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处理后,测定苜蓿根系在整个越冬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苜蓿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后根系MDA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着温度的回升而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则随温度的大幅下降呈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和寒冷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翌年又随苜蓿返青而有所提高。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酶活性表现为混播高于单播。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发现各处理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Wega7F+无芒雀麦、Wega7F、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驯鹿+无芒雀麦、驯鹿、敖汉+无芒雀麦、敖汉。[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苜蓿抗寒育种及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灌溉条件下,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苜蓿+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苜蓿+猫尾草(Phleum pralenss L.);苜蓿单播;苇状羊茅及无芒雀麦单播等处理的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与一种禾草混播比禾草单播显著增产。单播一种禾草产量很低不宜采用;建立打草人工草场,以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为好,建立打草和放牧兼用草场,以苜蓿+苇状羊茅为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播种当年紫花苜蓿根茎和根系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方法】对播种当年2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颈和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和根系特性差异显著.将24个紫花苜蓿品种根据不同苜蓿根颈和根系特征的聚类分析分为5大类,其中第Ⅳ类,为根颈分枝数较多、根颈分枝直径较粗、主根较粗、侧根着生距根颈较远、主根鲜质量较高的苜蓿品种,是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达4 500~5 200kg/hm2的苜蓿品种,包括‘三得利’‘皇后’‘巨人201T’‘驯鹿’‘斯贝德’和‘公农1号’.播种当年‘公农1号’和‘皇后’的根颈分枝数最多,且有较大主根直径和根鲜质量,是适宜科尔沁沙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而‘WL363’‘WL168’‘WL319’则相反.【结论】苜蓿根颈分枝直径与越冬率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作为鉴定苜蓿品种越冬率高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北方高寒地区对紫花苜蓿越冬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越冬前后苜蓿根系为试验材料,于2013 年10 月15 日、10 月30 日、11 月15 日、2014 年3 月30日、4 月15 日、4 月30 日挖根采样,-80℃冰箱保存,并于2014 年春进行越冬率调查。通过测定6 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越冬前后可溶性糖、全氮、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公农1 号’和‘草原3 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 在越冬最冷月(11 月)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龙牧806’和‘Wega7F’,均具有较高的抗寒能力,而‘敖汉’和‘WL319 HQ’的各项指标略低,抗寒能力较弱。供试的6 种紫花苜蓿在佳木斯地区整个越冬期间其抵抗严寒能力大小为:‘公农1号’>‘草原3号’>‘龙牧806’>‘Wega7F’>‘敖汉’>‘WL319 HQ’。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采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1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低温处理,4℃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蒋慧  于磊  马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0-102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对青贮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即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以50%+50%、60%+40%和70%+30%比例混播,分析各处理青贮材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丁酸、乳酸和总酸的变化,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单播苜蓿相比,混播可以显著降低青材料的pH值(P〈0.01)、NH3.N/TN值(P〈0.01)和丁酸含量(P〈0.01),有利于保存青贮物的营养成分。混播还可提高青贮产物中乙酸、乳酸和总酸的含量(P〈0.01),从而提高苜蓿青贮品质。[结论]以混播处理A(苜蓿50%+无芒雀麦50%)效果最好,pH值,NH3-N/TN的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和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一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 ℃低温处理,4 ℃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方法]在青岛地区采用蚜情指数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蚜性评价。[结果]蚜情指数法所确定的不同抗性品种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品种之间的抗性。将32个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分为5类,即南澳、Baralfa 421Q、TG4 CW044026、新牧2号、无名4、Bar003 A12-3136F12、天山苜蓿、WL319HQ和Baralfa 321Q为高感品种;无名3、WL525Q、新牧1号、加拿大为感蚜品种;赛迪10、甘农4号、TG3(CW0530)、敖汉苜蓿、三得利、WL323、无名2和WL343为中抗品种;赛特、Millionaire、5S43、甘农1号、公农1号、无名1、TG7 CW2883、三得菲和中牧3号为抗性品种;而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高抗品种。[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以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主、适合在青岛地区种植、具有抗蚜性的19个抗性品种,为科学利用优质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可溶性糖对植物的抗冻性存在着积极的影响。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禾草混播对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苜蓿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按豆禾间行比例1∶1(B1)、2∶2(B2)、1∶2(B3)和2∶1(B4)混播,并在初霜后测定不同混播处理牧草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豆禾间行比例2∶2混播处理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1∶2和2∶1混播处理,1∶1、1∶2和2∶1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苜蓿与虉草混播后,不同混播比例的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单播虉草。3种禾草中,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综上所述,豆禾间行比为1∶1及1∶2混播处理中苜蓿及禾草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考虑苜蓿的耐寒力往往弱于3种禾草,又以间行比1∶2混播的处理为最佳选择。研究为当地苜蓿与禾草混播草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苜蓿转基因在抗逆、抗生物胁迫、改良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苜蓿转基因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苜蓿转基因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苜蓿种子检测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皿内吸水纸法培养和 PDA平板培养法 ,对苜蓿感病品种 80 3种子洗涤离心检测、种子内部检测 N和幼苗检测到的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 ,明确了其带菌种类和病原存在部位。用 9种药剂、 1种生物制剂处理 ,采用纸碟法、浸种法和室内盆钵法进行试验 ,筛选出四种最佳的种子处理剂及适宜的处理时间 ,初步探讨了各药剂、制剂对种子、幼苗的影响。还将各药剂对同“属”内不同“种”病原的作用差异做了比较 ,经分析得出药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与其作用的优势种群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根瘤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苜蓿根瘤菌资源生物多样性采集与保藏、苜蓿根瘤菌的田间应用研究、苜蓿根瘤菌固氮机理的研究、影响苜蓿根瘤菌固氮效率的主要因子、苜蓿根瘤菌结瘤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结瘤基因与结瘤因子、根瘤菌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苜蓿根瘤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浅评,提出广泛开展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筛选和培育建立各个苜蓿品种的高效共生固氮体系、开辟苜蓿根瘤菌溶磷和分泌生长激素的研究是目前苜蓿根瘤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22个紫花苜蓿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要求,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所2003年对22个紫花苜蓿新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以期为紫花苜蓿在闽北地区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燥条件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节能型牧草四重滚筒干燥机各参数在烘干过程中对苜蓿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以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消化干物质(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喂价值(RFV)、感官评价等作为品质检测指标确定干燥过程中各参数范围。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喂入量、滚筒转速、热风流量均对降水速率和苜蓿品质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干燥速率、干草品质以及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了单因素较优水平:喂入量35 kg.min-1,滚筒转速12 r.min-1,风机流量60%。  相似文献   

16.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比较了引进的 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产草量、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方面和国内品种中苜 1号的差异。结果表明 :4个引进品种的各种性状均高于国内品种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其中 78- 1鲜草及干草产量高 ,叶量丰富 ,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高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经济效益好 ,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苜蓿基因组DNA的RAPD指纹图谱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RAPD-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的多态性位点的RAPD引物。利用RAPD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的引物扩增条带清晰,具有5~10个多态性位点。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便捷地检测扩增的DNA多态性。从大量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RAPD引物,确定了180多个多态性位点。对几个抗寒苜蓿进行了RAPD分析,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用于苜蓿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8.
滚筒式牧草干燥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优化苜蓿干燥机结构参数,提高干燥机性能,在自行设计的滚筒式牧草干燥机上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喂入率、干燥温度和滚筒转速对其性能的影响,在喂入率为25~30kg·min-1,干燥温度为400℃,滚筒转速10r·min-1时,苜蓿最终含水率可达安全贮藏水分。研究还定量分析出各参数对干燥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出不同温度下喂入率与最终含水率的数学模型,为确定合理干燥机结构和作业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品种引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从美国引进的4种紫花苜蓿MHA1,MHA2,78,78-1和中国的中苜1号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种子发芽率、茎叶比、鲜干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性状以78-1表现最为突出,粗蛋白、粗脂肪、Ca,P含量高,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有较大推广价值。其余3种美国苜蓿品种在河南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