整合流程,避免阅读推广同质化,更有特色地服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法/过程]以建筑学科阅读推广为样本,借鉴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归纳了课程学习、书目研讨和跨学科学习等融合路径,使专业阅读纳入学习支持服务框架。[结果/结论]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提供了大学图书馆常规化服务创新的新思路。阅读推广使学习支持服务更加广义化,从跨学科学习、心理健康与幸福,到美育教育。体现了大学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最终目标。阅读推广将以新的定位和影响,构建融合的学习支持体系和学习支持共同体,并推动大学图书馆员从教学辅助到参与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是缓解生态压力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利用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的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直接因素。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采纳意愿有直接影响,且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呈正向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宣讲稻虾共作技术的综合效益;建议农技部门给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建议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户间交流。  相似文献   

17.
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提升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服务是以向人们提供有用的显性信息为内容的信息传播过程 ,其特点和局限性在于 :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 ,只是作为素材化的材料直接提供给用户 (如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等 ) ,没有对其所含的知识内容给予具体的分析、提炼。人们通过各种检索手段 ,获取的只是文献或数据信息本身 ,其产品也难以针对性和系统性地满足个性化知识需求。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 ,针对人们的需要 ,将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基于这一取向 ,“知识服务”工作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 ,而是以灵活的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和调动知识工作者的智慧 ,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对比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下的信息服务工作 ,知识服务工作的最突出特点 ,是以用户需求满足程度为主要标准 ,发展灵活的、深入的、个性化的知识型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调研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与建设需求,了解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以期为推动大数据环境下农村信息服务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分析大数据技术与农村信息服务之间的联系入手,从管理层、供给层、用户层3个层面剖析了大数据环境下的农村信息服务创新变革发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农村信息服务各要素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结果/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建设主体、业务面向、信息资源集成、大数据应用等诸多因素,同时从平台建设规划、数据采集、参与机制、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拓展等途径推进建设和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