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基于农户经营规模的视角,利用湖北省395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探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呈正向变动趋势,大规模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中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总体平均技术效率为71.88%,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尚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影响农户生产的技术效率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灌溉条件、社会网络对小规模农户均有显著的影响,技术培训对中规模组农户有显著影响,土地细碎化对中规模与大规模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适度扩大水稻经营规模,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等形式增强农户人力资本,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理投资等措施来提升我国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收益及种粮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水稻生产户的投入产出水平、成本收益状况和农户种粮意愿。【方法】通过 田野调查获得微观农户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结合定性分析分析农户生产情况和生产意愿。【结果】当前广东 省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副业化,土地规模小,细碎化严重;在考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前提下,农户水 稻生产普遍面临亏损;劳动力占水稻生产成本最大部分,插秧环节以及打晒环节用工较多;农户种植水稻主要 为满足家庭需求,对国家政策了解有限;随着年龄增加,农户退出水稻生产意愿明显。【结论】广东水稻生产 总体缺乏效率,农民对粮食生产缺乏积极性,通过土地流转和优质品种的推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和优质稻的 种植者是广东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黑龙江省271个玉米种植户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农户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测算比较传统小户(0~2 hm~2)、传统大户(2~6.67 hm~2)和规模经营农户(6.67 hm~2以上)的生产效率,考察不同规模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水平、土地特征等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户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呈"U"型关系。规模经营农户技术效率高于传统小户技术效率,传统小户技术效率高于传统大户技术效率。不同规模农户生产效率差异主要受土地经营规模、土地块均面积、土地租金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影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户组织化水平、降低耕地流转成本等方式提高农户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水稻生产是中国广大稻区农民收入和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而土地细碎化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村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方法】采用详实的农户调查以及作物水平和地块层次的数据,用两阶段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一个水稻主要产区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早稻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晚稻为0.83,而单季稻为0.79。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家庭规模和农地规模对3种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或规模较大的农场技术效率较小家庭或小农场要高。【结论】在现有技术状态下,水稻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仍可得到可观的提高。研究揭示,减轻土地细碎度的项目如果能够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长江流域12个省(直辖市)的1430个农户水稻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对比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分析农户不同年龄段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农忙时节劳动力相对不足;受体力及人力资本限制,老龄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高于年轻农户;增加当前结构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不能有效带来水稻种植产出增加。对比看来,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劳动力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下游地区中年农户技术效率水平最稳定,部分地区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老龄农户当前流入土地比率大于年轻农户,但未来土地流转倾向低于年轻农户;文化程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人次、专业协会、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是否为村干部、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基层信息服务站及地方政府等变量则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客观认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稻农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院霞  渠美  申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847-2854
[目的]确定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区间,识别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的规模经营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具有同向关系,当归生产效率与其种植规模间存在近似倒U形关系;当归种植规模区间在1.3340~2.1344 ha时,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等于1,此时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参加合作社、村里覆盖网络、农业培训和融资贷款服务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兼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灾害影响程度和贷款困难程度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制约着农户规模效率的提高.[建议]合理规划当归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综合素质;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力与机械投入对农户经营规模决策意愿的综合影响,基于江西省1 080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兼业程度下机械化投入给水稻种植农户规模决策意愿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稻农兼业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呈消极影响;2)就兼业程度较低的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来看,机械化生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3)相反,二兼农户和非农户等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并不倾向于提高机械化投入来维持或扩大现有水稻生产经营规模,且二兼农户的不种倾向行为表现显著。因此,健全社会化机械生产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扩大经营规模、深化农业分工的同时,注重合理引导兼业程度高农户退出土地经营权和水稻经营,是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人工直播技术在中国南方大量采用带来的效果,基于中国南方4省420个农户574个水稻生产周期的投入产出数据,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技术效率3个角度,多维度考察直播技术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直播技术采用显著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2)直播技术采用对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3)直播技术采用降低水稻技术效率,但是在区分农户种植规模情况下,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增加并达到一定的临界值,该影响变得不显著。因此,水稻直播技术采用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背景下的重要应对策略,该技术变化是中国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重要体现。另外,种植规模小的农户为了节约劳动力,可以承担一定程度的产量损失,表明水稻生产方式已经从集约式完全转变为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为发挥人工直播技术对水稻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应挖掘该技术的优势和潜力,着重完善其配套设施和条件,如平整土地和土地互换,并进一步推动直播技术在达到一定水稻种植规模的农户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食用油料供给安全和农户增收为双重目标,利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2013—2014年度34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农户投入产出模型、生产利润模型和生产成本模型,研究了油菜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和总投入成本是影响油菜产量和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劳动技能对油菜产量和收入的影响十分微弱;土地是油菜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细碎化和土地流转对油菜产量和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农户的油菜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应确定为[0.36,0.67)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4—2010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玉米生产进行效率测算发现,中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玉米受灾情况、土地细碎化以及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均是影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在技术效率改进方面,西南优势区情况相对较好,北方优势区情况最差;在生产技术改进方面,北方优势区效率最高,黄淮海优势区效率最低;在规模效率方面,3个优势区规模效率都比较低。因此,应鼓励农民进行土地合并,减少农户种植地的地块数量;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升玉米种植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促进其科学合理地种植玉米,降低资源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西北山区农户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西北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增长空间大;中等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平均值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农户个体特征中专业化程度、农户认知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变量中仅有施肥服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特征变量中土地规模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关系。政府需鼓励农户生产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探索农户马铃薯适度经营规模,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前沿成本存在较大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成本无效率导致的;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和加工销售服务等水稻生产性服务对于提高成本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农资供应服务作用并不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水稻种植经验对提高成本效率也具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对成本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育等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农牧户及其家庭特征、农牧户饲养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区差异对农牧户羊绒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根据内蒙古、辽宁和山西农牧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农牧户羊绒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农牧户羊绒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70,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户主年龄、饲养年限、饲养规模、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和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半舍饲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放养农牧户,内蒙古农牧户和辽宁农牧户技术效率的差异不显著,山西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辽宁农牧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加强信贷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国内7个省份早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非径向SBM模型测算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播种和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均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并不显著。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农户种植技术效率提升效果显著,但作用边际效果因原本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而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也体现在各生产环节上。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应根据其不同环节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广、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同一因素对不同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差异明显;加强技术培训和拓宽"两型农业"技术传播渠道能提高不同类型农业技术采纳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来自湖北省公安县、枝江市等10个代表地区847个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 probit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施的偏向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实施劳动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高,且超过65%,而实施技术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比例最低;气候变化感知、土地转入、户主性别、家庭农业劳动力、接受生产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实施不同要素偏向型的气候适应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的农户比未感知到的农户在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上分别高出29.1%和18.8%,发生土地转入的农户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要比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高出10.9%和7.5%。最后提出了降低适应气候的制度成本、拓宽气候信息服务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我国草原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本研究以绒毛用羊为例,基于内蒙古、甘肃、新疆、辽宁、河北和四川6省371户绒毛用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分别从规模报酬、产出水平和生产成本3个方面研究了草原畜牧业适度经营规模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政府技术培训情况及禁牧政策实施情况下,现阶段调研地区绒毛用羊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较大规模农牧户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为适度的绒毛用羊经营规模。此外,技术培训有助于农牧户生产产出和利润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禁牧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从而对其生产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应适当扩大草原畜牧业养殖规模,增加技术培训次数,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郊区或城区从事非农兼业活动越来越普遍。根据兼业程度的不同,将传统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对江苏省内3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市县进行调研,研究农户兼业是否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及此现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江苏省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兼业水平越高;江苏省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户兼业的选择对于其在土地上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肥料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兼业结构的优化、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积极导向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运用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截面数据,比较两国及中国各地区间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差异,并采用刻画等产量曲线的方法揭示玉米生产中机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与肥料投入的替代关系,明晰各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ST-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中国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分析玉米生产成本节约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较高是导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悬殊的重要原因;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平均为0.568,其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过低;从区域分布看,成本效率呈现西北和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从不同投入要素看,种子和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节约潜力更大。因此,应综合提升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