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枣实蝇在寄主植物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危害程度对其最佳防治期。【方法】分析枣园对不同寄主枣树样枝套袋枣实蝇的蛀果率,调查虫口密度;室内饲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枣实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和评价枣实蝇对不同发育期骏枣和酸枣果实的生物学响应变化。【结果】枣实蝇对骏枣果实的蛀果率均大于对酸枣的蛀果率,并且枣实蝇在骏枣果实成熟期蛀果率为最大;成熟期骏枣上的虫口密度也最大;骏枣上雌虫产卵痕数、幼虫数和卵的孵化率均大于酸枣上的枣实蝇。在枣果着色期和成熟期,蛹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膨大期;果实不同发育期,骏枣上的蛹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大于(P<0.05)酸枣上的;骏枣上枣实蝇的蛹期、雌虫怀卵量、性成熟历期、交配时间以及雌雄成虫寿命均略大于酸枣,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枣实蝇对骏枣的选择性强于酸枣,并且成熟期的骏枣果实更适宜枣实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出可供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枣树施用的生物肥种类。【方法】以干旱区绿洲的成龄密植骏枣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几种肥料对枣树生长发育、枣果产量、经济效应以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分析枣树对不同肥料处理的施肥效应差异。【结果】(1)在枣树树体生长量方面,处理1和处理2表现较好;(2)处理1的单株产量最高,较处理4高出15.42%,而各处理间枣果品质无明显差异;(3)处理1的土壤养分含量要高于其它处理,而重金属含量居中,各处理无明显差异;(4)通过经济效应分析表明,处理1的经济效益最好,达57.76元/株。【结论】就在干旱区绿洲宜选择处理1的生物肥种类,但其最佳施肥量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骏枣叶片碳氮营养变化与成花的关系,为枣花期调控和提高枣花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市8年生骏枣不同花期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枣吊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分析成花与枣吊叶片碳氮营养和生长的关系。【结果】枣树成花进程中叶片各营养成分呈一定规律变化,初花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积累达到高峰,进入盛花期后总糖、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叶片中蔗糖仅在现蕾期有较大增长,盛花期下降不明显;氨基酸含量仅在盛花期有明显增长;初花期叶片C/N达峰值,进入盛花期后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未现蕾期至初花期快速升高,后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枣吊干重在进入初花期后快速增长,进入盛花期后单枝枣吊上叶片数基本不变,枣吊上叶片干重和枣吊长度增长变缓。【结论】枣吊叶片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是枣成花的重要物质基础,盛花期枣吊叶片代谢旺盛,碳氮营养形态快速转变,并促进碳素营养向花器官运输。  相似文献   

4.
优化肥料用量对枣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合理施用肥料对枣树的影响,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户施肥和优化施肥4个处理进行对比。其中农户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云天化处理施肥,增氮减磷施肥,将云天化处理减量20%施肥。【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枣树产量有所增加,枣园土壤的养分含量较常规施肥也有所增加,而在枣树枣叶中的养分含量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明显差距。【结论】优化施肥对于枣树有增产作用,而在枣果品质上无太大影响,在生产促进上在施用肥料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
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灌水定额下涌泉根灌对山地梨枣树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山地梨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8年生梨枣树为对象,采用涌泉根灌方式,设33,132,264 m3/hm2 3个灌水定额处理,同时在相同灌水定额下,以滴灌、管灌为对照,比较各灌水定额下不同灌水方式对梨枣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和管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维持甚至促进枣吊的生长,同时可以维持或者减少枣树的新梢生长量和落果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新梢生长量、枣吊和梨枣落果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因灌水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供试3个灌水定额条件下,枣树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不论采用何种灌水方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枣树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均不再持续增加,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涌泉根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两个枣品种在高温环境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以10 a生骏枣和伏脆蜜为对象,在吐鲁番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测定光合日变化参数,采集相同部位叶片,测定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结果】伏脆蜜的净光合速率(Pn)为单峰型;骏枣则呈双峰型,且在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品种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型,但伏脆蜜的蒸腾速率(Tr)变化更剧烈,在14:00有明显的谷值。两品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骏枣的MDA和Pro明显高于伏脆蜜,且MDA含量骏枣较伏脆蜜提前4 h达到最大值。【结论】高温环境下,伏脆蜜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较骏枣高;骏枣叶片MDA和Pro含量明显高于伏脆蜜,其叶片细胞膜受损比伏脆蜜重。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两方面均证明伏脆蜜细胞膜稳定性较强,耐高温能力优于骏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滴灌水温对骏枣林土壤和树体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水温为对照(CK),探讨不同滴灌水温(10,20,30,40 ℃)对骏枣林下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及枣树各器官(果实、枣吊、二次枝和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10~2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较CK处理增加32.29%,16.92%;与CK处理相比,1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20~4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速效K含量,3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 cm 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20~4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10~2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CK处理可以提高骏枣叶片的全N、P、K含量和二次枝的全N、全K含量。与CK处理相比,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骏枣果实中的全N、P、K含量及枣吊全N含量和二次枝的全P含量,其中果实中全K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3 g/kg,其他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枣吊的全P、全K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增温水可以提高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FieldSpec Pro FR2500光谱仪测定不同氮素处理下的红枣冠层光谱,分析其光谱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枣叶全氮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旨在为枣树氮素营养的无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同一氮处理水平下,红枣叶片展叶期的全氮质量分数最高,摘心前期最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展叶期和摘心后期枣叶全氮质量分数增加速度较快。不同氮处理的枣树冠层波谱曲线整体变化趋势为在560nm附近和750~1 100nm分别有1个反射峰,反射率值分别达0.1~0.2和0.4以上;而在450、650、1 450、1 950和2 600nm处有5个吸收谷。不同生育期枣叶全氮质量分数与冠层光谱红边参数显著相关,且摘心后期红边位置(REP)和红谷位置(Lo)更快地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基于高光谱的棉花遥感估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揭示棉花产量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相关关系,建立棉花高光谱估算模型,促进高光谱技术在棉花长势监测和估产中应用。【方法】结合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对棉花各时期冠层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根据光谱曲线特征构建高光谱植被指数,基于棉花盛蕾期至吐絮后期7次地面光谱和产量测定,对光谱反射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生育期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及短波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产量间分别达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与显著负相关水平。根据棉花冠层光谱波形特征,利用植被红边波段560 nm反射峰、670 nm吸收谷、近红外波段890 nm反射峰、980 nm和1 210 nm两个弱水汽吸收谷、短波红外1 650 nm和2 200 nm反射峰,设计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并与棉花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利用上述波段组合定义的归一化差值光谱指数与产量在各生育期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VARI_700抗大气植被指数在各生育期均达极显著相关。【结论】以VARI_700抗大气植被指数建立各生育期的产量预报模型,为实现棉花营养生长期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肖京  杨艳荣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77-4984
【目的】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方法】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研究不同株系在嫁接侵染枣疯病后的症状表现和病原侵染情况;利用“合成-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原则,对不同株系果实的相对含水率、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Vc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FLP技术对不同株系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不同株系对枣疯病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可分为感病型、延迟感病型、延迟抗病型和抗病型4种类型,T15、J2、J5、J8这4个骏枣株系高抗枣疯病,其中,T15、J5和J8的果实综合性状在骏枣株系中亦居于较高水平;进一步的AFLP分析发现,不同抗性类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筛选出了4个抗枣疯病骏枣株系,其中3个株系果实综合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不同覆盖条件对枣树地温及光合影响。【方法】以南疆大田滴灌枣树为研究对象,对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SM)、无覆盖对照(CK)3个不同覆盖条件对枣树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与枣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的CK种植模式相比,PM处理增温效果较为显著,农田5~30 cm土壤平均温度较传统无覆盖对照高22.3%;SM处理对枣树主要起降温作用。各处理土壤温度日变幅依次表现为PM CK SM,各土层温度日变幅依次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通过枣树光合测定发现在萌芽展叶期P_n、T_r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在花期与果实膨大期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呈双峰变化,出现明显午休现象,且整体表现为PM SM CK,SM处理在萌芽期相比CK对照组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WUE),枣树在PM处理下萌芽展叶期、花期、果实膨大期显著提高了WUE。【结论】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枣树土壤温度,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更有助于枣树累计干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苹果损伤高光谱特征,建立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损伤区域最佳分类模型,为实时、快速、准确地识别苹果损伤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北京平谷区收集的苹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水果表面机械损伤。利用 390 ~1 000 nm 范围的高光谱图像(HSI)数据,通过比值光谱分析损伤与正常感兴趣区域(ROI)的光谱响应特性,筛选特征波段,并构建较好地突出损伤区域特征的 3 种类型光谱指数: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和差值光谱指数(DSI)。在此基础上,优选提取损伤区域能力较强的光谱指数,利用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ISODATA)无监督据聚类算法提取苹果损伤区域。【结果】当苹果表面受到损伤时,光谱反射率变化显著。波段优化后发现,528、676 nm 的反射率可以有效识别异常区域。基于选定的特征波段,构建苹果损伤检测的识别光谱指数,包括 NDSI、RSI 和 DSI。光谱指数图像的像素值分析发现,损伤区域特征与正常区域特征在各光谱指数(SI)增强图像中区分明显。两类图像特征的 NDSI 像素平均值相差最大、达到 0.629,表明建立的 NDSI 对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特征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利用无监督分类方法 ISODATA 分类,验证了光谱特征指数在检测苹果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苹果损伤的检测正确率 达到 92.50%。【结论】研究结果适用于苹果损伤的实时快速检测,为苹果的精准管理生产提供技术基础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6个枣品种最佳授粉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壶瓶枣、骏枣、郎枣、板枣、油枣、相枣等 6个山西枣树主栽品种的异花授粉组合试验发现 ,骏枣、壶瓶枣、相枣、油枣异花授粉可以明显地提高坐果率 ,而板枣、郎枣自花授粉坐果率比较高。在新建枣园时 ,骏枣等品种应设置不同品种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枣区主栽品种灰枣、骏枣花芽分化和单花发育的规律,为枣优质丰产栽培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枣品种为试材,从枣股开始萌动到枣吊停止生长阶段采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体视镜观察花芽形态分化和花发育过程。【结果】骏枣、灰枣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可分为6个时期,自4月14日和4月17日从枣股刚萌动开始进入分化初期到雌蕊分化期分别需7 d和11 d;2种枣品种枣吊萌发生长到15 mm左右,已完成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和花瓣分化期,灰枣的花瓣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需3~4 d,比骏枣多需2~3 d灰枣和骏枣雄蕊分化期到雌蕊分化期需要2 d。枣花为日开型,在10:00左右进入蕾裂期到子房膨大期有经历6个时期,灰枣和骏枣花发育各阶段差异不明显,但骏枣柱头开裂和授粉受精比灰枣提前。【结论】骏枣花芽分化比灰枣早3 d,且分化更迅速,在分化过程中各花器原基的分化具有顺序性和不可逆性,各个花器原基出现后,进一步分化形成花器官,最后进入开花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南疆干制骏枣不同萃取物对小鼠的降血脂活性。【方法】用高脂饲料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给予干枣乙醇提取物及干枣氯仿萃取物30天后,测定小鼠体重和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干骏枣乙醇提取物和氯仿萃取物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体重和血清TC、TG和LDL-C水平(p0.05),显著升高小鼠血清HDL-C水平(p0.05)。【结论】干骏枣乙醇提取物和氯仿萃取物具有一定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含量分布及来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国三个主产区共122批干制红枣采收成熟样品的苯甲酸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红枣果实发育期及贮藏期苯甲酸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以干基计算的红枣果实苯甲酸含量普遍低于150 mg/kg,整体在40~50 mg/kg的范围分布较为集中。品种间苯甲酸含量差异较大,骏枣及赞皇大枣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骏枣果实成熟过程苯甲酸持续积累,在完熟期达到顶峰。红枣贮藏过程苯甲酸的变化因初始含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初始含量较高的贮藏过程变化较大。【结论】初步阐明了红枣果实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分布范围,为制订或修订红枣苯甲酸含量的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叶位红枣叶片响应极端高温环境的光合特性,为枣树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耐高温差异明显品种骏枣和伏脆蜜枣为试材,通过人工温室模拟吐鲁番高温胁迫,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2个品种在昼温/夜温为42℃/30℃持续7 d高温胁迫叶片光合参数变化。【结果】高温使骏枣叶片气孔关闭,细胞内外气体交换减少,进入细胞CO2减少,同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两者均不能满足光合作用所需,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伏脆蜜枣叶片净光合速率(Pn)在连续7 d高温胁迫期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Pn与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胞间CO2浓度(C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气孔没有完全闭合,仍在气体交换,叶片通过气孔进行蒸腾作用,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叶片温度,减小了高温对伏脆蜜枣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持续高温胁迫期间伏脆蜜枣不同枝条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周变化始终高于骏枣,伏脆蜜枣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更强。伏脆蜜枣的新梢比2年生枝条叶片光合作用强,伏脆蜜枣新梢叶片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骏枣木质化枣吊的发育特性及不同农艺调控效果,为生产上利用木质化枣吊实现骏枣优质丰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不同类型枣吊物候期、生长量、坐果及果实品质,研究木质化枣吊的发育特性;分析不同农艺措施对木质化枣吊枣果品质的影响,提出最佳调控措施。【结果】木质化枣吊比脱落性枣吊的花期持续时间长12 d左右,生长发育期长20 d左右、果实成熟期晚15 d左右。骏枣木质化枣吊的生长量、果吊比等指标显著高于脱落性枣吊。不同农艺措施对枣吊、叶片、枣果品质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枣头重摘心、叶面喷施尿素和KH2PO4均能显著促进木质化枣吊的生长和提高单果重,其中叶面喷施KH2PO4能明显改善品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叶面喷施CCC可以显著增大叶片宽度和枣吊粗度,叶面喷施ABA抑制了枣吊的正常发育且降低了枣果品质,而叶面喷施GA3可促进枣吊发育,提高单果重,但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结论】相比脱落性枣吊,骏枣木质化枣吊发育时间长,生长量大,坐果能力强。骏枣利用木质化枣吊坐果,能增大果个且枣果品质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枣头重摘心和叶面喷施KH2PO4可以促进枣吊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骏枣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骏枣为材料,以噻苯隆(TDZ)、赤霉素(GA3)、二氢卟吩铁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复配6种组合,于骏枣花期叶面喷施,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 6种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骏枣光合特性,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单株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后骏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水分利用率(WUE)最高;T1+T3较CK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纵横径分别高于对照44.45%、11.11%和16.78%,T3出干率最高为46%;T3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最高,并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6%、60.71%、352.77%;T1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2.65 kg/株,与对照(CK)相比提高了194.44%。【结论】 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骏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光合作用参数、水分利用率与果实品质较优,T1与T2+T3处理的果实的产量优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多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350~1 021 nm波长范围内的杏鲍菇高光谱图像,同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对应样本的多糖含量。通过波段运算和阈值分割构建掩膜图像,使样本与背景相分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处理原始高光谱图像,获得代表原始图像99%信息的2个主成分图像(PC1、PC2),然后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选出554.4、772.8、811.4、819.1、855.6、986.3和1 019.5 nm 7个特征波长及对应的光谱特征,分别提取7个特征波长图像和2个主成分图像的纹理与颜色特征,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杏鲍菇样本基于不同图像特征与多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从校正集决定系数(Rc2)来看,基于特征光谱+特征波长图像特征+主成分图像特征的模型效果最好,Rc2=0.954,RMSEc=0.341;从预测集决定系数Rp2来看,基于特征光谱+特征波长图像特征的模型效果最好,Rp2=0.868,RMSEP=0.539。【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多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