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是现代园林景观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元素。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植物造景手法包括分景、借景、框景、对景等,其体现的应用理念为结合地域文化创造园林景观、在特定环境中塑造植物景观、根据立地条件营造特色景观等。结合某CBD庭院植物造景设计案例,借助园林空间艺术造景手法与其他造园要素巧妙融合,合理配置相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方冬季园林景观比较单一、变现力弱的状况,从植物、建筑、假山、水景、灯光等造景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造景元素在表现冬季园林景观时独特的魅力和形式,从而提示景观方案在满足四季景观需求时的注意事项,增强设计者对北方冬季园林景观表现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中唯一具有生命的重要元素。用植物个体或群体美来创造各种景观,是园林景观美化的重要内容。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一、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  相似文献   

4.
赵晶  陈月华 《绿色科技》2014,(9):164-166
指出了符合园林景观总体风格的植物景观设计是突出园林风格的重要元素,植物景观特点的形成是由气候地理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异地风格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形成的根本原因入手,以当下时兴的几种异地景观风格为例,从植物造景角度探讨了在我国营造异地风格园林景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园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重点对2009年修复后的古莲池植物景观进行分析,同时对修复后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旨在深入解析植物文化元素在古莲花池园林景观营造中的特有涵义,以期为今后园林景观的修整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夜花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景观类型,在适宜户外休闲的季节为人们提供了晚间静谧安详、健康舒适的空间。一些发达国家对夜花园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我国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本文作为一种探索,从人的感官体验出发,以夜花园的景观五感为基础,研究植物景观的形成特色,提出夜间五感中以视觉、嗅觉为主体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包括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的结合,以丰富夜花园的晚间景观特性。全文重点阐述了夜花园的植栽设计要点,可为园林景观中夜花园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自然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但人工气息十分浓厚;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城市和园林中。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将自然看作原材料,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强调用人工手段去改造自然。相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认为自然文化是永恒的主题,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进行适度调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恢复并展示国土的地域性景观类型。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使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园林景观作品,乃至一个地区的主...  相似文献   

8.
园林景观是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园林环境中的个体存在物,园林景观个体与环境的整体性之间存在个性与共性、变化与统一关系。作者通过达成园林景观环境整体性推衍出多重设计维度,涉及了以景观形态、界面、材质、装饰元素等为切入点的设计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彭涛 《广东园林》2011,(3):28-31
以广东省东莞市光大“天骄峰景”居住区为案例,介绍环境设计背景、园林景观构思、主体空间设计、植物配置及细部景观亮点等,探讨自然生态及节约型居住区环境与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植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对植物造景的功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灿 《广东园林》2011,(3):9-13
园林与诗文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园林意境经诗文点题而升华,同时也成就许多诗文佳话。文章以实例证明,诗文创作有助于提升园林意境并丰富园林景观形态,这是营造园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域广阔性和气候环境差异性,俄罗斯植物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地位,不仅是植物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和科普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艺术特色与活力的展示媒介。文章以俄罗斯10个著名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布局、科学研究、植物保护与展示、景观建筑4个层面探讨其地域特色营造方法,从区位交通、资源集聚、市民活动3方面分析其活力营造策略,旨在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代表着世界园林教育的先进水平,虽然仅有一百多年历史,却已为城市环境建设、自然生态保育、人居环境设计等方面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美国不同学校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可为我国探索和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提供参考。可借鉴的地方包括: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应加强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文化、人文历史、哲学、景观工程技术类的教学,重视实习,增加职业实践类课程并转变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4.
竹子作为传统的造景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其他植物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总结竹子造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竹子在园林功能、竹文化等方面比较研究,阐述了竹子造景的技术与方法,并提出了当前竹子造景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是城市园林造景不可或缺的元素,对郑州市紫荆山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得知:紫荆山公园共有水生植物11科23种,而常用的仅有荷花、睡莲、黄菖蒲、梭鱼草、蒲苇等少数几个品种;通过园林景观应用分析,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出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延续历史遗迹,科学合理的塑造滨水景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从人文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