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韶光 《蚕桑通报》2003,34(4):54-56
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蚕种装盒量的依据。良卵率的高低表明制种过程和冷库处理是否得当,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制种产量状况。我库通过多年来对冷浸种和浴消种的调查,发现良卵率和蚕种生产中环境因素,营养条件,从催青到制种全过程的技术处理,以及冷藏浸酸和浴消处理等诸多环节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良卵率的差异可以从毛种卵面和盐比的难易程度表现出来,如2002春期制种,气候异常,不良卵普遍比往年增多,给盐比选种带来很大难度,最低一批良卵率仅92.12%。不良卵以不受精卵、生种和再出卵为主,尚有部分红褐色…  相似文献   

2.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良卵率检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良卵数或不良卵粒数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但其检验误差的允许值未做规定,因而无法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极差值估计检验误差,分析了影响成品卵良卵率检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成品卵检查中良卵率的允许极差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和控制蚕卵检验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对江苏省近几年成品卵检验的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蚕种质量内在指标的考核有微粒子病毒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和良卵率等四方面,如其中有一项质量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这批蚕种不合格。蚕种质量外在指标主要是指蚕种成品的包装,它的质量好坏反映了一个场内在的管理水平。作为专业生产蚕种的企业,唯有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第一”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蚕种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将本场多年来提高蚕种质量的综合措施总结如下。1始终坚持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前期,蚕种生产受到了微粒子病的危害,有的蚕种场甚至到了停业整顿的地步。镇江蚕种场从1995年起经…  相似文献   

4.
在蚕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蚕种的质量逐渐成为成败的关键,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已经成为我场坚守的生产信条。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盒种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目前,蚕种品质好坏衡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毒率,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检验蚕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若毒率超标,其它项目再好也没用。为了使蚕种“四率”都控制在我省下达的标准范围内,我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高蚕种良卵率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朱水芬 《蚕学通讯》2006,26(4):29-31
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蚕种各项技术处理,提高蚕种质量是生产优良蚕种的根本措施。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蚕种必须以质取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部部颁标准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不  相似文献   

6.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2):29-30
<正>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提高蚕种质量不仅是蚕农的要求,也是蚕种场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优质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现就围绕着蚕种质量指标的四个率谈谈提高蚕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严格各项措施,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种质量主要是指蚕种使用的可靠度,以及性状表现的优劣,蚕种质量不仅是卵粒大小、多少、匀整度、良卵率及包装规范等外观达到规定标准,更重要的是卵质的充实度、病毒率、杂交率、蚁蚕孵化率等内在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现将我所几年来严抓蚕种质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改变良卵率的静态调查方法 ,运用动态调查蚕种的不良卵发生率 ,并借助破坏性检测方法 ,增大蚕种场批间的不良卵发生率差异 ,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使用这种方法 ,能够准确地检测因蚕期营养和产卵环境等造成的下一代蚕种质量差异 ,特别是强健性差异 ;经检测生产上的 8个品种 145场批的蚕种 ,结果与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对秋制越年蚕种冬季浴消时施行浸酸消毒,分离不受精卵,以利提高蚕种质量,增加蚕种数量.试验3年来,平均良卵率提高1.14%,淘汰率降低了 5.26%.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我县采用重庆西里、北碚两场蚕种。为了确保蚕种质量,选用优良蚕种,特进行蚕种质量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1.1蚕种质量调查单盒卵量、克卵良卵数、克卵不良卵粒、单盒良卵数、不良卵率、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四日绝食生命率。  相似文献   

14.
周美莲 《江苏蚕业》2005,27(1):26-28
<正>1近几年来江苏省原种卵面调查情况江苏省原种的单蛾良卵粒数几年来逐步增加,不良卵率逐步下降,2003年春制春用蚕种的单蛾良卵粒数较1997年增加了84粒,增长比例达到了19.31%,不良卵率降低了1.21%,原种卵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依据 1999- 2 0 0 3年监督抽查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检验结果 ,分析良卵率和良卵数质量指标的测试成绩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 95 % ;良卵数 (粒 ) /盒 (张 )连续 5年合格率都在 5 0 %以下 ,说明这一指标不适合目前的生产情况 ,可考虑将这一指标改为规定下限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相似文献   

16.
秦琪芳  徐亮 《江苏蚕业》2007,29(3):35-36
<正>蚕种的冬季浴消整理阶段时间长操作繁杂而精细,为更好地提高良卵率,我们经过历年的实践总结,体会到在蚕种的冬季浴消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学清 《四川蚕业》2009,37(2):25-25,39
<正>蚕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是我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由于对蚕卵实施直接检验,可规避母蛾检验间接判定的风险,该项技术现已被国内广泛采用,对控制桑蚕微粒子病的蔓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行业标准将病卵率列入NY326—1997质量指标的备检项目,并在NY/T327—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状态雄蛾对雌蛾产卵行为和产卵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使用新鲜雄蛾正常交配,雌蛾产卵快、集中,而且良卵率高,残存卵少。  相似文献   

19.
高峰林  李红 《中国蚕业》2010,31(1):83-85,88
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杂交率是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与蚕种病蛾率、病卵率、孵化率、良卵率相同,行业标准明确规定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低于95%的批次为不合格蚕种。四川省从2001年开始对全省的越年蚕种进行抽查,实行4龄斑纹鉴定或茧形比对判定其杂交率指标是否达行业标准,凡抽查未达标的批次均不准出库使用,在冷库就地销毁。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