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基本弄清了25%蚜青灵防治甘蓝蚜的效果。结果表明:25%蚜青灵1000倍,药后2d,5d,8d防虫效果分别为100%,100%和97.6%,与2.4%铁沙掌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瓜蚜和桃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文 《新农业》2001,(11):40-41
瓜蚜 瓜蚜又叫棉蚜,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寄主较多,以瓜类和棉花受害严重,也可为害茄果类、豆类和白菜类.成蚜、若蚜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在瓜的叶背面、嫩梢、嫩茎上吸取汁液.如果瓜苗的嫩叶及生长点受害,则造成卷叶,严重时叶片卷成团,瓜苗停止发育,直至萎蔫;如果瓜的老叶受害,造成褪色、干枯死亡,使结瓜期缩短,直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人工培养肚倍蚜越冬世代初期,由于若蚜的抗逆能力很差,生产中常常造成90%以上的死亡率。笔者对若蚜的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蚜胎生出后2d内,4h直射光可导致全部死亡;接触到水珠或水膜后,若蚜不能脱水的表面张力,因体壁吸水而胀。  相似文献   

4.
5.
2.5%蚜快净与12%灭杀净防治苹果黄蚜田间对照试验表明:蚜快净1000倍、1500倍液的防效在95%以上,持效期在10天以上,防治苹果黄蚜优于灭杀净,是一种目前值得在苹果生产上推广使用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在早春青麸杨腑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曝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共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经SSR检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曝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病、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者与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ingⅡ型,经X2测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很接近,说明模拟后的各方程可用来描述瓢虫的功能反应.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三、四龄幼虫明显大于一、二龄幼虫.而且七星瓢虫对不同蚜虫的捕食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Howard的13种,含2种中国新记录和4种新种,提出中国短索蚜小蜂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1.
12.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以暗黑齿爪鳃金龟为优势种群,占蛴螬总虫量的84.4%,平均果荚被害率20%以上。蛴螬在花生地呈聚集分布型。越冬蛴螬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田间卵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低龄蛴螬发生在7月份。发生轻重与土壤质地,花生播期和7月上中旬降雨量,连续降雨日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大豆蚜、有翅蚜及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方法]采用棋盘式样点取样法对东北地区大豆蚜种群及其天敌昆虫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大豆蚜于6月中旬出现在豆田,9月中旬消失,大豆生长季内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有翅蚜在6月中旬出现,8月中旬开始迁飞到冬寄主越冬,并在8月末至9月初完全消失。有翅蚜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末、7月末至8月初和8月中旬。天敌昆虫在田间发生较早,跟随现象明显。[结论]大豆蚜及有翅蚜在大豆田共有3个发生高峰,天敌昆虫对大豆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角直缘跳甲1年发生1代,附着于盐肤木枝干上的越冬卵块于4月中,下旬孵化,幼虫群聚取食盐肤木幼嫩叶片,共3龄,末龄幼虫5月上,中旬老熟,转移至地面钻入表土层营造土室化蛹。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板诱捕的方法,查得青海东部马铃薯田间的迁飞蚜隶属3科,12属,19种,其中已知的主要种类有桃蚜、酸模蚜等14种。据观察,该地区薯田的迁飞蚜出现于5月下列至9月上旬,不同地区的迁飞期随海拔升高而相应推迟,虫种数也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红松落针病流行规律及最佳防治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东部山区人工红松林中,设置了10处固定观测点,对红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maximum)的流行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该病害于每年4月下旬开始显露病状,5月中旬开始落叶,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落叶盛期;罹病针叶落地后,很快出现子囊盘,于6月下旬开始开裂,7月下旬为盛期。子囊孢子飞散盛期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峰期为7月下旬;在距地面0.3至4.8m的空间范围内子囊孢子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子囊孢子的飞散与温度、湿度、降雨密切相关,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有利于子囊孢子飞散。用硫磺烟剂或代森铵液剂防治该病,均可收到良好效果;7月中旬为最佳施药期。  相似文献   

18.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19.
佛肚竹枯萎病病原鉴定为: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菌NectriaditissimaTul ,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semitectumBerk &Rav 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佛肚竹遭受冻害后,借风雨传播,从竹秆基竹节伤口侵入 病害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发病,3月上旬~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下旬停止蔓延 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经过5a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品种埃温斯在吉林地区4月中旬芽萌动,4月下旬完全展叶。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7月下旬结束,生长期92d,速生期5月中、下旬及6月下旬—7月上旬。地径生长期5月上旬至9月中旬,生长期143d,速生期6—8月份。8月上旬形成顶芽,10月上旬叶变色,10月下旬落叶。在吉林地区定植,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及适应性,生长良好。5年生植株开花结果率达60%以上,平均单果质量4.7g,比甜樱桃略小,比毛樱桃大3.6倍,与草原樱桃单果质量基本相近。每公顷产量与原产地加拿大基本相同。果实7月中旬成熟,比甜樱桃、毛樱桃晚,可弥补东北地区淡季水果市场水果供应的不足。埃温斯可以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推广栽培,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