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序等确定最简便有效的鉴定方法。【结果】4种接种方法均能鉴定黄瓜疫病抗感情况,但是鉴定效果差异显著。浸根法、喷雾法、灌根法接种合适浓度均为10~2个孢子/mL,操作复杂,接种效率低。菌块离体接种方法利用2 mm直径菌块直接接种于离体子叶背面,放置于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湿24 h即可观察表型,通过计算病斑大小快速鉴定瓜类材料的抗性;利用该方法对40份不同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鉴定,发现栽培黄瓜抗疫病材料极少,只有PE40、PE119、PE120、PE185等4份材料具有抗性,90%的材料均为感病或高感。【结论】菌块子叶离体接种法是瓜类疫病鉴定的快捷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诱孢,能够一次性鉴定数百份材料,且能够保存感病材料或中间材料,大大提高鉴定效率,为瓜类疫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处理的离体试验及田间对比试验,对离体鉴定技术应用于小麦抗叶部根腐病(H.sativum)育种的可行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证明:应用离体技术鉴定小麦叶部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同时,采用离体鉴定的方法对参试的2632份材料进行抗性评价,从中筛选出8份高抗和60份中抗的材料,其中17分来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1份来自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
辣椒抗疫病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简便有效地进行辣椒资源抗疫病筛选,对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疫病毒素离体叶片接种法、毒素灌根接种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毒素接种法鉴定结果与游动孢子灌根接种法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以作为辣椒抗疫病鉴定的有效方法,对大批材料进行快速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以嫁接在载体上的橡胶绿色树皮为材料,利用冷库摸拟平流低温鉴定品系的抗寒性,试验结果表明,己知高抗与中抗品系之间、中抗与低抗品系之间,寒害级别差异都达到极显著。将树皮冷库鉴定结果与离体芽条冷库鉴定结果比较,两者也达极显著的相关,与自然低温鉴定结果比较,两者也述极显著的相关。用树皮鉴定比用离体茅条鉴定,能节省5倍砧木用量,能提高鉴定品系数5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鉴定大白菜菌核病抗病性的简易方法,为大白菜抗菌核病育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白菜菌核病样病原菌为接种体,选用抗病品种15S261和15S94、耐病品种14S474和14S265及感病品种14S406、15S64和17S20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活体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离体叶片的接种时期、发病温度、接种部位及活体幼苗的接种时期、接种量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89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大白菜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苗龄为4叶期,最适宜接种部位为叶片正面,最佳发病温度为25℃;活体幼苗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量为直径5 mm的菌丝琼脂块,最适接种苗龄为3叶期。在89份被鉴定的大白菜种质材料中,23份材料表现抗病,38份材料表现耐病,21份材料表现感病,7份材料表现高感。【结论】离体和活体菌丝琼脂块接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大白菜的抗病性,其中离体菌丝琼脂块法更经济适用;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抗病和耐病材料,可用于抗(耐)菌核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鉴定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疫病抗性不同的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的离体叶接种浓度、发病温光条件及叶位对抗性鉴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鉴定技术,即在辣椒初花期至始果期以自生长点倒数的第4~6展开叶作为测定叶,用0.1 mL游动孢子2×104~3×104 mL-1接种,在25 ℃、光照(3 000 lx)12 h/d的发病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抗性鉴定效果.利用该鉴定法对38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并与喷雾法和灌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体叶法能有效地区分出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根据抗级划分,离体叶法的鉴定结果与两者的吻合率分别为76.3%和68.4%.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利用粗毒素对离体小麦叶片进行抗根腐病鉴定,与用孢子悬浮液接种的鉴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粗毒素进行小麦抗根腐病鉴定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品种抗笥鉴定的时间,是一种快速、简便而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体叶片法,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混合菌株对49个马铃薯品种和13份马铃薯野生种种质资源及其后代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9个马铃薯品种中,7个品种表现抗病反应,11个品种表现中抗;13份野生资源材料中,2份材料表现抗病,1份材料表现中抗.说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抗病品种极少,而野生资源中具有抗性的也很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是品种抗病性鉴定能否成功及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通过对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叶片接种鉴定和自然条件下发病鉴定三种方法对15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进行抗霜霉病鉴定,鉴定结果用DPS软件进 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三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从中初步筛选出对霜霉病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的品种,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简单,快速,环境条件易控制,其结果可以反映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感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诱导发病的条件下,对28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从中鉴定筛选出4份高抗黄瓜黑星病的种质资源,9个抗黑星病黄瓜种质资源,与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用分子标记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部分材料再有针对性的做人工苗期接种鉴定,可以大大提高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获得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八角科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顶芽为研究对象,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调查了培养基组成及抗褐化剂对顶芽茎尖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春季萌动初期的顶芽是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组织培养的最适外植体材料;灭菌条件以0.1%HgCl2溶液处理6min为宜,而常规酒精表面消毒会影响外植体存活;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改良大量元素与有机成分)+1倍量抗褐化剂+2.0mg/L6-BA+0.5mg/LNAA,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改良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1倍量抗褐化剂+2.0mg/L6-BA+0.1mg/LNAA。[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孩儿莲"组培快繁技术的建立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八角科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的顶芽为研究对象,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调查了培养基组成及抗褐化剂对顶芽茎尖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春季萌动初期的顶芽是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组织培养的最适外植体材料;灭菌条件以0.1%HgCl2溶液处理6 min为宜,而常规酒精表面消毒会影响外植体存活;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改良大量元素与有机成分)+1倍量抗褐化剂+2.0 mg/L 6-BA+0.5 mg/L NAA,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改良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1倍量抗褐化剂+2.0 mg/L 6-BA+0.1 mg/L NAA。[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孩儿莲"组培快繁技术的建立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鹃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以东洋杜鹃花 (Rhododendron.L)的茎尖 (含茎段 )、叶片为培养材料 ,研究确定其合适的组织培养各因素条件。结果表明 ,1)由于杜鹃花生长在酸性条件下 ,底盐分浓度及高比值 NH4 + /NO3- 的基本培养基 K和 B适合东洋杜鹃 ;2 )最佳 p H值为 5 .2 ;3)诱导芽的最适外植体为 3~ 5月的顶芽 ,愈伤培养的最适外植体为嫩叶 ;4 )以K& B+2 ,4 - D(1) +6 - BA(0 .0 5 )和 K& B+6 - BA (0 .5 ) +NAA (5 )最适合培养愈伤组织 ,K& B+1AA (1) +2 ,4 - D(4 )对茎尖培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及其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为其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种抗褐变剂处理海南龙血树外植体嫩茎,开展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变试验;在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检测其对海南龙血树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海南龙血树嫩茎在0.1 g/L半胱氨酸(Cys)溶液中浸泡10 min后接种于含0.1 g/L维生素C(Vc)的培养基中,褐变率比对照(CK)低,仅20.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5%;适宜龙血树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为75.5%;适宜龙血树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4.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倍数为3.3.[结论]采用Cys和Vc两种抗褐变剂组合处理可适当减轻龙血树组培过程中嫩茎的褐变程度,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适当添加6-BA和NA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和丛生芽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获得青天葵组培苗。[方法]以青天葵的地下球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不同生长阶段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以MS+6-BA 5.0 mg/L作为初代诱导培养基较好;MS+6-BA 3.0 mg/L适合作为根状茎增殖培养基,根状茎用生长尖端增殖最好;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适合诱导形成球茎;球茎移栽后长芽率达到83.9%。[结论]利用青天葵球茎进行组织培养,可为大面积人工栽培青天葵提供组培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猴腿蹄盖蕨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以猴腿蹄盖蕨孢子为外植体,通过在组织培养中加入不同种类激素和NaH2PO4及活性炭,探讨了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mg/LGA3处理成熟孢子5min,孢子萌发速度加快;NAA、2,4-D、BA、KT四种激素中KT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BA和NAA次之。1/2MS,MS两种培养基中,1/2MS培养基孢子萌发速度快于MS培养基;NaH2PO4浓度以200 ̄300mg/L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苗;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炭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稻曲病菌的纯培养株,并对稻曲菌适宜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马铃薯葡萄糖和大米汁培养基最适合菌丝的生长;液体培养基中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最适合稻曲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光照对产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能够克服或降低洋桔梗组培苗玻璃化的最适培养条件,以YELLOW和PINK2个洋桔梗品种为试材,研究MS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蔗糖、活性炭及温度对洋桔梗组培苗玻璃化的产生和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6-BA、NAA对洋桔梗玻璃化芽的产生均有影响,玻璃化率随6-BA及NAA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适宜浓度的蔗糖对洋桔梗玻璃化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添加0.5 g·L~(-1)的活性炭及15 ℃的低温培养没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花卉组培苗水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培花卉组培苗存在的固定难、根系易收缩、植株易失水等问题,在水培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蝴蝶兰中进行水草、农用岩棉、花泥、海棉等4种不同基质固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卉组培苗水培生产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基质有利于水培成功,但是不同类型根系的花卉宜选用不同的固定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