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河北坝上地区以野豌豆属毛苕子和箭筈豌豆两个种9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物候期、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状况比较,筛选适宜雨养旱作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绿肥作物及品种。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天数为91~106 d,均能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进程。毛苕子的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植株氮含量低于箭筈豌豆,磷含量和钾含量高于箭筈豌豆;毛苕子的氮积累量和磷积累量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钾积累量高于箭筈豌豆。9个品种中,土库曼苕、腾选苕和广西金洲苕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较高,干物质产量在3908.14~4043.95 kg/hm2之间,氮积累量和钾积累量分别达122.50 kg/hm2和107.50 kg/hm2以上,磷积累量在19.73~23.01 kg/hm2之间,表现为生产潜力高且能提供优质高产有机肥源,生产中可优先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2.
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祝高寒草甸区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秸秆、籽粒、叶片和全株中营养成分含量和热值的差异。结果显示,4617秸秆、籽粒和全株在成熟期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抽穗期;可溶性糖含量和热值在乳熟期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青永久12秸秆、叶片和全株中的粗蛋白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4632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乳熟期和成熟期。巴燕三号籽粒中的粗脂肪含量在乳熟期(4.95%)和成熟期(5.48%)均显著高于抽穗期(2.36%),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乳熟期(26.80%)和成熟期(24.11%)均显著高于抽穗期(12.14%)。87-6-21秸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4632籽粒、全株中的热值在乳熟期均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综合结果表明,抽穗期4617和4632秸秆和籽粒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87-6-21籽粒、叶片和全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青永久12秸秆和叶片、巴燕三号籽粒和4632全株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成熟期巴燕三号秸秆和叶片、青永久12全株和籽粒中的粗纤维含量最高;4632秸秆、87-6-21籽粒、4617叶片和全株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高于其他品种,87-6-21秸秆和叶片、4632籽粒和4617全株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野生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范彦  王琳  徐远东  秦晓鹏  彭燕 《草业学报》2009,18(3):255-259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脯氨酸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地下生物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3项可对红三叶抗旱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根据红三叶抗旱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估值(φK)得出材料的抗旱性排序为:瑞德(Red)>CQ5>CQ9>多丽(Dory)>CQ2>CQ4>CQ7>CQ3>CQ1>巫溪>CQ8>CQ6。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分析金川县牦牛血清和被毛的矿物元素含量,探讨肋数和年龄对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被毛矿物元素含量与血清中相应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二因素有重复试验设计,将32只公牦牛进行分组,按照肋数[14肋(n=17)和15肋(n=15)]和年龄[0(初生)~2岁(n=10)、3~4岁(n=11)、5~6岁(n=5)、7~8岁(n=6)]共分为8组。分别采集血清及被毛样品,进行矿物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肋数、年龄对血清中的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锰(Mn)、钠(Na)、锌(Zn)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肋数间无互作(P0.05)。2)肋数对被毛Ca、Cu、Fe、Mg、Mn、Na、Z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可影响被毛K含量,7~8岁被毛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对被毛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肋数间无互作(P0.05)。3)被毛Ca、Cu、Fe、Mg、Zn与血清中相应元素含量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 0、0.539 8、0.569 2、0.468 4、0.505 3,而K、M n、Na含量的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综合可知,金川14肋与15肋牦牛矿物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7~8岁被毛中的K含量显著升高;牦牛被毛、血清Ca、Cu、Fe、M g、Z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由被毛代替血清测定相应的矿物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地区7个饲草谷子品种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穗、叶片和全株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和大同37的茎秆、叶片和全株中粗蛋白质(CP)含量抽穗期显著高于灌浆期和成熟期(P0.05);赤谷16、张杂谷16、豫谷18和衡饲1号的茎秆、穗和全株中CP含量灌浆期显著高于抽穗期和成熟期(P0.05)。大同37的茎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灌浆期(P0.05),其它6个品种茎秆中的WSC含量均为成熟期最高;穗中的WSC含量7个参试品种均为成熟期最低;叶中的WSC含量7个参试品种均为抽穗期最低。7个参试品种全株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抽穗期最高。7个参试品种穗和全株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抽穗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综合分析表明,供试饲草谷子品种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穗、叶片和全株中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抽穗期张杂谷13号茎秆、穗及全株中的CP含量高于其它品种,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质较好;灌浆期张杂谷16和豫谷18全株中CP含量高于其它品种,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盐分胁迫会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影响,通过测定植物在盐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是评估其对盐害耐受能力的方法之一。以3个实用桑树(Morus L.)品种的绿枝扦插盆栽苗及其离体叶片为材料,分别用300 mmol/L 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观察与测定3个品种的扦插苗在盐胁迫下的叶片形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盐胁迫处理后3个品种扦插苗叶片的失绿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大10、金10、育711号。测定盐胁迫处理后4 d 3个品种扦插苗根、皮、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的根、皮和叶中的脯氨酸(Pro)含量均升高,且育711号和金10的增幅显著高于大10;育711号的皮和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金10最低,而在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金10最高,大10最低;育711号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金10和大10,而大10根和皮中的SOD活性相对较低;育711号和金10根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大10,而大10叶中POD具有较高的活性;育711号根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显著高于金10和大10。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大10扦插苗根和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为稳定,叶圆片失绿程度最低,而育711号不同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据此评价3个桑树品种对盐害的耐受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大10、金10、育711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9个不同牧草品种在盐碱地进行单播及2个混播处理,测定孕穗期(孕蕾期)和压青后不同牧草品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解氮)、速效钾以及pH值的影响,进而评价遴选适合在盐碱地栽培种植的牧草品种作为备选绿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品种均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甜燕2号+草原224饲用豌豆、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76倍、4.00倍、3.44倍和3.14倍;不同绿肥对土壤N、P、K的提高程度不同,以Nacre箭筈豌豆、草原224饲用豌豆、当地黑豌豆和当地白豌豆表现较好,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绿肥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等都表现较好。不同牧草在压青后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影响,但Savane毛苕子、新疆毛苕子和当地白豌豆压青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比较适合作为在盐碱地种植的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   

8.
以柑橘褐斑病高抗品种Lw8,中抗品种L2,高感品种Lw14为实验材料,通过孢子喷雾法使柑橘褐斑病菌感染柑橘叶片,研究接菌0d、1d、2d、3d、6d、8d、10d时,柑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酶和β-1,3葡聚糖酶(GLU)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前,两个抗病品种Lw8、L2中的POD、SOD、PAL、PPO 、GLU、CHT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CAT活性则与高感品种Lw14相近;接种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中SOD、POD、CAT、PAL、PPO 、GLU、CHT 7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但不同品种增加幅度不一致,除CAT外,其余6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抗病品种Lw8、L2增幅显著高于高感品种Lw14,且两个抗病品种一般在接菌3d内6种防御酶活性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而高感品种Lw14防御酶(除CAT外)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两个抗病品种滞后。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褐斑病菌后7种防御酶的活性动态变化与柑橘品种抗病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沼液施用量对大麦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大麦施用沼液的肥效及所生产大麦的饲用价值,设计N1-N10 10个处理水平以及空白和常规处理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大麦的生物量指标、产量指标以及全株饲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沼液肥施用量的增加,大麦生物量呈上升趋势,N8-N10与常规(CF)差异显著(P0.05);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N4-N10与常规处理(CF)差异不显著(P0.05);籽实中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成上升趋势,N8-N10处理蛋白质含量与常规处理(CF)差异显著(P0.05);总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N8-N10处理与其他处理(除N6、N7)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大麦整株饲用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呈现递增趋势,N8-N10处理水平则明显高于常规处理(CF),且差异显著(P0.05);植株中粗灰分平均含量上升,N10与其他处理(除N6)比较差异显著(P0.05);沼液施用达到N4水平(沼液含N量相当于常规80%)后,N4-N9处理内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N1-N8的RFV值高于100,整株饲用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沼液的施用利于提升大麦生物量、籽实和植株蛋白质含量,提示沼液肥在饲用大麦生产中替代化肥潜力巨大,利于大麦饲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桑树叶片不同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关系,2016—2018年连续3年以农桑14号桑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桑树生长季节7月上旬和9月上旬分别调查了春梢上叶片着生节位和叶片长度等6个叶片性状指标,及叶片质量等3个叶片质量指标,将叶片按其在春梢上着生的节位(从春梢基部向上数)分为9个小组:分组1(X 1),6~10节位;分组2(X 2),11~15节位;分组3(X 3),16~20节位;分组4(X 4),21~25节位;分组5(X 5),26~30节位;分组6(X 6),31~35节位;分组7(X 7),36~40节位;分组8(X 8),41~45节位;分组9(X 9),46~50节位。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X 1>X 2>X 3>X 4>X 9>X 8>X 5>X 6>X 7,即分组1的桑树叶片着生节位对其叶片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r>0.93)最大,其次是分组2(r>0.82),再次是分组3(r>0.74)和分组4(r>0.70),其它分组的桑树叶片着生节位对叶片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相对较小(r﹤0.70);(2)X 1和X 2、X 2和X 3、X 4和X 9、X 5和X 9、X 5和X 6组之间的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差异显著(P﹤0.05),X 3和X 4、X 8和X 9、X 5和X 8、X 6和X 7组之间的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进行园区采叶时,选择叶片应以春梢基部6~10节位的叶片质量为最好,其次是11~15节位的叶片,再次是16~20节位的叶片,最后是21~25节位的叶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以10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个燕麦品种均能够在试验区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生育期87~110 d。定燕2号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蒙燕1号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18号籽粒产量最高,坝燕6号次之,而远杂1号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定燕2号与坝莜18号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远杂1号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品种(P<0.05)。GL381粗蛋白含量最高,魁北克粗蛋白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坝莜3号,最低的是蒙燕1号。定燕2号粗纤维含量最高,坝莜3号粗纤维含量最低。远杂1号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魁北克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定燕2号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魁北克之外的其他燕麦品种(P<0.05),最低的是远杂1号。定燕2号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3号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3号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107.67,定燕2号最低。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张燕4号、坝莜18号和坝莜3号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研究表明,张燕4号、坝莜18号和坝莜3号适宜在土默特右旗及其周边地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果桑品种大10、红果2号、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盐分胁迫对果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为探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及西部盐渍化地区栽植果桑品种的耐盐性能评价依据。土壤低浓度盐分(0.1%NaCl)胁迫下,安杂1号和台湾72C002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均增加,并且即使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安杂1号幼苗叶片的Pn、Gs、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也下降较少,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表明安杂1号具有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大10在高浓度盐分(0.5%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的Pn、Gs、Fv/Fm、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该品种抵御高浓度盐分胁迫的能力较差。在盐分胁迫下,不同果桑品种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同,安杂1号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果桑品种,与大10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提示在果桑幼苗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高POD活性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酶活性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耐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怒江干热河谷牧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对引进的16个禾本科热带牧草进行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 16个牧草品种(品系)均能适应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气候。在产量方面,红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 Red)产量最高,干草产量达35 915.00 kg/hm2,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5个牧草品种(P<0.01)。其次是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cv.Reyan No.8)、热研9号坚尼草(P.maximum CIAT 9)、TD 58坚尼草(P.maximum cv.TD 58)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rachiaria brizantha cv.Reyan No.6),以上4个牧草品种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杂交臂形草(B.hybrid)(P<0.05),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0个牧草品种。红象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TD 58坚尼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等牧草品种饲草产量高、生长迅速、刈割再生能力强、抗旱性强,适宜在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姜秋水  沈华  谢丹 《中国饲料》2019,(19):79-82
为研究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级脂肪醇对青鱼(Mylopharyngodn piceus)生长性能、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规格整齐(1.25g左右)、活动能力强的青鱼1050尾,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T1)、2.5%C28(T2)、5.0%C28(T3)、5.0%C28-PZ(T4)、5.0%C28-PK(T5)、2.5%C30(T6)、5.0%C30(T7)、5.0%C30-PZ(T8)、5.0%C30-PK(T9)、15.0%C30-PZ(T10)的脂肪醇。预试期7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T1相比,T3、T6、T9、T10组鱼末重分别提高11.88%、11.87%、8.86%和11.02%,增重率分别提高17.01%、17.15%、15.13%和17.20%(P<0.05);T6组鱼饵料系数最低为1.84,与T1组相比降低7.54%(P>0.05),其余各组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水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和2.51%(P<0.05);与T1组相比,T4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21%(P<0.05);与T1组相比,各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T3、T7和T9组相比,T4和T8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与T1组相比,T6、T7和T9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43.93%、38.65%和50.26%;T3、T5、T6、T9组和T10组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38.97%、35.85%、41.51%、40.37%和40.89%。试验各组青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高碳醇2.5%C30、5.0%C28和15.0%C30-PZ能显著提高青鱼体增重及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不影响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营养组成,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4个苜蓿品种 HA-3、Ta、M8、Ja 无性系在大田蓟马持续为害后茎叶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受蓟马为害后,4个苜蓿无性系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消化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升高,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HA-3和 Ta 苜蓿叶片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M8和 Ja 叶片中的升高。在茎中,4种苜蓿无性系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 〈0.05);粗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显著低于对照(P 〈0.05)。HA-3苜蓿无性系在多个牧草品质指标中表现最佳,耐害性最佳,而 Ja 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水平对瘤胃pH无影响;第12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和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12组的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组(P<0.01),显著高于5和7组(P<0.05);2、3、10、11和12组总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和7组(P<0.01),显著高于5和9组(P<0.05),1、4、8组总酸浓度显著高于6和7组(P<0.05);11组乙酸/丙酸值极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6、7和9组(P<0.05),3、5和10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过瘤胃脂肪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  相似文献   

18.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酸性(pH值4.5)土壤下Fe2+对苜蓿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Fe2+含量在10~100 mg/kg时苜蓿生长正常,出苗率、株高、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地上及地下生物量不低于对照组(pH值6,Fe2+ 10 mg/kg);在50 mg/kg Fe2+含量下,苜蓿生长受到促进,各指标均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而Fe2+含量在100~200 mg/kg时,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出苗率、株高、叶片长度、单株叶片数、根长和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低于(P<0.05)其他处理;不同Fe2+含量下,苜蓿的叶片电导率、MDA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均存在显著差异,<100 mg/kg Fe2+含量处理下的根系活力、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显著高于100~200 mg/kg Fe2+处理,但叶绿素含量与铁离子浓度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菊芋耐盐生理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菊华  孙星  许斌  梁婷  刘明  缪建  赵耕毛 《草业学报》2018,27(6):120-127
本研究解析了菊芋耐盐生理及生态适应性的基因型差异,为菊芋抗逆品种筛选与生态建植提供了理论基础。试验以广适性品种河南品种(M1)和南菊芋1号(N1)为材料,设置低盐(100 mmol·L-1 NaCl)和高盐(200 mmol·L-1 NaCl)2个盐胁迫处理,观测了不同基因型菊芋品种的表观形态、抗氧化酶、内源激素等变化。结果表明:(1)盐胁迫明显抑制了菊芋苗期的生长发育,致使M1和N1品种植株矮化、根系发育受阻和干物质积累减少;(2)盐胁迫对M1品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T-Chl)的合成没有影响(200 mmol·L-1 NaCl Chl-a除外);而N1品种光合色素合成受阻;(3)低盐胁迫M1和N1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高盐胁迫N1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而M1品种较稳定(CAT除外);(4)低盐胁迫N1品种吲哚乙酸(IAA)含量相对稳定,但促进了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合成,M1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高盐胁迫N1品种IAA和GA3含量明显降低,ABA无明显变化;M1品种GA3含量增加,IAA和ABA含量相对稳定。不同基因型菊芋品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M1>N1),且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等内反馈调节机制,提高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全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和全株玉米(Zea mays)不同比例混合后对发酵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藜麦和玉米比为0:10 (T0)、1:9 (T1)、2:8 (T2)、3:7 (T3)、4:6 (T4)、5:5 (T5)、6:4 (T6)、7:3 (T7)、8:2 (T8)、9:1 (T9)、10:0 (T10) 11个组合进行混合青贮,对发酵60 d后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指标测定和黄曲霉毒素B1 (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T-2毒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青贮中,随着藜麦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粗蛋白呈上升趋势,乳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pH、氨态氮/总氮和霉菌菌落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霉菌毒素含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当全株藜麦添加比例达到70%及以上时,pH、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 <0.05),粗蛋白、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 <0.05),霉菌菌落数比其他各处理低1~2个数量级,霉菌毒素含量也明显下降。综上可知,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