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雯  罗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9-17050,17053
选取我国1989~2009年的数据,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成灾面积对农业产值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两型"农业建设的重要障碍;农用机械总动力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建议: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化肥科技化施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开展农村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归分析法对1979~2009年影响我国农业产值变化的主要投入品要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用化肥使用量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有显著的贡献,农用机械总动力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有正的但不显著的影响,农药使用量在短期而言可促进农业产值增加,但从长期看,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相反,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对我国长期均衡农业生产总值则有显著的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伍国勇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55-4256,4269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2004~2008年我国农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作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资本、劳动力、土地及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总贡献达65.24%,贡献总额达73053.31亿元;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达38.30%,贡献量为42886.91亿元;农业机构总动力(资本)的贡献达25.41%,贡献量为28453.17亿元;土地与劳动力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0.16%和0.38%。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C-D生产函数对1995-2008年聊城市的农业生产投入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处于稳步增长阶段;耗电量、化肥施用量、灌溉量对农业产出的增长作用分别为7.74%、4.65%和3.29%;耗电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1,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尚没有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仍有潜力可挖;影响农业总产出的因素除了已选择的耗电量、化肥施用量、灌溉量3要素外,还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农业低碳发展制约因素的实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伦姣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138-2141
从农业生产投入角度,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湖北省1980~2008年间的农业生产增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湖北省农业总产值增长贡献显著,但也因此成为制约湖北省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确定湖北农业低碳发展工作关键切入点应放在合理施肥、生产模式创新及合理发展农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地域辽阔,是农业生产大国,但近些年农业产值却一直停滞不前。通过对该现象的深入分析发现农村存在着化肥品牌泛滥、对于化肥使用量没有准确概念、使用无节制等现象,所以笔者大胆提出了化肥使用量对于农业产值"负效应"的猜想,为此笔者选取了合肥2011-2016年农业总产值、化肥施用量、播种人口数以及播种面积作为研究变量,运用Excel、Eviews等数据分析软件重点研究了化肥使用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剔除无关变量、检验模型显著性等方法得到了农业总产值和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猜想并以此为合肥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高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苏北桃园土壤性状、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苏北地区种植露地桃树为代表的新沂市和种植设施促成桃树为代表的丰县为对象,调研2种栽培模式下的桃园土壤和肥料施用现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桃园土壤酸度呈现降低的趋势;设施桃园土壤盐渍化现象比较严重,露地桃园土壤肥力普遍偏低;桃园施肥不科学现象普遍存在,有机无机类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总体低.建议优化施肥结构,按需施肥.对于露地桃园,建议采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化肥施用要稳定目前氮肥施用量并控制钾肥施用量、改施缓释性化肥,可在减少化肥养分投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类肥料,改善土壤保肥能力,平衡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对于设施桃园,建议采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化肥施用时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可在减少化肥总养分投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类肥料,特别是生物有机肥,优化土壤性能,提升桃园土壤的综合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李争  杨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7-9118,9148
运用VEC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化肥、农膜及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户农地投入具有协整性,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户农地投入的增加,当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健全,农户会相应地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变化特点及防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5年来宁波市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成倍上升;化肥总用量变化较小,但单位耕地面积氮、磷施用量显著增加;居民生活产生的氮、磷量也持续增加;农业系统氮、磷剩余量逐年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物中氮和磷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肥施用对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的贡献相对下降,而畜禽粪便排放对农业面源污染物中氮、磷的贡献却明显增加.加强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削减化肥用量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解决这一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变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实现化肥减量目标。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2005-2015年的数据,采用因素分解法对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是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因,其次是播种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调整的贡献较小。但2010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提高的贡献在下降,种植结构调整的贡献在上升。分作物看,粮食作物施用强度提高和播种面积增加是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园艺作物施用强度提高和播种面积增加,传统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增长很少。分区域看,北方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施用强度提高,其次是播种面积增加;南方主产区播种面积增加和施用强度提高的累计贡献量大致相当。由此提出,促进粮食主产区化肥减量的重点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同时积极推广节肥型品种,促进园艺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毕节地区的化肥使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选取毕节地区2000—2014年的化肥用量和粮食产值数据,通过对毕节地区调查及查找相关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化肥的施用量变化与粮食产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该地区化肥用量与粮食产量存在弱相关关系。期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毕节合理有效利用化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设施瓜菜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设施瓜菜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的原因,提出了农药化肥减量思路与措施,并介绍了阜宁县设施瓜菜农药化肥减量增收效果,以期为设施瓜菜绿色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城镇化发展视角出发,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通过科学调查分析了耕地功能变化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城镇化与耕地功能相关性,探讨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耕地功能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随着城镇化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但其功能所发挥的价值却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而不断提升。相关性分析表明,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别、农业占总产值比重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这3个变量均相关。城乡收入差别扩大、农业占总产值比重下降以及化肥施用量增加等变化反映了耕地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总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条件、政策环境、经济因素、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影响粮食产量。选取安徽省1990—2012年影响粮食生产的7个因素,最初,使用前向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粮食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3个变量。其次,Johansen协整检验阐释了这3个变量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构造脉冲响应函数及进行方差分解得出这3个变量对总产量的贡献度为:粮食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以,增强农业工程的防灾减灾效果,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科学控制化肥施用量对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设施蔬菜上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基地、特色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扎实推进新型肥料和技术模式应用,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应用机制,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率先在设施蔬菜上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土壤质量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对广东省1987-2013年的化肥施用总量,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单位面积施用量、化肥施用强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1987年开始,广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农药施用量逐年递增,但增幅各不相同;钾肥和复合肥增长较多;化肥施用强度不断增加,2012年比1987年增长了2.87倍,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 kg/hm2)。广东农业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在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化发展初期、种植结构调整期和政策调整期,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及作用路径,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并构建“机械化水平-种植模式、农户收入-化肥施用强度”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机械化水平对每公顷化肥施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当地总体相对低水平的机械化程度相关;(2)农业机械化通过强化以销售为导向的种植模式增加化肥施用量;(3)农业机械化通过提高家庭总收入进而增加化肥施用量。从提升种植农户素质、加强科学施肥培训、完善机械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加快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进鄱阳湖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基于1990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对农业源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都对氧化亚氮的排放有正相关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最大,占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数字地球”大背景下,从国际视角认清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态势,找准其优势与劣势,采取积极对措,使我国尽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方法】 文章以我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我国与亚洲4国及亚州4国平均、欧洲8国平均及北美洲2国平均4个方面的9个指标,运用了统计分析、比较与综合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我国农业自然条件用水效率有待提升,化肥用量依然有很大减量空间;从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劳动就业条件看,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相对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虽大有改善,但公路密度、互联网网民比重及千人拥有移动电话量明显滞后,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营商环境和信贷融资便利度方面,虽进步速度最快,但距离一流强国还有较远距离。【结论】 我国农业应继续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研究,减少化肥施用量,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继续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产业化步伐,降低农林牧渔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比重,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来反哺农业;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以尽快提高公路密度和互联网网民比重等,提高农业现代化步伐;继续加快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使农业企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全方位提档升级,以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