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遥感卫星影像,获取江苏省监测区内2015年和2019年水稻种植的空间分布信息,分析监测区内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程度、变化模式以及变化位置。结果表明,至2019年,监测区内90.7%的水稻田仍为水稻田,9.3%的水稻田调减为非水稻田,与2015年相比,监测区内水稻面积总计减少5.7%。在调减的水稻面积中,调减为水产养殖的占29.7%,调减为水生作物的占18.3%,调减为其他作物的占52.0%。调减幅度和调减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水稻面积减少幅度大于10.1%的图幅框集中分布于里下河农区,减少幅度小于5.0%的图幅框集中分布于徐淮农区。针对监测区内3种调减模式,徐淮农区占比最大的是水稻→其他作物,其次是水稻→水生作物,最少的是水稻→水产养殖;里下河农区占比最大的是水稻→水产养殖,其次是水稻→水生作物,最少的是水稻→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以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影像全覆盖的MODIS-NDVI数据,利用RS、GIS技术,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种植结构、物候历及NDVI曲线特征,建立不同作物面积遥感提取模型,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格局信息。同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农作物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的作物面积信息,2005年和2010年平均精度达到了90%以上;5年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面积年动态度为-4.47%,水稻和玉米平均斑块面积均增加,且5年的变化幅度均超过20%。【结论】成本和收益是作物面积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作物面积提取的方法是可行的;景观生态学中格局指数可以用来分析耕地内部作物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苹果空间分布格局及年际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我国苹果种植现状及历史变化动态进行分析,获得我国苹果空间分布格局及年际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文章基于历史统计数据,从苹果空间格局、种植面积动态分析和空间格局变化趋势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空间格局上,我国苹果种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陕西省和山东省为中心的"双中心"分布特征;在苹果种植面积动态变化方面,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随后保持比较稳定的趋势,各省份苹果种植面积变化规律呈现出"单峰"变化和"N字"变化两种类型;在苹果空间格局变化上,我国苹果种植出现明显"西移"现象:陕西省和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占比增长迅速,并成为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大省,山东省和辽宁省苹果种植面积占比下降明显,对我国苹果种植的影响逐渐降低。【结论】利用变异系数对苹果种植面积的波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变异系数为0.36,波动性较小,说明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在各省层面,陕西省变异系数最大,甘肃省次之,变异系数最小的为辽宁省,变异系数分别为0.61、0.58和0.27。表明陕西省与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年际波动较大,而辽宁省苹果种植面积年际波动较小。此外,通过分析苹果种植面积均值与变异系数的相关关系,发现苹果种植面积年际变化波动性的高低与该省苹果种植面积的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全球水稻主产区和主产国水稻生产及贸易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可为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FAO统计数据库,选取1961—2019年的水稻生产及进出口的数据,整理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产区分布、种植面积及进出口情况;并利用优势指数分析我国与其他水稻主产国在水稻生产上的差距。【结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土壤pH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西南雪茄烟区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什邡市1984年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26个样点、2009年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调查391个样点和2019年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164个样点的土壤pH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pH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影响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984、2009、2019年什邡市植烟土壤pH均值分别为6.40、6.24和5.97,1984—2009年年均下降0.01个单位,2009—2019年年均下降0.02个单位;1984—2019年除湔氐镇、蓥华镇土壤pH均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镇均呈下降趋势,禾丰镇降幅最大、达30.62%,师古镇降幅最小、仅0.30%。1984年土壤pH整体以弱酸性和中性土壤为主,碱性土壤占植烟总面积的2.59%,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洛水镇、禾丰镇和马井镇3个区域土壤p H较高;2009年研究区内仅存在弱酸性和中性土壤,土壤pH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2019年弱酸性和中性土壤面积占比为95.25%,酸性土壤占4.75%,主要分布在马井...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似性分析的中低分辨率复合水稻种植面积测量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是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利用多尺度遥感数据复合测量水稻种植面积的方法。【方法】以SPOT5数据的水稻识别结果作为样本,构建图像相似性指数,通过支持向量机(SVM)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水稻的种植面积测量。【结果】通过江苏省邳州市的试验研究得出:(1)在野外经验支持下,从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中构建的水稻种植相似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水稻在整个研究区的空间分布情况;(2)利用图像相似性选取训练样本,能有效地提高MODIS-EVI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的测量精度,当图像相似性指数越小,即图像相似性越高,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也越准确;(3)通过与随机样本测量结果对比分析,基于相似样本的测量方法有着更高的稳定性;(4)该方法在不同种植结构分区内有着相似的总量精度与像元精度变化规律,均能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结论】基于相似样本的水稻种植面积测量方法,有助于发挥MODIS长时间序列优势,提高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可以作为替代随机选取样本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择农田防护林作为界定田块是否连片的标准,分析了水稻规模连片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研究区内0.67×103 hm2以上规模连片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其中,6.67×103 hm2以上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7.38%,3.34×103~6.67×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2.40%,0.67×103~3.33×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0.76%.②位于洪泽县,东海县、灌云县、连云港城区交界处,东海县的大于6.67×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持续保持稳定;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滨海县、射阳县、阜宁县交界处,盐城市盐都区的大于6.67×103 hm2水稻连片区从大到小或从有到无,变化幅度较大.③随着水稻规模连片区的缩小,连片区内水稻种植逐步单一化、水稻田块空间分布紧密度提高.本研究提出的用田块间间距来界定田块是否连片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区域性农作物规模连片种植的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OLI影像的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使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准确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方法】根据丘谷相对高差分别选定浅丘、深丘水稻样方各4个,通过地面样方调查和同生长季Google Earth影像解译获取的样方水稻种植面积作为验证数据,评价基于OLI融合影像的川中丘陵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精度。OLI影像经正射校正后,使用15 m全色波段影像和30 m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 m分辨率的融合影像,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取监测结果。【结果】与样方验证数据比较,在样方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基于OLI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结果显示,浅丘区的平均精度为93.7%,误差范围为1.0%~8.7%;深丘区的为92.5%,误差范围为1.5%~15.8%。【结论】根据浅丘区、深丘区监测结果的误差范围差异,随着丘谷高差增大,地形趋于复杂、地块趋于狭长与破碎,OLI影像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精度有下降的趋势。该研究为改进OLI影像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全国早籼稻产量为4.5×107t(占全国水稻产量的1/3强),其中74%为劣质稻,福建省积压的2 35×106t稻谷中早籼稻谷占70%~80%,因此,解决早稻米质低劣问题是水稻产区面临的主要课题.由于优质与高产抗病的矛盾以及优质不稳定等问题,优质稻(尤其是优质早稻)的生产应用进展缓慢.稻米品质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多数现有优质品种的米质影响较大.1988年西北农业大学主持进行优质稻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参试优质稻品种17个,参加单位来自12个省),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最主要的因素,获得理想外观品质(垩白)的最佳气象条件是抽穗后1~15d日均温<28℃;获得理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的最佳气象条件是抽穗后11~30d日均温为20~22℃;获得理想蒸煮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的最佳气象条件是抽穗后1~15d日均温为低温.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具备优质大米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大米品质独特,近年来宁夏大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以其优良品质逐步打入高端市场。为了进一步提升宁夏大米产业发展水平,应该从提升品种选育与推广水平、水稻种植管理水平、大米加工水平、大米营销水平、稻米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这样才能真正将“宁夏大米”的品牌做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黄淮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黄淮稻区发病逐年加重,现已爆发成灾。本文报道了该病的发生规律、特点,总结出了治虫防病、肥水科学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巴资源卫星在宁夏水稻种植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巴资源卫星02星CCD图像作为基础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宁夏灌区进行地物分类和水稻面积信息提取。获得的宁夏灌区水稻种植面积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2006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精度达96.03%。不仅为宏观的掌握宁夏灌区水稻种植面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巴资源卫星02星数据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因试种农作物新品种方法不当而遭受较大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关于新品种试种而造成较大损失的“新闻”也不绝于耳.鉴于试种上的教训,农民朋友在接受农作物品种试种时要谨防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大面积示范推广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万亩水稻高产为目标,以超级稻栽培技术为保障,慎密规划实施、科学管理,实现了产量、面积、技术、效益指标。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集成技术组装配套,“五新”技术试验示范,管理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以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促分蘖早生快发创造高产群体结构、促穗足穗大籽粒充实优化产量结构因素等水稻高产栽培原理,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各个生产环节总结了山区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在豫南稻区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优培九穗大粒多 ,结实率相对较低 ,且变幅较大。适期早播早插促本田分蘖形成大穗 ,培育带叶壮秧保证足穗 ,增大氮肥中后期施用比例 ,切忌提前断水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重点抓好三化螟三代防治  相似文献   

19.
延边地区稻米品质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和从韩国、日本引进的3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品质评价和品质性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并进行了品质指标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各供试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部优一级达标率极低;(2)蛋白质和碱消值的提高有利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也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然而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垩白大小、米粒长宽比、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能较好地反映稻米品质,其累积贡献率为76.7%,同时根据延边地区稻米品质现状,提出了该地区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Rice area has been expanding rapidly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hange in northeastern China,which is the northernmost region of rice cultivation in China. However,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in rice area are still unclear,although they may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identif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rice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northeastern China by extracting data from multiple Landsat images. The study used ground quadrats selected from Google Earth and the extraction of a confusion matrix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extraction.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rice area was higher than 95% as a result of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class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area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2.4×106 h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at an annual rate of 8.0×104 ha,and most of the increase occurred after 2000. The central latitude of the rice area shifted northwards from 46 to 47°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nd moved eastwards from 130 to 133°E. The rice expansion area accounted for 98% of the total change in rice area,and rice loss was notably rare. The rice expansion was primarily from dryland. In addition,rice cultivation in marshland and grassland played a minor role in the rice expansion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