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形势严峻,尤其在石津灌区,与农业灌溉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合理、高效率地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灌区内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并结合每年的降水数据对农作物的缺水量和缺水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到在小麦生育期内适宜对灌溉水源进行管理的时段为3月中旬到小麦成熟,在玉米生育期内适宜对灌溉水源进行管理的时段为初始生长期,在这些时间段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能使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大量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养育众多人口。玉米种植分为夏玉米和冬玉米,不同种类的玉米种植满足不同需求。本文通过对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点,然后提出对应措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合理灌溉夏玉米,最终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15个夏玉米主产区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而得到夏玉米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空间插值法对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分配和灌溉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61—2015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年际间整体上变化趋势平稳,而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降雨量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有效降雨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豫西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需水量相对高于其他区域,而豫北灌溉年均需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合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资源,笔者探析了河南省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调查和研究资料表明:河南省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业资源利用带来很大压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多数耕地生产力较低;并不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浪费普遍,用水效率急待提高;气候资源较为丰富,但仍未能充分利用,气象灾害危害较大;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地区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高,但生产技术条件有待提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南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极其紧缺,农业用水仍以传统的灌溉方式为主,水资源浪费严重,设备节水化、智能化等程度较低。为了解决当前灌溉上存在的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自控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南疆小麦的智能灌溉系统。该系统通过Java语言编写的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对小麦田块中电磁阀、水泵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土壤温湿度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模块根据采集信息结合数据库分析决策小麦实际需水量;控制模块通过变频器调节水泵转速来保证恒压灌溉。此系统对实现小麦的精准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灌溉对保障粮食增产、稳产及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大地带,即北部扬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农业节水潜力的计算分析,采用农田灌溉节水潜力计算公式,从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出发,定量分析了三大地带的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北部扬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分别以葡萄、枸杞和冷凉蔬菜为主要农业产业,三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加权净灌溉需水定额均很高,可通过合理优化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种植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解决宁夏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目前,北部扬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远期理论节水潜力分别为1 1.69亿m3、4.57亿m3和1.87亿m3,全区主要农作物节水潜力大,尤其以北部扬黄灌区节水潜力最大。因此,农业节水应重点考虑北部地区,通过提高农业水利用系数、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多种措施,确保宁夏水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宁夏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可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与产量效益关系,确定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实施节水灌溉,使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灌溉对玉米高产影响极大。应该在降水偏少和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根据玉米的生育特点,合理用水,科学浇水,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广旱作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稳定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新型小麦种植模式。种植小麦,发展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高效灌溉是团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部署。针对团场发展农业高效用水出现的两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反复论证,提出了团场发展高效农业用水必须树立“以效为本,合理用水”的观念。同时,在发展高效型农业布局方面,提出了目前不要以牺牲农作物产量为代价节水,水资源的配制已影响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效益发挥,因此,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加强输配水系统及田间灌溉节水管理,构筑良好的用水机制,全面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来实现团场高效农业用水,为团场职工自觉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充分发挥目前高效农业灌水技术的效益,为发展壮大职工和团场经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北京农业》2014,(8):12-17
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实,节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关于节水的总体规划。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是一项主要的水资源使用点,因此开展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节水相关的概念出发,对农业灌溉节水规划的思路以及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农业灌溉节水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方法在进行农作物灌溉时,灌溉需水量过大,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为此,本文进行基于线性规划的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试验,节约农作物灌溉需水量。本文以玉米、小麦、油葵为试验对象,将试验地区的大口井为灌溉水源。建立农作物灌溉基础需水量目标函数,获取正常发育所需水量;分析气象因子与作物腾发量的经验关系估算灌溉需水量,利用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规划的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方法在玉米、小麦、油葵的灌溉上,减少了耗水量,能够对不同耗水控制阶段目标下的灌溉定额管理,为区域灌溉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资源贫乏,尤其是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水资源更少。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丰产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应,试验玉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建立了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影响玉米产量大小的顺序是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开花期〉苗期,指出灌浆、孕穗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期,其田间持水量分别不能低于49%、52%。通过计算机优选出高产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条件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贫乏,为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利用产量目标函数数学模型对在各生育期喷洒灌溉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测定小麦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及小麦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适宜水分。从而确定小麦优化节水丰产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用水需求与灌溉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吉林农业》2011,(6):296-296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竞争局面、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农业供水量的情况。农业节水灌溉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农业用水需求量增加的紧急现状,而且这也是出于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考虑。当前情形下,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该怎样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与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结合笔者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用水现状,主要围绕该怎样促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这个话题浅谈了一下笔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农业节水灌溉起到建设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中的水盐热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参数,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现代化的农业灌溉要求下,开展含盐土壤的节水灌溉可以科学地利用水土资源,保证春玉米的健康生长.基于此,通过春玉米农田的灌溉试验,对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春玉米农田土壤的水盐热分布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作物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占波 《新农业》2023,(18):95-96
<正>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水资源储存起来,并将其合理分配到各个农田,保证土壤的水分含量,稳定农业产量。近年来,我国对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1农田水利灌溉的作用农业水利灌溉存在很多优势,一方面利用水利灌溉可以有效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植户的生活质量。相关单位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用水秩序。农户们合理用水可以提高灌溉质量,减少用水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打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水资源关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命脉,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能够确保作为稳产还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苗期调亏灌溉产量较CK略微将低,但降幅仅5.05%,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15.39%和23.86%。因此,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而在其他生育期进行充分灌水是灌溉景电灌区马铃薯种植最佳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源大量被污染,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也减少了粮食的产量。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形成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我们必须做的,而节水灌溉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凭借着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够使我国的水资源在农业方面获得更加合理的利用,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粮食产量,满足国内需要,促进农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余青  张和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48-17049,17053
[目的]探求适合西南山地地区的的玉米节水灌溉制度。[方法]在玉米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测坑试验测量玉米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灌溉定额及水分生产率。[结果]玉米的需水敏感期为抽雄期,在抽雄灌浆期保持较高的水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产量和灌水量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当耗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最大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