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陕西关中盆地是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从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诸因素出发,对关中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减少了5.39×108 m3/a和4.53×108 m3/a.渭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中,降水补给和灌溉补给占主导地位,二者占83.9%;渭河以南地区,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主要因素,二者占9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化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和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储存资源)、水资源总量的数量和特征,评价和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河流域是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上游水利工程的实施、地表水利用率的提高,改变了乌河的来水过程,并使下游地表水明显减少,河流的断流导致土地沙化,水库的修筑造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地下水利用的急剧增长使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井灌井排改良了盐碱化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疏勒河流域是目前甘肃省移民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也是“再造河西”战略实施水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 ,进一步提高流域水源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的研究程度 ,及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水利化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计算和评价了疏勒河流域的降水资源、冰川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水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储存资源 )、水资源总量的数量和特征 ,评价和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在陕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其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陕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利用现状,讨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地表水资源量减去河道内生态基础流量和汛期下泄洪水量,并详细介绍了它的计算步骤;通过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求得陕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最后得出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00亿m3,可利用率为40%,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主要分布在榆林,并且分析了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及总水资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水与地下水同出一源,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化是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因此研究干旱区总水资源计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估算,干旱区总水资源量为1040.4×108m3/a,由于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从山区至平原不断转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扣除总重复量,才是真实总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配不均,定量计算出中游不同河段、不同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对地下水开采与回补、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博尔塔拉河中游5个监测断面的逐日测流资料,运用河道径流分析法,结合P-III(Pearson-Ⅲ)型分布频率曲线、各监测断面来水量对比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等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渗漏河段入渗率与来水量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5个监测断面中,博乐水文站年来水量最多,查乡大桥监测断面年来水量最少。(2)博尔塔拉河中游2021年12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来水处于平水年份。(3)博尔塔拉河中游上段,地下水转化补给地表水;中段昆得仑渠首-查乡大桥段地表水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入渗系数为0.67,入渗率与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下段,地下水再次溢出地表。博尔塔拉河中游河段共经历了3次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总体表现为地下水溢出补给地表水。  相似文献   

8.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总量4.87×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5×10~8m~3,地下水资源量3.70×10~8m~3,现状开采利用量2.61×10~8m~3,现状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已达53.61%。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柴达木盆地主要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的德令哈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上游水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导致流域下游湖泊积水面积缩减,生态用水严重不足。近、远期工农牧业需水量为2.77×10~8m~3和2.56×10~8m~3,加之生态用水3.40×10~8m~3,流域有限的水资源愈显不足。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巴音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期达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三工河流域水量转换特征及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三工河流域从源头至尾流经了不同的地质单元,在河流的不同地段上,水资源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或由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或由地表水给地下水。本文分析了不同地段上的水量转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历史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导致塔里木河两岸地下水位变化并由此造成生态环境演化的主导因素。尤其是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 ,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与沙漠化程度资料的对比分析 ,表明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的众多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而地下水位的变化又取决于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文中围绕此关系建立了响应地下水位动态的土地沙漠化预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乌拉盖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拉盖河是内蒙古高原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向西流经乌珠穆沁草原中部。水资源充沛而稳定。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亿立方米,P=50%保证率年径流量为0.88亿立方米。根据本流域的中长期发展预测,到2000年及2020年,人口、养畜、农田与草地建设、工业等均有大幅度增长,工农牧业产值将由2.8亿元达到2000年的5.4亿元及2020年的19.5亿元。按照合理的用水定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0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0.68亿立方米;到2020年,总需水量1.2亿立方米。因此,本流域的发展中,必须多方开发各项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乌拉盖河成为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科学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良性发展;用优化的地下水开采量确定可灌面积,制定经济用水灌溉制度,确定优化饲草料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生产资料、稳步发展经济、获得期望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多目标管理问题。 为确定现实目标的右端项,本文又采用了确定灌溉制度的随机离散动态规划模型和确定地下水优化开采量的响应函数矩阵嵌入耦合的地下水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伊犁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及其演变趋势进行讨论与预测,以期在伊犁地区,伊犁河的水资源利用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全面观点,从而进一步探讨其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政府和公众对地下水资源的认知水平,实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供需形势分析,详细阐述了地下水在京津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地下水资源占京津唐地区总水资源的65%,地下水对总供水的贡献率可达62%;由于气...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水文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地域和较好的区位优势,被誉为“聚宝盆”。为了使该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计算并论述了该地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质和洪水。对开发该地区的矿产资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量、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合盆地水土资源匹配情况与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实现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为盆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绿洲沙漠化。在甘肃、新疆内陆诸河的下游,缺水呼声日渐高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民勤绿洲尤以为甚。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大数量地牵制上游的河、泉水,就等于毁灭下游的绿洲和生态环境”的结论,提出按“流域生态经济区划”优化调度水资源等论点,作为挽救绿洲生态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克苏河是天山南坡水量最大的河流,是目前塔里木河最大的水量补给来源。由于阿克苏河流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导致了补给干流的水资源减少,使得干流(尤其是在下游)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阿克苏河流域供需状况等,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的评价了流域内现状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旱地有限补充供水与覆盖保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旱地作物长期受水分亏缺制约的问题,为了使有限降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研究了几种作物需水关键期有限补充供水以及覆盖保水的效应,表明旱地有限供水的高效性和对提高经济效益的显著作用。提出了实现有限降水资源富集叠加高效利用建设旱区高产高效农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