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对来自全国的20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3种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6.21%,超标率高达27.75%;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其平均值为23.02μg/kg,高出国家标准;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6.47%。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北京市养猪场所用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受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检出频率和特点,为广大饲料生产和动物养殖企业提供基础数据参考。采集北京市15个猪场131个饲料原料及全价配合饲料,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呕吐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麸皮、豆粕、DDGS和配合饲料中呕吐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2.9%、92.3%、54.5%、100%和97.4%,平均含量分别为1.01、0.44、0.05、1.36 mg/kg和0.65mg/kg,超标率分别为57.1%、0.0%、0.0%、88.2%和15.8%。结果提示,饲料原料中玉米和DDGS呕吐毒素平均含量较高,超标率也较高;麸皮、豆粕及配合饲料也受呕吐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4.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5.
魏姜勉 《中国饲料》2021,1(22):69-7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存在各类饲料和食品中。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对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本实验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光谱发射波长为450 nm,分析阴性牛奶产品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确定数据的精确性,牛奶回收率为76.67%~93.33%,变异系数为0.45%~2.8%,满足我国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奶牛饲料中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率为100%,奶牛饲料中被检测的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阳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11.45、4.25、5.24和7.58 μg/kg,均小于20μg/kg(国家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属于轻度污染|不同类型牛奶样品中阳性最高值为0.201 μg/kg,阳性最低值为0.004 μg/kg,平均值最大为0.084 μg/kg,严重超过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及原料中的呕吐素,试样用水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采用EclipseXDB-C18分析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8 nm,在此色谱条件下,呕吐毒素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在0.5~5.0 mg/kg加标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回收率在84.0%~97.2%,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75%~4.2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54%~7.47%,按信噪比S/N=3计算,呕吐毒素检出限为0.05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饲料及原料中呕吐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化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临泉县22家存栏数在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羊场采集8类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55份,包括豆粕2份、小麦及麦麸6份、玉米10份、大豆皮2份、羔羊精料补充料13份、肉羊精料补充料8份、育肥羊全价配合饲料7份以及羊场自配饲料7份。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法快速检测饲料样品中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含量,计算不同饲料样品中3种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结果]55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中,AFB1、ZEN和DON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50.90%、56.36%和69.09%,总体超标率分别为7.27%、5.45%和5.45%。在AFB1检测方面,有5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75.00%;羔羊精料补充料和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5.38%和12.50%;玉米的检出值最大,为53.5μg/kg。在ZEN检测方面,有6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羔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残留量的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样品经86%乙腈提取,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定容后经液相快速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采用MRM监测模式,正负离子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检测限为0.02μg...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 μg/kg、351.00 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上半年,从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黑龙江17个省市的饲料厂和养殖场收集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476份,检测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l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配合饲料样品中3者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607.6μg/kg、808.5μg/kg和2349.2μg/kg,超标率也分别达到24.6%、24.1%和18.3%。另外,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梅雨时节尤其应多加防范。  相似文献   

12.
为弱化猪配合饲料中基质的复杂性对赭曲霉毒素A(OTA)检测的影响,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并结合酶联免疫试剂盒,构建一种快速及精确检测配合饲料中OTA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60%甲醇水提取液提取,并稀释10倍的前处理方法,当OTA质量浓度为0~2.700μg/kg时,线性关系良好,IC50的变动范围为0.420~0.498μg/kg,检出限(LOD)为0.500μg/kg。与国标法结果一致,此方法具有可行性。配合饲料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OTA回收率为80.7%~113.5%,变异系数为4.45%~8.67%。试验适用于配合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建立饲料中17种霉菌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水(80∶20,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离心后提取液直接用0.1%甲酸溶液(5 mmol/L乙酸铵)稀释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用0.1%甲酸溶液(5 mmol/L乙酸铵)-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雷索酸内酯类化合物为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校准外标法定量。各物质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6种黄曲霉毒素浓度范围0.15~25μg/L,T-2和HT-2浓度范围为0.25~25μg/L,赫曲霉毒素A浓度范围为0.125~12.5μg/L,2种伏马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浓度范围为5~500μg/L,5种雷索酸内酯类化合物浓度范围为1.25~25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17种霉菌毒素猪、鸡配合饲料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5%~90.9%,批间RSD在4.30%~9.13%。17种霉菌毒素在猪、鸡配合饲料中的检测限为0.50~10.0μg/kg,定量限为2.50~30.0μg/kg。该方法能满足饲料中17种霉菌毒素含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应用HPLC-MS/MS对山东地区生猪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825份样品中AFB1、DON和ZEN检出率分别是46. 91%、76. 85%和82. 55%,超标率分别为8. 73%、2. 55%和3. 88%,平均含量分别是17. 33、589. 65和135. 92μg/kg。说明山东地区生猪饲料与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超标较严重,DON和ZEN污染率高,AFB1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5):41-45
本次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2 423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呕吐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呕吐毒素污染主要存在小麦、小麦副产物、玉米和玉米副产物中,饼粕类样品污染较轻。从地区来看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是华北地区,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29.1%。从抽样环节来看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粮食集散地,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为34.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建立了鸡饲料中地克珠利(DIC)含量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饲料中的药物,经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整个色谱总时间为3.5 min。结果表明,在5、50、500μg/kg(仅配合饲料)和2000μg/kg(仅预混合饲料)的浓度添加水平下,饲料中地克珠利的回收率范围为90.28%~97.16%;日内变异系数范围为9.24%~14.10%,日间变异系数范围为9.73%~14.87%。以3倍信噪比为检测限,10倍信噪比为定量限,得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饲料中药物添加剂分析的技术要求,能够满足饲料中地克珠利的含量测定需求。  相似文献   

17.
浓缩饲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其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一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两个月内霉菌总数及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温度为(30±2)℃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14d,霉菌总数为7.7×105cfu/g,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105cfu/g,主要产毒菌种类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饲料存放35d,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0.8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d,赭曲霉毒素含量为52.1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μg/kg;且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獭兔场饲养的3 000只母兔发生了一种以流产及青年兔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发病兔进行细菌培养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RT-PCR以及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进行鉴别检测,首先排除细菌病及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的可能,并从饲料中检测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1 196.1、130.8、6μg/kg,经过对照饲料标准发现玉米赤霉烯酮严重超出标准(标准为300μg/kg)。通过饲喂试验发现这次发病与所饲喂的饲料有关,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掌握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2种真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对117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44.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3.64μg/kg和2.37mg/kg。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有检出的共24批,检出率为20.5%。从检测结果得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超标现象,不合格率为0.85%;在饲料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有检出但无超标情况。这表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今后应加大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制备了用于检测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表面等离子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芯片,建立了DON的SPR检测方法,用于玉米样品中DON的快速定量检测。实验将包被原DONOVA在磷酸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缓冲液中进行羧基修饰、活化,优化抗体工作浓度为10μg/kg,确定最适反应时间为30 min。结果表明,DON的SPR检测方法,检测限为96.22μg/kg,回收率为81.8%~111.2%,变异系数小于15%。经实际样本测试,SPR检测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2均大于0.95。基于上述研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玉米中DON的SPR检测方法能满足玉米中DON毒素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