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sorokiniana)和镰孢霉(Fusarium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黑胚最有效的途径。黑胚的发生既受遗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氮肥和花粉对黑胚的发生也有影响。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黑胚对种子发芽率、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不同,互格链格孢对上述三因素基本上无影响,由麦根腐德氏霉引起的黑胚其大多数种子不能发芽,由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种子基本上无发芽力,黑胚使出苗率和幼苗活力降低,由麦根腐德氏霉和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籽粒重量显著低于正常籽粒的粒重,从而导致产量的显著降低,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性降低,使面粉色泽度增加(白度降低)、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黑胚的控制除了通过选育抗病的品种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干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近几年在河北省中南部已成为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4.
1984~1986年对695份小麦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抗根腐病鉴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抗病材料一般比感病材料发病和枯死都晚5~10天。叶部根腐发生早于穗部根腐,穗腐形成的黑胚粒影响小麦的品质。经过三年鉴定,Atlas66DIV、方正小麦、V-18-297、V-18-275、V-14-32、桦南九区小麦、62白抗病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危害小麦的各个部位,尤以根部受害较为严重。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且旱茬麦田发生偏重,造成缺苗率增加,成穗率、穗粒数和种子质量明显降低,发病田块一般减产5%~40%不等,对小麦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高凤梅 《小麦研究》2000,21(4):33-34
小麦赤霉病引起苗枯、基腐、穗枯等症状。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第二年抽穗前后子囊孢子成熟,释放,侵当穗部造成穗枯。病菌还能以菌丝全潜伏在种子体内越科。主 靠风雨进行传播,湿度大,易发生小麦赤霉病,播种迟,施用氮肥过多,利于病害发生。应用70%甲基托布津中湿性粉剂、80%多菌灵微剂、40%灭威胶悬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孟兆华 《小麦研究》1999,20(1):33-34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 sorokiniana)和镰孢霉(Rasarium 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厚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白度降低,使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病害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子黑胚对发芽的影响及病原菌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是琳 《作物学报》1989,15(4):362-368
对6个小麦品种种子的黑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种子黑胚率不同,同一品种成熟期间因大气湿度提高黑胚率显著增加;2.黑胚严重的品种一般易穗发芽,同品种黑胚种子穗发芽率高于白胚种子,已经穗发芽的种子仍具有再发芽能力,但其发芽率明显低于正常的未穗发芽种子;3.同品种黑胚种子的千粒重明显高于白胚种子,这与两类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黑胚病菌及其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小麦黑胚菌主要是交链孢菌[包括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与极细交链孢菌(A.tenuissima)]和麦类根腐德氏霉菌(Drechslera sorokimiana)。检验小麦黑胚病菌以组织分离法最为准确,以清水培养法较为简捷。  相似文献   

11.
吕敏杰  赵磊 《种子世界》2021,(7):0060-0062
赤霉病是小麦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高发,是小麦穗期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茎秆和穗部尤其是穗部受到侵害之后,往往不能够正常抽穗,正常生长发育,使得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茎腐、苗枯或者穗腐现象,危及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河南省武陟县小麦病虫害的防控现状,然后论述了绿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减药防控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控制该类病害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建军  赵振东 《种子》1997,(6):31-36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麦根腐德氏和镰孢霉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是一种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现在发展成为小麦田最重要的一种病害,遍及全国,暴发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理应受到重视。现国内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登记共计307个,其中单剂产品139个,合剂产品有168个,两元合剂居多,部分  相似文献   

14.
黑胚病在我国主要麦区普遍发生,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东北春小麦品种克旱18号黑胚籽粒与健粒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黑胚对发芽率影响不明显,对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验结果对黑胚病的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摘 要:以普通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了外植体及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由小麦幼胚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实验,研究了酶浓度及配比、酶解时间、蔗糖浓度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穗离体培养时,以1.0-1.5cm长度的幼穗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小麦幼穗和幼胚外植体采后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d,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6M甘露醇分离原生质体较好,最佳酶解时间为4-6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与双单倍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民  王凤菊  李思敏  张文祥 《作物学报》2013,39(12):2247-2252
小麦与玉米杂交是诱导小麦单倍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单倍体和双单倍体产生频率不稳定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选用13个小麦杂种F1代单交组合与玉米杂交, 研究了不同小麦生长环境、生长素处理、培养基和壮苗处理对单倍体及双单倍体产生频率的影响。小麦生长在大田, 去雄后割穗培养与玉米杂交平均得胚率为23.9%, 每个杂交穗平均得胚数6.8个, 均是返青后从大田移回冷温室盆栽的3倍以上;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胚产生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生长素Dicamba蘸穗处理平均得胚率是21.5%, 与2,4-D处理得胚率(21.1%)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B5培养基幼胚萌发率为70.9%~88.3%, 平均82.0%;1/2 MS培养基胚萌发率为70.0%~86.0%, 平均76.6%;两种培养基平均胚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试管苗经壮苗培养基壮苗处理与试管苗经移栽壮苗处理后加倍效率分别是67.6%和8.6%。移栽壮苗处理的苗分蘖少, 生长较弱, 加倍处理后存活率低和加倍率低是其单倍体加倍效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谈谈黑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小麦与其它黑色作物一样,是指子粒颜色较深的小麦.紫粒与蓝粒小麦等都通称为黑小麦.黑小麦的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约占种子重量的5%~7.5%,皮层的厚度因栽培条件和品种而异,皮层厚的比皮层薄的出粉率稍低.皮层是一种保护组织,保护胚和胚乳免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皮层中有一层交叉排列薄壁细胞,内含色素,形成种子的颜色.白皮的小麦这层细胞比较薄,呈淡黄色:紫(黑)皮的小麦则较厚,呈紫黑色.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采自中国的新疆、陕西、青海、宁夏、四川、贵州、湖北等7省和捷克共12个雪腐捷氏霉菌系对小麦的致病性和症状特点。各菌系对小麦的各部位均有奶强的致病性,但对穗部的致病性较弱。原采自红色雪腐病病株和成株雪霉叶桔病的两类菌系引起相同的症状。参试菌系间致病性强弱有明显差异,但同一菌系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对不同器官致病性的强弱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旗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进行了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其旗叶生理性状与产量调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旗叶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小麦旗叶叶绿素和全氮含量以及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以孕穗期追施氮肥(60%)最好,而穗数以拔节期追施氮肥最多,并且,孕穗期追肥与较拔节期追肥、返青期追肥和氮肥全部底施相比,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1.8%、6.2%和9.9%,由此表明,小麦生长发育初期少施氮肥,中后期重追施氮肥,不仅能够为小麦生长快速期提供充足的氮肥供应,提高旗叶叶绿素和全氮含量以及氮素转运率,防止叶片早衰,而且对于增加小麦穗粒数,促进大穗形成、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