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对、李、桃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 技术对、桃、李部分南方品种进行鉴定, 并探讨了与桃李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不是桃和李的杂交种, 或李的变种, 应当是李属的一个种或亚种。RAPD 技术能很好地用于桃、李、种间和品种之间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桃梅李杏四种主要核果类果树RAPD指纹图谱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 10个随机引物对桃、李、梅、杏 4种核果类果树的代表品种进行RAPD扩增 ,获得了几个树种的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应用单一引物可区别核果类果树的不同种乃至品种 ;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聚类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种间亲缘关系 ,梅和杏的亲缘关系最近 ,桃次之 ,李最远 ,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支持梅和杏为同一亚属 ,李、桃各为一亚属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标记对桃、李、杏、梅、樱类植物系统发育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桃、李、杏、梅、樱类植物中的223个试材进行了DNA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随机引物都能在桃、李、杏、梅、樱类植物的DNA扩增带中找到多态,但每类植物没有能区别其他类别的共有特征带。对22个随机引物180个位点上的RAPD带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前人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和酶学的研究结果,认为桃、李、杏、梅、樱类植物可划分为桃属、李属、杏属和樱属。  相似文献   

4.
桃、李种间杂交花粉萌发及花粉管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3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和4个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观察了种间杂交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李的花粉在桃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受到很大的阻碍,很少有到达花柱基部或子房上端的花粉管;而桃花粉在李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很正常,与桃品种间杂交没有差异。即桃和李间存在着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而这种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花柱长度及花粉粒体积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桃、李是我区伏季水果中除梨、苹外的两大主要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品种多。为了弄清我区现有桃、李资源家底,发掘优良种类或品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快桃、李生产的发展。在地区农牧局的统一部署及直接领导下,我们于1988年至1989  相似文献   

6.
15个樱桃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RAPD技术,用104条随机引物对甜樱桃的14个品种和中国樱桃的1个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14条引物的多态性较好。用任意一条能出现扩增带的引物,能明显区分开中国樱桃和甜樱桃,RAPD标记能够准确地进行种间的区分;而用一个引物或两个引物的组合只能鉴定出甜樱桃的一个品种。聚类结果显示,中国樱桃和甜樱桃的遗传距离最远;黄色果肉的养老和其他红色果肉的品种遗传距离较远。RAPD分析基本能够反映甜樱桃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但效果不理想,鉴定品种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RAPD,SSR,AFL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利用AFIP和SSR技术,以桃的野生、半野生种质为材料,进行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果树学报》2011,(4):580-585
观赏桃种质资源丰富,遗传背景复杂,使用SSR标记进行鉴定评价,以期为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借鉴。以34份观赏桃品种、7份桃的近缘种和1份毛桃共42份种质为试材,利用16对位于李属植物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4个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99%;...  相似文献   

9.
阿月浑子性别鉴定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新疆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地方品种雌、雄株进行性别鉴定的研究。通过叶片总DNA抽提、RAPD标记分析及反复的试验筛选,找到了一个适用于新疆阿月浑子的RAPD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采用OPO08引物对雌、雄株基因组DNA扩增出性别之间差异性的核苷酸片段,证实雄性植株DNA的扩增产物有一条大约700bp的特异性条带,而雌性植株则无此特异性条带。即找到一条与阿月浑子性别相关的基因标记,表明RAPD技术可应用于新疆阿月浑子地方品种的性别鉴定。此研究是对我国雌雄异株果树阿月浑子在分子水平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李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福刚  高全 《落叶果树》2005,37(6):54-54
近年来,乌鲁木齐北郊地区的桃、杏、李、樱桃受李小食心虫的危害较重,其中李受害最重。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和试验,基本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李小食心虫在乌鲁木齐北郊地区的早、中熟李品种上1年2代,在晚熟李品种上为3代。大部分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表土层或草根附近或土  相似文献   

11.
桃种质亲缘演化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 RAPD技术对 48个桃品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20个引物共扩增出 1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3条,占50.3%。经聚类分析,48个供试材料共分为五类。其中甘肃桃,山桃,部分古老的以北方蜜桃、硬肉桃为代表的北方品种,以美国油桃为代表的油桃品种,以及以南方水蜜桃为代表的品种各自聚为一类。据此对桃种质的演化及分类地位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传统的古老品种具明显的地域特色,而现代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地域差异不显著。美国油桃单独聚为一类,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进化途径。新疆桃与北方古老品种亲缘关系相近,可能共同起源于硬肉桃。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Pluots are putative hybrids between plums (Prunus salicina Lindl.) and apricots (P. armeniaca L.). The capability to distinguish among plum and pluot cultivars is important in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14 plums, 6 pluots and one plumcot representing commercial cultivars in California, with 28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 also tested seven apricot cultivars as a reference to ®nd evidence of apricot in the ancestry of pluots and plumcot. The parental material used in the original cross that produced the pluot and plumcot was not available. Of the 28 SSR markers, 25 were from sweet cherry (Prunus avium L.) and three from peach (Prunus persica L.). Approximately 80% of the cherry primers generated ampli®cation products in plum and pluots, showing transportability between these Prunus species. One to eight putative alleles per locus were displayed by the tested SSRs in plums and pluots. In plum and pluot samples a total of 100 alleles were identi®ed with an average of 4.3 alleles per primer combination. The SSR marker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all tested cultivars. In pluots, 76 alleles were found in which 63 (83%) were speci®cally coming from plum, 9 (12%) were common in plum, pluots and apricot while no allele in the pluots was observed that was contributed from apricot. In plumcot, 49 alleles were observed in which 25 (51%) were from plum, 18 (36%) were speci®cally from apricot and 6 (12%) were common in plum, plumcot and apricot.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28 plum, pluot and apricot cultivars were represented by a dendrogram,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168 SSR markers. The dendrogram showed the plums and pluots form a cluster distinct from the apricots, with pluot cultivars interspersed among plum cultivars and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lum than to apricot. Plumcot made a separate branch and was placed between the plum and apricot clust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SR markers are valuable tools for identi®cation of cultivars and diversity analyses in plum.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以绿叶桃和绿叶李品种为对照,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1) 红叶桃、紫叶李的净光合速率( Pn) 在春、夏季低于绿叶品种, 而秋季较为接近, 彩叶品种与绿叶品种间的差异随季节进程不断减小; ( 2) 红叶桃、紫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AQY) 和羧化效率(CE) 在春、夏季均显著低于对应的绿叶品种, 秋季时红叶桃和紫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绿叶品种, 羧化效率与绿叶品种接近; (3) 红叶桃、紫叶李的光补偿点(LCP) 在春季和夏季显著高于绿叶品种, 秋季时则显著低于绿叶品种, 光饱和点(LSP) 始终高于或接近于绿叶品种; (4) 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色素含量与绿叶品种差异较小, 但其花色素苷含量始终比绿叶品种高许多; (5) 红叶桃、紫叶李光呼吸(Rp)均低于绿叶桃和绿叶李。  相似文献   

14.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5.
‘美人’梅与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AFLP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美人梅型的4 个品种以及部分近缘种为试材, 运用AFLP 银染法, 采用引物组合E-ACT/M-CAT, E-GA/M-CTC , E-ACT/M-CCA , E-ACT/M-CAC , 扩增得到420 个位点的6 300 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 2. 1 t 软件, 分别采用DICE , SM和Jaccard 匹配系数, SAHN Clustering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 聚类分析, 得到了‘美人’梅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依次为梅、紫叶李、李、山桃、桃花、山杏和杏的结果, 与形态学、遗传育种学的相关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6.
甜樱桃品种SSR指纹检索系统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SSR技术开发了甜樱桃( Prunus avium ) 指纹检索系统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8对樱桃、桃和杏的引物在19份甜樱桃及2份草原樱桃( P. fruticosa) 品种中共扩增出83个等位位点, 每个 SSR位点的等位位点数2 ~8 个, 平均416 个, 多态性信息量( PIC) 变化范围为0.38 ~0.80, 平均为 0.64。7个甜樱桃品种具有特殊位点或特殊带型。利用UDP98-414、UDP98-406、UDP96-001及PMS40等4 对引物开发的指纹检索系统, 可以区分18个甜樱桃品种。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19个甜樱桃品种 分成2组, 甜樱桃品种间的聚类结果基本反映了供试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核果类果树的进化和系统发育,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2 ~ 4 个主要种或变种共16 个基因型测定其ITS 序列,与从GenBank 下载的6 个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数据矩阵。采用二次置根法用樱桃置根,用PAUP 软件计算数据集在56 个进化模型的得分,Modeltest 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计算遗传距离、变异,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桃、李、梅、杏、樱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 核果类果树各组ITS1 和ITS2 的分子进化速率不同,信息量也不同;2. 核果类果树演化顺序为:共同的原始材料分化成樱桃、李、杏,再由李进化产生桃,杏进化产生梅;3. 辽杏较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原始,桃演化顺序是:巴旦杏—山桃—普通桃、新疆桃;4. 本结果支持将核果类果树分成4 个亚属。  相似文献   

18.
李种质资源ISSR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好的利用目前收集得到的李资源,对重庆地方李品系和国内外引进的李品种共40份资源进行了ISSR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134条带,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3%,其中9条特征性谱带可用于品种鉴定和系谱分析的参考性标记。此外,13条引物可将40份材料完全区分开来,图谱分析表明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组,进一步可细分为4个亚组;主坐标分析将其分成6类,其中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分别单独成类。2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均与按原产地划分的结果不完全相符,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与其余品种(品系)的亲缘关系较远。来自江苏的早黄李与日本和美国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初步推测国外中国李可能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9.
1999- 2 0 0 1年进行了草生栽培对园温湿度和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草生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降低久旱暴雨后的裂果率 ,有利于提高果的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