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奶牛乳房炎从发现至今的150多年中,一直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多发病之一。据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平均头阳性率为73.91%。由于对食品卫生的严格要求,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制约鲜奶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病因学研究方面,认为奶牛乳房炎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但原发和继发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欧美国家多采用抗生素乳头注入疗法和全身疗法,由于抗生素在鲜奶中的残留已不被人们接受。以公英散为代表的内服中药制剂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内服制剂尚存在容易引起奶牛应激、食欲减退和生产性能下降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奶牛场的生产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原菌调查和分离鉴定,单味中药的抗菌性筛选和对不同组方和剂型的治疗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炎消是由杨树花、连翘、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该药的抑菌试验显示其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效果,临床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4.9%和84.7%,治疗奶牛亚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5.6%和85.3%。  相似文献   

3.
蒲公英散与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治疗奶牛乳房炎,凸显出了药物残留、耐药性等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中药方剂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进行了蒲公英散与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散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抗生素,也解决了抗生素治疗的残留、耐药、休药、弃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以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会造成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增强,降低抗生素疗效.对引发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实施药敏试验,可为防治提供用药依据,降低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患牛体细胞以及其它临床指标的检测和观察,评估了复合蛋白酶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按照1支/乳区·次,连续用药3次,每次间隔12 h给药的临床使用方案,推荐剂量组(糜蛋白酶8 mg+胰蛋白酶8 mg组)制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有效率达到88.2%,治愈率高达70.6%;对患病乳区病原菌菌株数清除作用减少50%以上;奶牛乳房炎评分均值从5.70提升到7.90;体细胞均值从138.20万个/m L降低到75.40万个/m L。与传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比较,虽然治疗效果不及有些种类的抗生素的效果,但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复合蛋白酶制剂用做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不仅避免了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而且为复合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体试管法研究“干奶牛乳房灌注剂”对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TTC法测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发现停药48h以后奶样均无抗生素残留。76例干奶牛使用药剂处理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下降27%,临床乳房炎发生率降低70%。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细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可靠,可以用于预防干奶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发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本文对2019年以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致病菌种类、乳房炎发病情况、分子诊断方法、抗生素和中药治疗手段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预防措施,以期为乳房炎的诊断、防治及乳房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更好地防范奶牛乳房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乳炎宁搽剂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炎宁搽剂是由土贝母、白芷、松香等中药与蓖麻油经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透皮吸收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祛瘀、消肿和止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奶牛产前、产后乳房水肿和奶牛乳房炎.与传统的治疗乳房炎的方法相比,本制剂疗效确切、给药方便、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探讨乳炎宁搽剂的安全性,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乳炎消油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多采用抗生素药物,由于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用药剂量越来越,大疗效越来越差,且导致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牛奶质量。近年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需求“无抗奶”(无抗生素残留的奶)的意识逐渐增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杭州元亨畜牧兽医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研制成功了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乳炎消油剂。为验证其治疗效果。笔者于1999年夏季用其治疗奶牛乳房炎作对比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抗生素治疗治疗乳房炎、中药治疗乳房炎、生物制剂防控乳房炎3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影响,选择体质量在550 kg左右、2~4胎次、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试验组添加中药复方制剂,每天每头添加150 g,连续用药15d;对照组不用药;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分别采集乳样,用CMT检测法测定乳房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前试验组、对照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60%,试验后试验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比试验前降低了40%,而对照组比试验前升高了10%.说明中药复方制剂对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绿色药品-中成药制剂“乳康宝“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各120头,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及对奶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该制剂临床效果明显,且对奶质无影响,是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生产无公害奶制品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一直多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但乳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更被社会关注。近年来,我们试用中药制剂“顽乳必宁注射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影响乳的品质[1]。近几十年来,抗生素在防治奶牛乳房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临床治疗乳房炎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中药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2]、消炎、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兼有药物与营养剂双重功能。应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日益为国内外专家所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本试验拟选用治疗乳房炎的中药方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以评价其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中药方剂黄芪、…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有隐性、慢性与急性之分,其危害严重。因其病因复杂,病原众多,抗生素治疗往往由于不能针对敏感菌而疗效灾佳.许多病例由于治疗时间太长而使发炎乳腺失去泌乳功能.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控制奶牛抗生素残留方面.中药更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治疗奶牛乳房炎,国内外广泛使用各种抗生素制剂,且有多种抗生素制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当前也有很多新型的抗生素制剂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邻氯青霉素、头孢菌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和卡他乳腺霉素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乳品卫生要求的提高,使用抗生素凸现了治疗的弊端:①用药时间长,治愈率尚不理想;②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不仅严重影响乳牛的利用年限、产乳量乳品质量,而且有害于食品卫生和人类健康据袁永隆调查,我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33.41%,隐性乳炎平均阳性率为73.91%,乳室患病率为44.74%;使用抗素治疗奶牛乳房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耐性和抗生素残留对畜产品公共卫生的影响,寻求改进和代抗生素的药物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而中药在治疗奶乳房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此本刊特组织了本期技术专题——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与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治奶牛乳房炎,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抗生素残留,提高牛奶质量,笔者等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中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奶牛白银市白银区某奶牛场检测为荷斯坦(黑白花)产奶隐性乳房炎或慢性乳房炎患牛,平均质量(600±151)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