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2.
<正>1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玉米经济产量是指玉米的籽粒产量,它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个主要因素构成的。亩产量(千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理论上说,玉米品种特性、播种技术、种植密度影响着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取决于苗期、穗  相似文献   

3.
<正>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是指玉米从拔节至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包括穗期和花粒期两个发育阶段。这一时期是决定玉米穗大、粒多、粒重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其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叶、壮秆、保叶,争取穗大、粒多、粒重。为确保今年夏玉米高产创建获得成功,在中后期管理中应主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中耕培土、化控防倒。对种植密度过大的高产创建地块,或者穗位较高的大穗品种,易出现后期倒伏。可在大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杂交种子粒产量、生育日数、植株和果穗结构性状的相关测定表明,玉米杂交种的子粒产量与全生育日数尤其是生育后期日数、全株叶片数、单株粒数、单穗粒重呈极星著正相关。单穗粒重取决于子粒行数,其次是一行子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和百粒重都是比较独立的性状,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就某个特定的玉米杂交种而言,百粒重随栽培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异,并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部分,详细的说就是通过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品种特性这些方面,来组建玉米高产的特性结构,从而达到高产高校的目的。1.密度与产量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一般情况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调节作用是穗粒数>每667m~2穗数>千粒重。但针对不同条件,三因素的作用亦有变化:在低产变中产(3000~6000kg/公顷)条件下,亩穗数是关键因素,应通过增穗而增产;而在中产变高产条件下(6000~10500kg/公顷),穗  相似文献   

6.
应用通径分析,探讨了四川省阿坝地区玉米早熟杂交种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粒数、穗行数、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其直接决定系数分别为0.8331、0.6429、0.4041;穗长和行粒数、穗行数和行粒数、穗行数和粒重以及行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具有较大的间接作用,其间按决定系数分别为—0.7798、—0.4731、—0.4951、0.4520。因此,在高原海拔2650 m 生态条件下,应特别注意对玉米的行粒数、穗行数、粒重等性状进行  相似文献   

7.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玉米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包括单株粒数、百粒重与产量的关系;籽粒构型和产量的关系;籽粒性状与玉米机收品种选择的关系。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玉米籽粒含水率决定籽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玉米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从而影响籽粒机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玉米育种中,应选择出籽率高、品质好的玉米材料;关注籽粒性状,尽量选择穗粗、粒大、粒长等性状的材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美系和欧洲的脱水性状突出种质材料,并充分利用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8.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称为生育后期.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小麦穗数已经定局,但每穗粒数、粒重还有很大变化.因此,搞好后期管理对争取粒多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本文以9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穗高系数、穗位叶面积、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秃尖长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大,选育潜力也较大;各性状与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叶面积穗粗百粒重。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的选择,可放宽秃尖长、穗高系数和出籽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自育的20个檑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耔率、穗长、百粒重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通径分析显示各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在完熟期,穗粗、着粒深、百粒重对干籽粒产量贡献较大,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干耔粒产量作用排序为:百粒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耔率〉秃尖长〉着粒深。  相似文献   

11.
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穗部性状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粒重相关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显著,与每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主要与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关.每穗粒重的高稳系数与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相关显著,而与千粒重的高稳系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五个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种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玉米杂交种的推广进程,而且直接影响着制种单位和用种者的经济效益.制种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解决好个体与群体发育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群体潜在生产力,使总粒数与总粒重均达到最大值,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自交系纯度的高低在直接决定着杂交种种子的好坏,把握住亲本自交系的保纯繁殖,是提高制种种子质量的先决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2个高油玉米杂交种玉油1号、HE-1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在6种不同密度下6个穗粒性状间的相关以及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杂交种的表现趋势不完全一致: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穗长和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最大正值,其次为穗长和行粒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和穗粗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粗和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正值;百粒重对2类杂交种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负值。2类杂交种实现高产的途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制种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解决好个体与群体发育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群体潜在生产力,使总粒数与总粒重均达到最大值,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措施.自交系纯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杂交种种子的好坏,把握住亲本自交系的保纯繁殖,是提高制种种子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籽粒产量与穗粒数、干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穗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更大 ,育种上可把穗粒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并探讨了多粒型玉米品种的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米的高产是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籽粒重量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由于玉米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相比,每亩株数变化范围较小,且多为一株一穗。每亩适宜穗数较为稳定,通过精细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措施,争取一定的穗数也较容易。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粒重变化较小,但每穗粒数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的变化均较大。因此,主攻每穗粒数兼顾粒重成为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一、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途径小麦的产量决定于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穗数取决于群体,穗粒数和粒重取决于个体发育状况。一般来说,导致亩穗数多的群体变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体发育好坏,往往依赖于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因此,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解决好多头与倒伏、穗多与穗大、粒多粒重的矛盾,使小麦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协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21份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玉米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采用R型聚类,组间连接Pearson相关计算10个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个性状可以划分4类,Ⅰ类为穗粒数、行粒数、出籽率;Ⅱ类为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穗行数;穗粗为Ⅲ类;Ⅳ类为突尖长、穗长、百粒重。通过典型筛选,可以用穗粒数、单株粒重、穗粗、突尖长4个产量指标代替原来的10个产量性状对品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中熟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新疆2005年、2015年、2016年参加中熟组玉米区试排名前10的30个玉米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倒伏率亩产量单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生育期穗行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穗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黑粉病倒伏率生育期;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穗重、穗长和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以上结果为新疆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穗数、穗粒数、粒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三大因素。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穗粒数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更加显著,而玉米花丝能否正常受精直接影响果穗的结实潜力。该文通过对玉米花丝及茸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花丝活力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基础研究及制种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