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的生长性状能反映猪的生长速度,研究其遗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PIT1基因Msp I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PIT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DD、CD、CC基因型)的存在,其中PIT1基因DD基因型个体左乳头数高于CC基因型个体,且显著(P0.05)高于CD基因型个体,而CC基因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和100 kg体重日龄要低于DD基因型个体,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猪MC4R基因Asp298Asn位点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与兽医》2016,(2):23-27
采用PCR-RFLPs方法对杜洛克、长白、大白3个品种共569头种猪的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的Asp298Asn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7个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均以GA基因型频率最高,大白猪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G,杜洛克和长白则相反;在杜洛克中,GA基因型个体达100 kg体重日龄最短(P0.05),50~100 kg阶段的日增重最大(P0.05),100 kg活体背膘厚最薄(P0.05);在大白猪中,AA基因型个体达5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日龄最短(P0.01),50~100 kg、30~100 kg阶段的日增重提高(P0.01),100 kg活体背膘厚最薄(P0.05);长白猪不同基因型在所有性状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MC4R基因Asp298Asn位点确实与某些品种猪的生长性状显著关联,但在不同品种中,该位点的具体效应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冬杰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18-120
试验选择野家杂交猪(大白猪和野猪杂交)F1代猪群261头,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PRL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有效乳头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B型个体仔猪的初生重、30日龄体重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CC型个体的有效乳头数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冬杰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18-119
试验选择野家杂交猪(大白猪和野猪杂交)F1代猪群261头,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PRL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有效乳头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B型个体仔猪的初生重、30日龄体重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CC型个体的有效乳头数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 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特哈杂交羔羊(特克塞尔羊×哈萨克羊)Myostatin基因非翻译区域的多态性,探索不同基因型羔羊群的生长发育,对MSTN基因多态性与体重、体尺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2~6月龄时AG基因型个体体重、十字部宽和胸围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GG基因型个体(P0.01),AA基因型个体管围最大、GG基因型个体管围最小;在4~6月龄时AG、GG基因型个体体高、体斜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A、AG基因型个体管围均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说明不同基因型的羔羊生长发育有显著差异,基因标记选择可避免实际育种工作中表型选择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相对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早期选择、选择准确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该研究以633头美系大白猪和963头法系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fSHβ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均检测到FSHβ和RBP4基因存在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美系初产和经产大白母猪中,FSHβ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初产和经产母猪RBP4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然而,FSHβ和RBP4基因研究结果与现有报道不尽一致,其用于大白母猪育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猪产仔数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提高产仔数可以增加猪肉的产量,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美系大白猪(633头)和法系大白猪(963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ES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均检测到ESR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初产和经产母猪ESR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综合来看,ESR基因变异对美系和法系大白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以应用于大白母猪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TaqI-RFLP技术,检测了9个中国地方猪种、3个外来猪种和1个培育猪种的612个个体及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418头F2个体在MC4R基因D298N主效位点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了MC4R基因型与日增重、腹脂率及肩、胸、腰、臀部膘厚等生长肥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G等位基因在中国地方猪种、长白和杜洛克中呈高频分布,而大白和南昌白猪具有高频率的A等位基因;(2)GG基因型个体的胸、腰、臀部膘厚较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个体厚,GG基因型个体的240日龄重、至240日龄平均日增重大于A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高于AA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MC4R基因对猪生长肥育性状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直接测序检测PPARGC1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位点g.17949513GA在535头杜洛克猪、长白猪以及大约克猪中的遗传结构,并与达到目标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等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GC1A基因在大约克猪和金华猪背脂和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群体中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A等位基因。在长白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的是GG,而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中GA基因型的频率最高。GG基因型个体达到目标体重日龄低于AA基因型和GA基因型,平均日增重高于AA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PPARGC1A基因mRNA水平在大约克猪中显著高于金华猪(P0.05)。综上所述,PPARGC1A基因g.17949513GA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关联,该基因的差异表达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猪生长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泽塔-肌聚糖蛋白(SGC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惠阳胡须鸡生长性状的影响,以惠阳胡须鸡作为试验材料,从鸡血液中提取DNA,然后通过PCR-RFLP分析DLC-1和SGC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93日龄惠阳胡须鸡的DLC-1基因中GG基因型的体重与AA基因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GG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多16.68 g;93日龄惠阳胡须鸡的SGCZ基因中AG基因型的体重与AA基因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LC-1和SGCZ基因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对93日龄惠阳胡须鸡的体重无显著影响;但DLC-1基因中GG基因型、SGCZ基因中AG基因型的93日龄样本平均体重最大,比DLC-1基因中AA基因型和SGCZ基因中AG基因型的平均体重多49.62 g。说明DLC-1基因的优势基因型为GG基因型,DLC-1和SGCZ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为DLC-1基因中GG基因型和SGCZ基因中AG基因型,可作为惠阳胡须鸡早期基因型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G3072A位点在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对其与大白猪初生重和早期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的511个体中,IGF2基因在该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AA、AB和BB基因型均有分布,且大白和长白猪群体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而杜洛克猪群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测序结果显示,等位基因A和B分别对应于核苷酸A和G,在A等位基因中,有(AG)二核苷酸的插入。关联分析表明,在大白猪群中,AA、AB和BB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21、28和70日龄体重以及从出生~21日龄、21~28日龄、28~70日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1)。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NCAPG-DCAF16基因区域在德州驴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而得到显著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德州驴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DNA混池测序技术对NCAPG-DCAF16基因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基于DNA混池测序结果,运用质谱分型技术对227头德州驴群体中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型与初生、3月龄、6月龄3个时期相关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通过DNA混池测序发现,NCAPG基因上的SNPs位点包括第9内含子上rs1(T>C),第11内含子上rs2(A>G),第19内含子上rs4(C>G),第8内含子上rs5(C>G);DCAF16基因第2外显子发现一个同义突变,即位点rs008(A>G)。2)初生时期的关联分析显示,rs1位点基因型CC个体的平均尻长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3月龄时期各基因型的表型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6月龄阶段,基因型为TT个体的平均胸宽与CC个体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T和CT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管围均显著高于CC个体(P<0.05)。3)rs4位点的关联分析揭示了GG基因型个体在初生时期的平均胸深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3月龄时期各基因型之间的平均表型值无显著差异(P>0.05);CC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平均胸宽和管围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4)rs008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初生时期的表型值无显著差异(P>0.05);AA、GA基因型个体3月龄时期的体重、体高和尻高都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AA、GA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体高和胸围都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个体间的胸深、尻高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GA基因型个体的尻宽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P<0.05)。5)根据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rs1、rs2、rs4和rs5的组合基因型在德州驴群体中有5种。关联分析结果揭示了TTAACCCC组合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平均胸宽显著高于CCGGGGGG组合基因型(P<0.05)。综上,德州驴群体中NCAPG-DCAF16基因区域5个SNPs位点对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rs008位点与德州驴体重、体高等重要生长性状极显著相关,可用于德州驴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德州驴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磷酸酯转移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基因第4内含子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位点具有2种等位基因A/a,F4、F5、F6各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172/0.5828、0.4155/0.5845、0.4309/0.5691。取不同基因型纯合子样品进行测序,共发现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其有3个突变为转换,1个为颠换,多态位点分别为1085、1192、1286和1305 bp。应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初生重、45日龄体重、4月龄体重及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管围、背膘厚)的影响。结果显示,F4代各性状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F5代Aa基因型个体初生重及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与aa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6代aa基因型个体4月龄体重及Aa基因型个体6月龄管围都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aa基因型个体6月龄体高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另外,Aa基因型的雌性个体对初生重及膘厚性状的影响较AA基因型高(P<0.05);Aa基因型雄性个体对管围性状的影响较AA基因型高(P<0.01)。研究结果提示猪PLTP基因Aa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该SNP可能是改良猪经济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GH基因+146~+652 bp序列Apa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达100 kg日龄、眼肌厚、背膘厚及第1~4胎次繁殖性能等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猪和大白猪GH基因+146~+652 bp序列Apa I酶切位点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2个群体在此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长白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第1~4胎次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体上符合ABBBAA的趋势;在大白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厚显著低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第1~4胎次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体上符合BBABAA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初步说明,AB、BB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瘦肉率和繁殖性能,对所检测的部分经济性状而言,AA基因型为不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分析了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3 072位点在大白、长白、杜洛克3个品种中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100 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A、G基因型,且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3个品种中A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低于G基因型个体(P0.05),而不同基因型间100 kg体重日龄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IGF2可作为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第10外显子Alu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1至第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且AA基因型都是其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AA基因型个体第1、2和3胎各繁殖性状均呈现出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在繁殖性能已经稳定的第3胎次AA基因型个体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断奶成活率比BB基因型个体平均分别高出0.31头、0.63头、0.02头、0.65 kg和0.4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利用ABI3730测序仪对宁夏盐池地区196只滩羊的Myf-5基因进行了基因型判定,共检测到AA、AC、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16 5、0.131 7、0.751 8;应用SAS软件对滩羊Myf-5基因与其4个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C基因型个体的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A、CC基因型个体(P〈0.01);AC基因型个体的9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A、CC基因型个体(P〈0.05);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初生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大白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685头大白母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并对其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个基因都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经产母猪NCOA1基因中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死胎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FUT1基因中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合并基因AAAA型和ABAG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BAG型个体的死胎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AAA型个体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AAG和AAGG型个体(P0.05)。由此可见,NCOA1和FUT1单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用其作为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