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水分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套灌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目前河套灌区农田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灌溉水源不足,水利工程老化,田间工程标准低,节水灌溉推广缓慢,灌溉水浪费严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河套灌区应从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化学节水、管理节水等综合技术方面考虑。工程节水主要从渠道衬砌、激光平地、小畦灌溉等方面着手,同时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地下水。农业节水主要是做好种植区划,加强农艺节水,深耕蓄墒与秸秆还田,减少地面蒸发。化学节水是积极推广应用抗旱剂、保水剂和其它化学调控试剂。管理节水主要是加强用水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  相似文献   

2.
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关系灌区地下水环境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集合了灌区1954-2014年农业用水量及降水量、研究区域2008-2014年渠井用水比、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地下水动态特征与渠井用水比例的相关性,以期探明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渠系上游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下游更为剧烈,在用水水平、用水方式一致条件下,渠井用水比例越大,地下水埋深超过11 m区域增幅越小,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上游地下水位下降减缓效果明显;平水期、枯水期,由于渠井用水比例不合理,地下水无序开采且超采严重,区域地下水碱化趋势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近5 a渠灌水量仅为多年均值的75.52%,未来区域降水量具有减小趋势,这势必进一步加剧农业水资源紧缺的形式。为了满足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灌区地下水开采成为唯一解决途径,这势必加剧地下水的碱化趋势及地下水超采区的扩大。因此,确定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灌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生  陈秀玲 《土壤通报》2001,32(Z1):88-90
本文提出了农业节水的关键是: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 区,要按农业用水需要量控制灌溉水量,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统一管理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农业发展往往以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为代价,考虑水-农业-生态互馈关系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平衡利益冲突。该研究以地下水均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用水满足度为调控目标,构建基于水-农业-生态协同调控的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推求协调发展度计算式,提出了结合NSGA-Ⅱ算法和协调发展度的协同优化算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水、农业和生态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确定水-农业-生态协同提升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适宜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六河子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经济效益可提升1.9%,实现地下水正均衡0.59亿m3;全流域农业和生态用水比例为90%: 10%,渠井用水比为67%: 33%。平水年保障蔡旗来水为3.48亿m3/a时,能够以牺牲中游1.6%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用水满足度和地下水均衡量分别较基准情景提升4.8%和18.6%。研究为协同调控复杂的水-农业-生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阜蒙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4773万m3,现有耕地2546 km2,单位面积占有水量仅975m3/hm2,为世界平均的2.16%。水资源不足和农业用水效率低,不仅制约了本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对县域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1.43万hm2,仅占全县耕地面积5.6%,因此,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在阜蒙县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应完善输水工程,采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技术;农业、农机与水利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技术水平和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本文作者根据2016年浙江省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测算项目在舟山、萧山等地的工作实践,分析项目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补救,对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的准确性以及衡量农业用水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水问题: 若干研究重点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农业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消耗方式,尤其在华北地区,因地表水资源不足,大量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水循环过程是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从水循环过程出发,开展水量转化研究,在农田水文过程界面加以调控,进行系统的节水研究,是节水研究的重点。重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农业的市场机制,促进节水设施建设;同时深入开展水循环的基础研究,充分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我国农业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用水结构对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有较大影响。采用1949~2006年农业用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农业用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将1949~2050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分为初级利用、低效利用、合理利用及高效利用4个阶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用水比重持续减少,农、林、牧、渔用水及粮、经、饲作物用水比例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据此,提出了注重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的农业经济用水量概念。华北地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在同时提高农业用水综合效益的情形下,依靠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可年节水199.94亿m3;而有无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节水措施节水效果相差29.97亿m3。  相似文献   

9.
孝义市是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4.2万hm^2,其中水地1.4万hm^2,发展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节水灌溉发展上,经历了以兴建U型渠道为主的发展期、低压管道输水发展期,喷灌技术发展期以及滴灌、涌泉灌、微喷技术发展期等不同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今后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为:利用现有的低压输水管道发展节水喷灌,大力推广微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积极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用水管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资源紧缺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农业用水中的水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节水农业是解决中国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该文分析了中国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农艺节水、抗旱品种选育以及农业用水管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节水农业上的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在分析中国用水结构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用水现状与节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在中国必须实施综合节水的战略构思,并就如何实施综合节水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近期我国年供水量将基本维持在5 600亿m3,不会有过大的增长;我国农业年用水量将基本控制在4 000亿m3左右,但必须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需要。②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重在近期内将基本维持在7∶2∶1的水平,其发展态势为农业用水的比重逐渐降低,而工业、生活用水比重逐渐增加,2030年农业用水比重有可能降低到60%。③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并重,实施综合节水战略;农业节水属战略性节水,国家应给予一定扶持,不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但需建立符合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配套的政策体系;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属效益节水,应以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目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水价政策调控与法律法规手段强制实施,并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④科技节水、产业节水、政策节水实质性溶合,以科技节水为引导和支撑,以产业节水为主要内容,以政策节水作为保障条件,建立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神府─东胜矿区将建成世界级的特大型煤炭基地.煤田开采、矿坑排水,致使浅层的地下水被疏干、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包气带厚度加大、下垫层改变、河川径流减少的现象.据调查分析,地下水平均每年下降0.15-0.40m;河川径流系数开采前(1976-1980年)平均值为0.243,开采后(1986-1989年)下降为0.146.由于水资源的减少,造成农业用水及农村人畜用水困难、应引起充分的重视,纳入煤炭综合规划供水部分.本区属半旱区位于毛乌素沙漠风沙草滩区,水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显着.今后必须对煤炭开采、矿坑排水加强管理、注意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紧缺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农业用水中的水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节水农业是解决中国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该文分析了中国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农艺节水、抗旱品种选育以及农业用水管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节水农业上的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4个主导因素,节水虽得到高度重视,但行业之间协调不力,缺乏整体思路;节水虽有一定科学积累,但未形成整体优势,甚至有些方面科研滞后于生产,亟待提升;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用水标准;政策法规不健全,投资体系不完善,节水实施不力。最后,对如何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可利用淡水资源变得日益短缺,节水成为人类的共识,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节水的新思路、新方法。各国的用水情况尽管互不相同,但农业用水都是用水大户,而在农业用水中灌溉用水约占60%。随着社会其他部门用水的增加,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增长的需求,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究,成为了世界各国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农业节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但如何对有限的灌水资源优化分配,使灌溉总效益最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分支。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解析国内外学者对灌水量优化分配的研究现状,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明阳泉市水资源量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区位用水现状,占全市总用水量57%的农业灌溉用水水平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取水量仍高于全省水平,应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7.
锦州城区地下水压采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锦州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多年来超采地下水已造成水源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巨大漏斗区,海水入侵水源污染严重威胁着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通过对锦州城区地下水超采危害性进行分析,关停和封闭地下水不合理取采工程,采取地下水压采,修建锦凌水库、境外引水、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发展节水农业经验及其对西北干旱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干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节水农业的经验,对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农业具有借鉴意义。在概括总结国内外节水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经验对构建西北干旱区节水农业模式的启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雨养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速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建立节水农业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开辟新水源。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用水是我国用水大户,农业节水至关重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途径。高效节水灌溉具有节约水土资源、降低人力成本等诸多优点,但由于亩均投资较高,大范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困难较大。只有降低亩均工程投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原农田耗水与地下水动态及粮食生产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田耗水是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消耗的主体,农田耗水与地下水动态、粮食生产互制机理研究可为农业节水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81—2010年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常规气象等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近30年来农田耗水、粮食产量、降水量、地下水等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平原农田耗水总量约722.4 km3,生产粮食约5.9×108 t,开采地下水约440 km3(其中约330 km3用于农田灌溉),地下水位共下降约11.5 m;河北平原农田耗水与粮食产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2000年以来地下水开采量有所减少,但地下水位一直持续下降;农田耗水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埋深、粮食产量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每生产1 t粮食所消耗的水资源约1 224.4 m3(包括地下水597.1 m3),而地下水开采量每增加1 km3,河北平原地下水位实际下沉约0.03 m;农田耗水、地下水埋深均与年降雨量无明显相关性,由于降水入渗、灌溉渗漏不足以弥补开采的地下水,超采是引起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是促进河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