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乳苗抛栽和手插秧、抛秧、水直播的干物积累与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经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之间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的正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乳苗抛栽干物质积累速度低,抽穗灌浆期至成熟期绿叶和茎鞘干重比例较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不同水稻栽培方式群体株高、叶片和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苗抛栽群体株高低于手插秧和抛秧,不同栽培方式株高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乳苗抛栽群体上层叶片比较平展,穗型比手插秧方式和抛秧方式小,各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水稻乳苗抛栽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的形成和研究概况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乳苗抛栽是介于直播和抛秧之间的一种新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水稻乳苗抛栽具有缓苗期长、分蘖消长平稳、成穗率高的生育特性;具有节约水资源、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优势;同时也具有易受低温冷害、基本苗不易控制、病虫草害难以防除等缺点。乳苗抛栽是适合某些地区的一种过度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稻增产4.85%,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与免耕湿润秧苗抛栽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水稻的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业学报》2022,(6):39-40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水稻乳苗抛栽研究概况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的研究概况、操作程序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乳苗抛栽是介于水稻直播和抛秧之间的一种新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谈水稻抛秧种稻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弯穗型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北方弯穗型水稻籽粒的充实状况,以辽宁省常规粳稻为试材,对稻穗中不同部位籽粒充实程度及其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饱谷粒内部存在充实程度差异,体现为至少可以分成密度>1.06,>1.04,>1.02等不同的充实组分;二次枝梗籽粒充实率较一次枝梗低,其中中、下部二次枝梗表现尤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空秕粒粒数和中部二次枝梗密度>1.06的籽粒粒数百分比在品种间变异较大;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变化规律一致;糙米率大小与籽粒充实度高低相对应,相同充实度籽粒糙米率弱势粒高于强势粒;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千粒重、每株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但相关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   

13.
以12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产量、生育后期生理性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平均产量列前3位的沈农9418、沈稻2号、辽粳454各产量构成因素多数较高,其余正常,说明其产量构成因素间彼此协调。而任何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偏低的品种,都影响其产量潜力的发挥。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成粒数的负相关极显,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光合作用的有关参数相关性不显,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应该在保证适宜的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前提下.增加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4.
陆稻主要性状的产量效应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 10个陆稻品种 10 0个单本株的 8大类 4 2个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单因素逐步回归、多元相关、通径与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陆稻产量的关键性状有 7个 ,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本株有效穗 (1) >主茎节间数 (2 ) >穗茎粗 (3) >一次枝梗数 (4) >始穗至成熟天数 (5 ) >实粒数 /穗 (6 ) >抽穗期下部花粉育性 (7) ,其中 (1)、(3)、(6 )为正效应 ,(2 )、(4)、(5 )、(7)为负效应。笔者认为陆稻选育的基本目标为“足穗、大穗、早熟” ,具体是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穗茎粗 ,主茎节间数、一次枝梗数中等 ,穗粒数多 ,小穗不育率低 ,结实率高 ;主茎节间数、叶片数适中 ,功能叶厚且狭短 ;生育后期进程快 ,早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已成为威胁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利用六角形开口玻璃房模拟日间增温,并用耐热高产品种龙稻21和热敏感优质品种龙稻1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增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设施能够实现日间平均1.2~2.6 ℃的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增温使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提高7.4和4.5 t·hm-2,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的。进一步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使龙稻21的产量分别增加1.2、3.9、0.8和1.1 t·hm-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能使龙稻18的产量分别增加1.5、2.5和1.8 t·hm-2。孕穗期增温导致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减少0.2和1.2 t·hm-2。各生育时期增产主要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不同耐热品种对增温的响应不同,主要受结实率的影响。同时也发现,增温对千粒重存在负向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温能够增加糙米率和精米率,而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导致糙米率、精米率下降以及垩白米率、垩白度升高。增温对稻米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未来如果高温出现在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危害较弱,而且还有部分有利作用。但如果高温发生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寒地优质稻谷的生产危害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对寒地水稻生育后期高温的研究和耐高温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灌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揭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系统,以武香粳14为供试材料,CO2浓度设正常CO2(Ambient)和高CO2(FACE,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施N量设低氮、中氮和高氮(150、250、350 kg•ha-1)3个水平,测定各处理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的灌浆进程,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结果】(1)FACE处理明显提高了低氮水平实测最终米粒重,稻穗上、中、下部米粒增重分别为11.1%、10.9%和9.4%,全穗平均增重10.6%,而对中、高氮水平下粒重的影响较小;(2)FACE处理普遍提高了稻穗各部位籽粒灌浆的相对起始势;(3)FACE处理明显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低、中、高3种施氮条件下,全穗平均增幅分别为32.9%、36.9%和40.4%,稻穗上部籽粒增幅高于中、下部籽粒;同时明显提高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低、中、高3种施氮条件下增幅分别为20.3%、25.8%和31.0%;(4)FACE处理总体上延迟了灌浆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的粒重增加,实灌时间缩短;从水稻籽粒灌浆阶段划分特征来看,FACE明显延长了灌浆前期持续时间,缩短了灌浆中期及后期持续时间。【结论】FACE处理提高了灌浆相对起始势、最大及平均灌浆速率,灌浆前期时间延长而灌浆中、后期时间缩短,总灌浆时间明显缩短,各粒位米粒重在低氮条件下明显增加而中、高氮条件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in the first internode from top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HPTH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HPTHR had more vascular bundles and a much bigger area of single vascular bundle, all vascular bundle, all phloem and all xylem in the first inter-node than Shanyou63. The vascular bundles had the similar load of spikelet number and sink capacity between the HPTHR and Shanyou63. The HPTHR had not only a larger sink but also normal grain-filling and sink-filling, high seed-setting rate and heavier panicle.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were the biological bases for the larger and heavier panicle of HPTH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breeding model of HPTHR wa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uper high-yielding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粳稻根系性状与植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粳稻根系总吸收面积、根体积、活性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和根数与产量相关显著,并且显著时期集中在孕穗期至灌浆中期。其中,总吸收面积在孕穗之后一直对产量起作用,根体积、伤流速度与活性吸收面积在孕穗至灌浆前期、根数与单株根系氧化力在灌浆期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而根干质量与总根长在水稻生长前期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小。根系主要性状与结实率,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粒数,一、二次枝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相关性较小,与有效穂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3个辽宁省新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的研究表明: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穗粒数、株穗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降低株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高产品种获取高产的关键。育种上在注重穗粒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同时,应把二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栽培上则应控制株穗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同时适当兼顾二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