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春小麦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北春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ex Sorokin)shoem.是推广抗锈良种后出现的问题。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发生叶斑、穗腐和黑胚粒。病菌有两种类型定名为H_1和H_2型,田间前者占优势。病种子和病株残体是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种子消毒和轮作可减轻苗期根腐并提高种子出苗率。根腐病菌寄主范围很广,来自29种禾本科杂草和作物上的菌株均能侵染小麦。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小麦灌浆乳熟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也是形成黑胚粒时期。目前尚无免疫品种,农家种和半冬性品种比国外品种和硬粒小麦抗病,Triticum timopheevii表现高抗。采取种植抗病品种结合种子消毒、轮作、增施氮肥等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4.
何家泌 《植物保护》1964,2(3):112-113
小麦根腐病主要为害小麦幼苗根部,引起根腐及茎基腐,有时亦能使成株出现叶枯、颖斑、穗枯及黑胚等症状。河南省历年在一、二月间曾有发生,大部分病株随着早春气温回升,和加强肥水栽培措施而减轻,仅有少数后期形成一些白穗(俗称青死),因而不易引起注意。1960年春,我们在方城县何庄公社,先后调查6,000多亩麦田,有20%  相似文献   

5.
辛惠普 《植物保护》1980,6(5):16-18
小麦根腐病(Helminthosporium sativum P.K.et B)又名黑胚病,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内蒙等地。带菌种子播种后,往往造成缺苗或幼苗弱,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过去用赛力散等汞制剂拌种。汞制剂禁用以后,五氯硝基苯、菲醌、六氯苯等药剂虽可代替赛力散用于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秆黑穗病等;但试验证明这些药剂解决不了根腐病问题。1972—1979年期间我们针对根腐病,用了二十多种杀菌剂进行室内、外筛选试验,从中得出几种有希望的药剂。 在培养基上抑菌试验 每一培养皿中倒入25毫升马铃薯洋菜蔗糖培养基,凝固前将稀释好的小麦根腐病菌  相似文献   

6.
1.由于猪殃殃的竞争,小麦穗数、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导致减产。田间猪殃殃株数。茎枝数,干物重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猪殃殃茎枝数每增加1万茎/亩,穗数减少0.051万穗,穗粒数减少0.022粒,千粒重降低0.014克。小麦产量损失0.94斤。 2.猪殃殃与小麦共生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与小麦同时出草的猪殃殃,共生到三月底小麦拔节期,减产不显著;共生到四月底小麦抽穗期,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初步认为,三月底,四月初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临界期。 3.猪殃殃密度大的情况下,除了与小麦竞争,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密度越大,分枝的成活率越低。 4.根据其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建议把防除指标定为60茎/尺~2。猪殃殃是遍布全省、发生和危害正在逐年加重的麦田恶性杂草。1979—1981年,我所曾对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危害损失等作了观察和研究,明确了田间发生密度10株/尺~2以上,即能造成小麦显著减产;3月下旬是药剂防除适期。1983—1984年,着重对猪殃殃和小麦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影响作了一些研究,得出了根据猪殃殃田间发生量来估测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式,并根据猪殃殃竞争的临界期,从理论上肯定了3月下旬是春季防除适期;建议改用60茎/尺~2为防除指标,比用株数为指标更准确,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夏禹甸 《植物保护》1965,3(2):78-79
一、病情调查和计算方法 小麦赤霉病(穗腐)的为害程度,一般用病穗率、病穗严重度及病粒率三者表示。由于病粒率与病穗率及严重度有相关性,而田间对病粒率不易进行调查,故可只用病穗率及严重度表示为害程度。为了便于综合比较,可将病穗率及严重度合并计算为病情指数,以代表某一调查对象的受害程度。 1.病穗率: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麦株生育期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肥力、地势等因素使麦株长势和抽穗开花先后有不同,而形成同一田内,不同  相似文献   

8.
小麦秆腐赤霉病药剂防治新技术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世界性小麦重要病害,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而且降低小麦品质。该病在大丰地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小麦秆腐很少发生,症  相似文献   

9.
崇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影响崇阳县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许多因素中,赤霉病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最大。重发年份,小麦病穗率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严重减产。1发病特点1)小麦赤霉病在崇阳县发生流行特点是暴发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化大,大约每2年就要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崇阳县小麦赤霉病为重发生年。2)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病穗率70%~8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100%;中感品种(约占小麦种植面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咸宁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发生年份,病穗率一般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可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的损失严重。1发生特点1.1重发频率高小麦赤霉病在咸宁市暴发频率高,造成小麦减产,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发生有差异,大约每两年就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和2016年  相似文献   

11.
 赤徽病是長江流域小麥的重要病害之。
1950年以來,本病在蘇、浙、皖的稻麥雨熟地區為害特重,尤共在1952及1954雨年,本病兩度猖撅流行,造成麥產的巨大損失,成為這些地區小麥生產上最大的病害,上述地區,一股麥田的發病率在10-30%,嚴重的達100%。  相似文献   

12.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剂胺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析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戊唑醇处理区拔节期的病情指仍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亦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0.4g ai/10kg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极密切的关系,其中以温湿度因子的影响最大。据安德生[7]在温室内的试验结果,25℃的温度和速绩保持高湿度同是病害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52—1963年病害流行程度与穗期气象要素之間的相关性测定結果表明,各年发病程度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小麦抽穗至糊熟)特別是5月上中旬(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的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同期的降雨量、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稻桩上产生的子囊壳是本地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初侵染的数量和流行程度有关,其数量积累决定于雨湿条件。小麦开花灌浆初期最易感病,此时期降雨日数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十二年資料分析結果,病害流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早期发生型;中期发生型;后期发生型;少雨限制型;低温限制型;生育提早限制型。根据1957—1963年預测圃小麦开花后二旬內的降雨日数与发病率的相关,以发病率为应变量求出迴归方程式:Y=6.61 X—48.35,为中期預測提出雨日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82—1936年,在宁夏高寒山区隆德县,对冬麦苗期重要害虫麦种蝇进行了生活年史、习性、危害损失等方面的研究。此虫1年1代,以卵态幼虫在土内越冬,冬麦返青后幼虫蛀入分蘖节食害,造成大量死苗。成虫卵巢发育缓慢,羽化后经50天左右才交尾产卵。本文报道麦种蝇生物学及其对小麦的危害,并提出以苗被害率15%为防治阈限。  相似文献   

16.
 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北省西北部包括郧阳和神农架两地区,在海拨1700-2050公尺的高山地带,七、八月份最热一旬平均气温,18.7~19.7℃,虽条锈菌可越夏,但很困难.广泛调查残余的绿色小麦、黑麦植株和自生麦苗都没有发现条锈病,不能为本省广大冬麦秋苗提供越夏菌源。调查了十多种禾本科杂草,其中仅在甜茅(Glyceria sp.)上发现很少条锈病夏孢子堆,室内接种可侵染小麦,但在条锈病流行中没有发现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91-1995年室内、田间试验、筛选出丙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这类内吸性的杀菌剂不仅对小麦根的致病一蚀病菌和麦根腐离蠕孢菌毒力强,且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小麦育苗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纪苗根比、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位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试验处理中,以25%丙环唑EC拌种加苗期喷洒白穗防效高达98.4%。改变药剂剂型和处理方法,延长药效,且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19.
临麦系列春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临夏州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作者于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低温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了苗期、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并于2010-2014年对临麦系列春小麦品种‘临麦32号’~‘临麦36号’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8个试验点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临麦32号’苗期对所有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成株期对CYR29和CYR32表现中抗-中感;‘临麦33号’除对CYR29苗期表现免疫、成株期表现中抗-中感外,对其余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对自然诱发的条锈病,两品种也表现感病;‘临麦34号’和‘临麦36号’除对新菌系G22-9、G22-14表现感病外,对其余菌系表现抗病,但自2013年开始两品种在田间也表现感病;‘临麦35号’全生育期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条锈菌均表现抗病。苗期选用24个国内外供试条锈菌单孢菌系进行基因推导分析,发现供试临麦系品种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的抗性谱均不一致,初步推测供试临麦系品种含有未知抗条锈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