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茶区的地质背景与茶树的生长代谢及所产茶叶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主要茶区(皖南茶区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名优茶产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茶区地质背景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茶区土壤母质类型(如基岩与风化物组成)、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构造、水系等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茶园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丰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及其饮用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茶叶产销市场。清代民国时期,西南地区茶叶边销主要以西北部松藩、西南部打箭炉(康定)为集散中心,内销以成都、重庆、昆明为主要集散中心。通过这些集散市场,建立了产区茶叶与销售市场的有机联系,实现了产销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大学尹方付教授专攻分析化学,很重视茶叶化学分析研究工作。一九七七年与刘怡蓂同志一起参加了全国商品检验总局组织编写的《成品茶检验手册》中的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的研究工作。一九七八年被选为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同年,被推选参加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茶叶学术讨论会,被选为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尹方付教授对培养茶叶化学、仪器分析等科技人才也是很重视的。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茶业学会作有关茶叶化学专题报告,得到了好评。一九七八年接收了进修教师,西南农学院讲师刘勤晋、安徽农学院助教严俊、叶银芳;并对茶叶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镍、铬、氟等进行了测定,目前还继续进行茶叶中维生素C等测定。这期先发表《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和《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二篇,其余将陆续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锰是鲜叶中某些酶(如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份。因此,锰为茶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锰对于叶绿素的合成和碳水化物的输送也有重要作用,它在茶叶中的含量比其它一般农作物要高。在成品茶叶中,锰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市售主要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采集市售主要茶叶种类,采用高压密闭消解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铅(Pb)、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并根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 659—2003)以及《绿色食品-代用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140—2012)分析了市售茶叶中Pb、Cd、Hg、As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茶叶中Pb、Cd、Hg、As含量范围分别为0.1~1.67、0.0006~0.085、0.00021~0.022、0.00~0.78 mg/kg,所有茶叶样品Pb、Cd、Hg均符合相关标准。但1.9%茶叶样品中As含量超过国内《绿色食品-代用茶》中As的标准(As≤0.5 mg/kg),超标样品为散装黑茶。茶叶中Pb、Cd、Hg、As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与As、Hg、Cd元素之间,Cd与As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对市场中茶叶进行选择时,建议选择定型包装茶叶,产于广西的定型包装的茉莉花茶较安全;而市场中黑茶和散装茶质量差异较大,在选择相关茶叶商品时应根据其原产地、包装类型及单价分辨其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产自不同地区信阳毛尖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测定其溶出率。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Mg,Mn,Al和Fe含量均大于150μg/g;Cu,Zn,Ni,Sr,Cr,Co,Cd和Pb含量较低,均小于50μg/g;As和Se未检出。Mg,Mn和Zn元素首次溶出率大于30%,二次溶出率大于10%;茶汤中未检出Cr,Fe,Cd和Co。不同地区信阳毛尖的微量元素含量和溶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们收集全国主要裸大麦产区的40个品种并进行了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测定、分析,为今后裸大麦的利用、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共收集裸大麦品种40个,包括4个气候区,遍布10个省区,代表了裸大麦的主产区和发源地(表1)。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以95%乙醇为提取剂,利用生石灰中和乙醇提取液中含有的单宁酸,使咖啡因从提取液中游离出来,然后采用升华法使咖啡因结晶,对提取出的咖啡因样品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其成分。主要测定了市售各类不同产地茶叶中咖啡因含量,并对其中一种茶叶——铁观音不同加工方法 (以其价位或等级作为参考)的咖啡因含量进行粗略评价。在试验过程中,对相关试验条件(如提取剂体积、升华时间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检测茶叶中掺杂糖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声提取与分散基质固相萃取对茶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提取和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ELSD)法对茶叶4种糖进行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在50 ug/m L~500 ug/m L的线性范围,半乳糖在25 ug/m L~250 ug/m L的线性范围,各组分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r0.995。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2%,5%,20%添加水平下,半乳糖在1%,2.5%,10%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2%~102%,精密度为0.99%~2.26%。对黄山市休宁县和黟县两个茶叶产区的茶叶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测定以及分析统计。通过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当黄山地区夏秋茶中的蔗糖含量在10%以上,可以基本确定掺加了蔗糖;蔗糖含量在3%~7%之间的为可疑样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状况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调查与评价表明,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和微量元素积累.以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为评价标准,采用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25,属3级,轻污染水平.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是镉(Cd)>铬(Cr)>砷(As)>铅(Pb),Cd、Cr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1.59,1.14,均属3级轻污染水平,As和Pb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35和0.05,属1级安全水平;土壤Cd的超标率为73.7%,Cd超标率为68.4%.与河北省土壤自然背景值比较,土壤Pb和As含量在背景值以下,Cd和Cr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12倍和4倍.土壤微量元素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趋势.土壤微量元素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分别是对照农田的5.7,2.9,4.0和15倍.以菜地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4种金属元素处于高含量比例分别为65.8%,25.1%,100%,83.6%.在评价基础上,分析指出化肥尤其是进口磷肥是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没有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畜禽粪便和有机肥是Fe、Cu、Zn和Cr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陕西凤县栽培党参中宏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硝酸和高氯酸(4∶1)的混合消化液作为消解剂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党参中Fe、Zn、Cu、Mn、Ca、K、Na、Mg等8种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所用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表明,陕西栽培党参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和微量元素,4种宏量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为8166.7 ug/g,含量高低依次为: K (8166.7 ug/g) >Na (2562 ug/g)>Ca (2455.7 ug/g)> Mg (1762.7 ug/g);在所测的4种微量元素中,其含量依次为:Fe (543.7 ug/g) >Zn (66.3 ug/g) >Mn (16.2 ug/g) >Cu(8.3 ug/g)。此结果为探讨微量元素与党参的药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海滨锦葵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为合理开发利用耐盐油料植物海滨锦葵,对其种子中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为GC-FID和HPLC法,有毒金属(Cd, Pb)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为ICP-MS和ICP-AES。结果表明:(1)粗脂肪含量为16.160%~18.860%,均值为17.536%;在检测出的9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蜜蜂授粉对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了研究不同蜂种授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茶树‘金茶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开展蜂媒授粉技术及增产提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蜂授粉组访花频率最高,意蜂授粉组柱头花粉数最高,地熊蜂授粉组单花访问时间最长。中蜂授粉能显著提升茶树的茶叶籽座果率与茶叶籽油茶多酚含量,但对茶叶籽的含油量影响不显著。意蜂授粉与地熊蜂授粉对座果率影响不显,但能显著提升茶叶籽的茶多酚含量与含油量,3个授粉组对茶叶籽油的主要成分并无显著影响。在实际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对应的蜂种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5.
测定茶叶氨基酸总量的茚三酮显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茶叶中的氨基酸共有三十多种,其中以谷氨酰乙胺,即茶氨酸(Theanine)含量最高,约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65%,而为茶叶所特有。茶叶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都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例如与茶叶嫩度和香气形成关系密切,对茶叶滋味有较明显的影响,可认为是构成茶叶滋味鲜,甜,苦,涩,四大味要素中鲜味物质的主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茶叶滋味好坏的主要标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1972年杭炒青各级标准样茶进行了氨基酸总量,多酚类,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其容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C,EC,EGC,EGCG和ECG 5种儿茶素组分,确定了检测的准确性,并对7种茶叶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以5种组分含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绿茶、花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进行合理分类。该分类方法根据发酵程度越高儿茶素含量越低,对茶叶的种类进行判别,并能反映茶叶的品质变化。对茶叶中儿茶素的研究,是对茶叶中活性组分用于聚类分析的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超级杂交籼稻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超级杂交籼稻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4年的早季和晚季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即CK (0 kg/hm 2 )、T1 (375 kg/hm 2 )、T2 (750 kg/hm 2 )和T3 (1125 kg/hm 2 ),测定并分析株型(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剑叶叶厚、剑叶开张角)、倒1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2014年早稻叶长、叶厚,叶宽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影响叶片形态。另外,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上三叶开张角呈下降趋势,对群体干物质积累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分析原因发现,超级杂交籼稻的株型和干物质积累不仅与施用肥料元素的种类有关,还与肥料元素间的配合施用、土壤基础地力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375 kg/hm 2 施用量处理对株型和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继续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对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产地刺梨中微量元素含量特点,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产地刺梨中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刺梨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SrBaZnCuTiCrVCoTl,刺梨各微量元素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11种微量元素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538%,可反映刺梨中微量元素的93.538%信息量,其特征微量元素为Fe,Sr,Ba和Cu。聚类分析将7个产地刺梨聚为4类,不同产地刺梨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实现刺梨产地的初步判别。7个产地刺梨果实中,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黔南州微量元素综合得分较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椹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呈紫黑色的桑果为试验原料,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果中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铜(Cu)八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桑椹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并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突出特点。为桑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