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产业链总体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平朔煤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有2条相互依存的生态产业链:一是以煤为主,电、化、氧化铝、建材并举的黑色产业链;二是围绕复垦土地开展生态重建,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这2条生态产业链构成了平朔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它既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同于典型工业园区,是集自然生态系统、受损生态系统与恢复生态系统为一体,涉及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完整性等指标的相似性与变异性,将平朔矿区划分为农业综合利用区、工业生态园区、恢复生态保护区、旅游观光区、生态重建区与待开采区6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及22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对矿区土地、水、生物等生态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评价,设计了复垦土地生态系统种、养、加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提出了培训一批服务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产业实施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对矿区生态环境难题破解机制进行研究。平朔矿区在煤炭开发中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统一,平朔矿区制定复垦规划对农民进行补偿,通过边开发边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了“以煤补农”的平朔模式。平朔矿区通过土地使用制度、补偿协议、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了政府、企业、农民、科研机构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这对于我国其他矿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朔露天煤矿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区的平朔特大型露天煤矿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高程信息数据,应用Map GIS6.7软件,对高程影响下矿区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露天煤矿"采剥-排弃-复垦"模式,分析排土场排弃高度对土地复垦需求的影响。[结果]平朔露天煤矿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高程的增加,草地的分布比例增大,耕地的分布比例减小,林地所占比例很小;草地生态系统比耕地和林地更适应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在复垦土地利用布局上,耕地应该尽可能安置在高程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地区适合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同时,针对平朔矿区的采矿用地计划,在保证复垦区域耕地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适当降低耕地的复垦比例,鼓励复垦草地。[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舒锟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114-116
根据土地复垦基础理论,以胡家河煤炭矿区土地复垦为例,综合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理论对其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理清了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的现实意义,解析了土体有机重构、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对土地复垦中的适宜性评价、沉陷预测以及土地复垦图件的制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山西平朔安家岭井工矿一号井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如何通过ArcGIS完成数据格式的转化、数据处理及图幅打印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以黄淮海平原的沛北8矿为研究区域,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受煤炭开采的影响,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均未达到一等,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多数评价指标与土地生态质量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其中工矿用地比例、土地损毁(压占、塌陷、废弃)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尤为显著。需要政府和采矿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转变"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土地生态质量的防治和保护,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程,实现沛北8矿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的大面积沉陷,严重破坏了陕北神府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以神府矿区沉陷破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研究对象,以"生态重建""景观再造"为目标,从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的角度探讨陕北神府矿区沉陷破坏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配置模式和沉陷地复垦的过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因煤炭大量开采,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问题,通过对本省土地复垦情况的调查及对目前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情况的查询分析,利用山西省农科院现有数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结合数据库系统设计思想,设计构建矿区复垦与生态恢复专题数据库。旨在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行业内的数据资源共享,促进土地复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97-201
以平朔矿区农村(平朔矿界所包含的全部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其研究区内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形叠置以及对比分析法,重点分析矿区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居民点搬迁安置的必要性及其搬迁安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23907.91hm2,涉及6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1142.71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矿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面积473.88hm2,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全部搬迁安置;矿区内耕地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研究结果为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和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做准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艳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2-6453
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是实现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根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认为目前我国煤矿区存在着影响土地复垦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理论、政策和历史因素等。对此,应加强土地复垦理论和技术经济的研究、土地复垦技术的推广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形成煤矿土地复垦的支撑体系,促进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特别是土壤改良已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矿区废弃物堆场等复垦土地的土壤结构和肥力较差,土壤改良成为矿区土地复垦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矿区土壤改良现状,结合我国矿区复垦地土壤特征,深入分析矿区土壤改良原理及技术,并根据矿区土壤改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生态修复的绿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提出我国矿区土壤改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永城矿区采煤扰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土地复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玲  冯新伟  路婕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94-5596
着重分析了永城矿区采煤扰动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影响,针对永城矿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可采用的不同土地复垦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土地复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及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光华  李妍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7-20489,20519
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采煤塌陷地的典型代表,分析了矿区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采煤塌陷土地复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及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采煤塌陷土地复垦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调绘、遥感解译、统计分析、历史类比与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区平朔露井联采区2006~2080年期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水土流失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以期为平朔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共挖损、压占和占用土地面积10 791.81 hm2,挖损、压占和占用耕地面积6 239.30 hm2。因井工开采诱发地面中度以上沉陷损害土地资源面积2198.60 hm2。(2)不同情境下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20.44~25.33之间变化,环境质量状况在山西省属于较差等级,废弃地全部复垦成林草地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最好。(3)由于采掘规模的不断扩大,植被的彻底破坏,矿区水土流失明显增加,但在后期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措施下,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7-9088,9135
煤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矿区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煤矿为例,根据该煤矿区的土地塌陷及复垦情况,从立法、资金、组织管理体制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复垦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寻乌县菖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寻乌具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向.结果显示,寻乌县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待复垦土地面积为2.50 hm2,均适宜被开发为林业用地,适宜性均为2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