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春季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春季灌水呈二次曲线关系,即在灌水较少时产量随灌溉增加而提高,当产量提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灌溉量增加而出现滞长或降低趋势。合理的灌溉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盲目增加灌溉量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增加灌溉成本和造成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小麦喷洒灌溉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建立了小麦各生育期灌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各生育阶段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确定目标产量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不足是限制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关键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适时适量灌水不仅可有效降低干旱胁迫的危害,而且有助增强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针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需水特性合理灌溉,是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阐述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光合效应、养分吸收积累、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指出今后在小麦节水灌溉方面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环节,试图为我国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适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溉定额成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该研究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地区小麦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求适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溉定额成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该研究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适合贵州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方法]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水定额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防旱抗旱、黔中枢纽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新型小麦种植模式。种植小麦,发展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明显影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巨大,而小麦为该区主要的灌溉用水作物,因此,培育和应用节水小麦品种是缓解该区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分析小麦生长需水规律和华北地区降水特点,在小麦全生育期只浇1水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时间灌水对小麦生物学形成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提出了选育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的"拔节灌溉选择法",即:在自然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只灌溉1次,灌溉时间为拔节期,根据小麦生长的综合表现,选留生长茂盛,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都高的单株或株系。利用该方法经过十几年的选择,育成了系列节水丰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该地区持续提高小麦单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500~700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小麦生长期间降水很少,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高产小麦需要补充灌溉。现行高产栽培,通常是以满足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水分需要为前提的,实现公顷产量6000kg以上目标,至少需灌4次水,总灌水量在3000m^3以上。  相似文献   

10.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冀麦26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期灌溉的单位面积粒数,以拔节期灌水的最高,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其单位面积数均下降,呈现倒“V”定型变化;粒重与此相反,以拔节期灌水的为最低,灌水时期向前或向后推移,粒重均增高,呈现“V”字型变化。灌水对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表现为:灌水次数,总灌水量大的,产量物质来源对开花后的物质生产依赖性大;反之,灌水数少,灌水量小,产量物质来源对开发前暂贮物质的依赖则强,此外,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小麦节水栽培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丰产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丰产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盆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积分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需水变化规律,大豆灌溉水量、时间与产量效应关系,明确灌溉水量在不同时期的生产价值,确定了大豆各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标准和灌溉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兵  黄文生  周瑛  袁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59-16160
利用对象模型生成器将优化灌溉模型、作物需水量及灌水量模型做成组件,然后利用知识工程对生成的组件进行有机集成,应用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把各组件进行有机融合,编制一套作物灌水量长期、短期优化分配的可视化软件,把有限水资源在不同作物以及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源,水是农业生产之基础,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文明,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对农业生产来说,水是一种片刻也不能离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廊坊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5立方米,是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0%,占全国的9.3%,属于极度缺水型城市;廊坊市多年平均用水量10.45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作为最大用户,占总用水量的62.6%;而农业灌溉用水中,小麦生产又占到了70%,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廊坊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小麦生产需要,这是我们农业技术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阐述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光合效应、养分吸收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试图为我市小麦节水高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龙  钱莉  刘明春  刘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39-4141,4145
[目的]研究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在干旱绿洲环境下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措施和合理灌溉指标,为节水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4次灌水,并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含量、千粒重以及生育期内水分的利用效率。[结果]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期为水分敏感期,其灌水量不能低于总灌溉量的60%;全生育期内分4次浇灌较适宜;适度水分亏损有利于灌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补充不足将加剧土壤深层水分的损耗;当灌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小麦产量不再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hm2需6000mm灌水量可以作为干旱绿洲区春小麦用水的一个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6,(2):21-21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年降雨量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小麦生长季节多风少雨,耗水量大.高产毒田需水的70%-80%依靠灌溉补充,小麦一生中通常要灌水4-6次.总灌水量3000—3750立方米/公顷.许多地区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这不仅加剧水资源紧张。而且在充分灌溉下.麦收后腾出的土壤库容小.容纳不下夏季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产、抗旱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石418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耗水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灌水次数增多、灌水量增加,麦田总耗水量增大,土壤水消耗量减少;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耗水强度的变化与阶段水分供应量有关,供水量越大,耗水强度也越大;②拔节水可以大幅度提高亩穗数,而孕穗、扬花和灌浆水对小麦灌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小麦节水灌溉应掌握“前轻后重”或“前控后促”,生产上应重点保证关键水,以拔节、扬花和灌浆3个时期灌水最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影响酿酒葡萄生产的现状,从灌水量、灌溉方式、灌溉时期对酿酒葡萄水分管理进行了分析论述,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品质,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冬小麦区水资源匮乏,研究减少灌水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节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2019-2020年在豫北小麦高产区以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漯麦26、商麦167、泉麦29、郑品麦25、新麦35),设置3个灌水处理(越冬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测定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使小麦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土壤供水量均显著增高、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不断降低。在不同灌水次数处理下,小麦品种商麦167的产量均为最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节水特性,才能在稳定小麦产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灌溉量。  相似文献   

19.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灌水量和灌溉时期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灌溉要因地区、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而异,确定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的总灌水量,选择合适的灌溉时期,同时还要配施一定数量的肥料。并进一步指出灌溉还应以节约水资源为目标,实行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肥优化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小麦水氮管理,为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优化施氮补灌、秸秆覆盖和有机无机肥结合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小麦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返青期达最大后开始下降;返青期以前,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都以农户模式2(农户传统施肥灌溉处理)最高;返青期后经拔节期追氮补灌,小麦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优化模式3-1(优化水氮管理并结合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最高,施氮和灌水均提高了小麦的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量。各处理产量以优化模式3-1最高,为5 542 kg/hm2,较对照、农户模式1(不灌水的农户传统施肥处理)和农户模式2分别显著提高了110.8%,72.1%和17.8%。【结论】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模式3-1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