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银杏叶枯病病原菌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对银杏离体叶片和实生苗叶片的侵害三个方面研究银杏叶病病原菌侵染特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可在落叶、冬芽、树皮、芽鳞片中越冬,以芽鳞片、冬芽、落叶为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存在于冬芽和芽鳞片中;各组织分离都未发现有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ginkgo Hori)。在人工接种时,3种病原菌都只  相似文献   

2.
1996~1998年在鲁北麦区不同地点采集小麦叶枯病标样263份,鉴定出病原物10种,其中交链孢叶枯(Alternariatenuisima)和根腐叶枯(Drechslerasorokiniana)出现频率最高,为害最重。在小麦抽穗扬花前后喷施32%克菌乳油、20%粉锈宁乳油等杀菌剂可控制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园林菟丝子生防真菌喷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睦真菌孢子萌发和温度对菌种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蔗糖可提高细交链孢孢子的萌发率,1‰吐温能使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孢子提前萌发并提高萌发率,对于半裸镰孢孢子,2%蔗糖,1‰吐温和无菌水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菌种的致病性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半裸镰孢和细交链孢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实现侵染。  相似文献   

4.
茶皂素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初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茶皂素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芒果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柱帚霉菌Cylindrocladiums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瓜枯萎病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茶皂素在100mg/L和200mg/L浓度下对瓜枯萎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d抑制率分别达到89.71%和95.88%。对白绢菌和稻纹枯病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灰霉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和交链孢(Alterariasp.)是鲜食葡萄采后贮运中的主要病原菌SO2能有效地控制它们引起的鲜食葡萄的采后腐烂,作者分别设定50μl/L.1h,100μl/L.1h,200μl/L.0.5h,200μ/L.1h和对照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子,菌丝及所引起的腐烂的抑制作用,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病原诊断初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992~1994年将在河北、河南采集的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鉴定、明确导致枣缩果病的病原有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sp.、细链隔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3种弱寄生真菌和1种细菌。以上4种菌年累计分离率依次为14.90%、12.69%、11.47%、10.66%;而这4种菌占已出现菌落比分别为30.28%、25.79%、23.30%以及20.63%。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 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 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小麦叶疫病的诊断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叶疫病是由小麦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该病典型症状与其他常见小麦叶斑病有明显不同,但发病后期不易区分。本文介绍了该病诊断方法、病原菌鉴定方法及其鉴定标准,说明了该菌与小麦生链格孢以及常见腐生菌细链格孢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9.
小麦黑胚病及其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试验表明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是引致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占病原分离物91%。黑胚病虽然对种子的发芽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力。当前推广的品种中,黑胚率为11.1%左右,严重的高达42.8%。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镰刀菌(Fusarium)和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是引起杂交种穗粒腐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病原菌还有本霉菌(Trichoderma)、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等。种子产地来源地原菌的分离频率有很大影响,辽宁和山西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的优势种群是蠕孢菌,而山东和河南则以镰刀  相似文献   

11.
<正>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属禾本科(Gramineae)黍属(Panicum)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该植物原产于北美,环境适应性极强,具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它不仅是国际上公认的作为生物燃料的能源作物,还是一种优质牧草。截止2010年,柳枝稷在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已达115.8 hm~2[1]。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柳枝稷病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病害造成柳枝稷生物量下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省春播玉米WN2000和山东省夏播普通玉米上发现一种叶斑病,其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灰白色,边缘褐色,有黄褐色褪绿圈,糯玉米WN2000病斑较大,(3~10)mm×(3~5)mm;普通玉米病斑较小,(1~2)mm×(2~3)mm。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 DNA-ITS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3HNR)序列分析,证明两种大小病斑是由同一种病原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夏播玉米各品种苗期叶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最高的为冠玉6号,病株率52%,最低的为五岳88,病株率2%;鲜食玉米仅在河北春播玉米WN2000上发生,发病率为32%。麦根腐平脐蠕孢侵染不同玉米品种产生两种大小不同的病斑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黑斑病是三七栽培生产中常见的一大病害,叶片受害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常导致成株落叶、幼苗生长点及茎秆顶端腐烂枯死。其病原一般认为是链格孢属真菌人参链格Alternaria panax Whetzel~([1,2]),也有相关研究证明黑斑病病原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3]),后定名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4])。本研究利用ITS序列和histone 3部分编码序列的PCR鉴定,结合形态学鉴定,分析三七主产区黑斑病菌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及几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以期为三七黑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进行了病原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主要有2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62~0.92。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小麦黑胚病菌菌株基本上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来自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也可以交叉聚类。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麦种质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麦根腐平脐蠕胞菌引起的叶斑病在世界各大麦种植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大麦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控该病害最有效的策略,然而可利用的抗源非常有限。在本研究中对中国233份具有代表性的大麦种质资源进行成株期抗叶斑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只有垦啤麦5号等10份材料对3个供试菌株都表现抗病,仅占供试材料的4.3%。另外对37份国内外重要的叶斑病抗源材料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叶斑病鉴定,结果显示成株期抗叶斑病材料所占比例为41%~46%,苗期抗性材料所占比例为50%~64%,其中ND17293等11份材料在苗期和成株期对3个菌株均表现为抗病,可作为抗源继续加以利用;基于上述鉴定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供试大麦苗期对三个菌株的抗病比例均高于成株期抗病比例,说明大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叶斑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发现大麦对B. sorokiniana不同致病类型的抗性也存在明显的专化性。  相似文献   

16.
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斑病是三叶木通生长过程中一种严重的病害.为明确引起叶斑病的病原,从三叶木通人工栽培基地叶斑病样本上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显微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果实黑点病在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果树中层内膛病果率较高,上层外膛病果率较低;套袋苹果的萼洼处发病率较高,以黑点型症状为主;不套袋苹果的果面发病率较高,以晕斑型症状为主;‘斗南'、‘富士'品种的发病率较高,‘中秋王'、‘乔纳金'品种的发病率较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0%异菌脲1 500倍液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达54%以上。其次为10%多抗霉素1 000倍液,而80%代森锰锌600倍液、10%吡唑醚菌酯1 500倍液防效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和大田中取样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根腐病在小麦生长不同阶段的危害损失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明确了小麦根腐病苗腐主要影响田间保苗率、幼苗长势及成穗率等而造成产量损失;成株期的叶腐、穗腐则主要影响粒重而造成大幅度减产;同时穗腐又造成小麦籽粒感病,使种子质量下降而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9.
苍术黑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athogen causing dark leaf spot on Atractylodes lancea wa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f.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test, the sequence of ribosomal DNA-ITS,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Alternaria tenuissima (Kunze) Wiltshir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this fungus infects A. lanc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