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茄果类蔬菜内生芽孢细菌的筛选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辣椒、黄瓜、豇豆及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到内生芽孢细菌187株,其中拮抗菌28株。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显示,5个菌株ha-1 a、ha-15、ha-21、X9、X10对生产上常见的10种病原真菌和2种病原细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及平板-抑菌圈法,测定5个菌株分别在5种不同的培养基中抗菌物质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ha-21菌株在5种培养基中都能产生抗菌物质,PN是最适培养基;硫酸铵分离表明ha-21产生的抗菌物质为复合物,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上清液中的抗菌物质经121℃高温处理活性不变,对番茄青枯病仍有强烈的抗生作用。盆栽试验表明:ha-21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为88%,使出苗时间提前3~4 d。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地区快生豇豆根瘤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自不同土壤中的豇豆(Vigna unguiculata)根瘤中分离、纯化并通过结瘤试验筛选出14株豇豆快生根瘤菌,将其和来自其他种属的6个参比菌株的耐盐性、耐酸碱性、天然抗药性、碳源与氮源利用和质粒图谱分析进行了系统比较,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供试菌株的数值分类树状图谱.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土壤中的豇豆快生根瘤菌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在77%的相似水平上,快生豇豆根瘤菌与参比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中部分菌株的相似性与分离的土壤有关,而6株参比菌株则分别独立形成两个亚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嗜冷菌研究,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鲜乳为原料,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最佳培养基;分别测定各菌株的产脂肪酶活性,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结果]改良LA培养基为分离嗜冷菌的最佳培养基;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30株嗜冷菌(25株杆菌,5株球菌;17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高产脂肪酶的菌株有7株(4、6、9、12、15、16、17号菌株)。[结论]该研究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出7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合陕北黄土寡营养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筛选法与单菌丝顶端挑取法,对陕北黄土土样中的极端寡营养环境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硅胶薄层层析法,对筛选出的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从黄土中分离出18株极端寡营养环境微生物,从石样风化土中分离出2株极端寡营养环境微生物。其中由pH值为4的培养基中分离出8株菌株,pH值为10的培养基中分离出12株菌株。JDA-03、JDA-04、JDA-05、JDA-06、JDA-07、JDB-11、JDB-13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丰富,JDB-9、JDB-10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萜类物质。[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陕北黄土中特有的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培养基对金龟幼虫肠道内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初步鉴定,将分离获得的菌株接种于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基础盐培养基上,初步测定对肠道内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培养基中,淀粉-酪素培养基获得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次之,甘油天门冬氨酸培养基最差。对13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测序分析,初步鉴定这些微生物分属9个属,在分离筛选的菌株中随机挑选供试的28株菌株中,在以毒死蜱(浓度100 mg/L)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的菌株为8株,在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的菌株为19株,表明肠道中有一些微生物对农药有降解作用,其中对辛硫磷降解作用优于毒死蜱,说明在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时,毒死蜱防治效果可能优于辛硫磷。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舟山沿海潮间带底泥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分离放线菌、MR2A培养基分离细菌的效果较好,从7个采样点分离到的484株菌株中,82株为放线菌,331株为真菌,71株为细菌;其中154株菌株(31.8%)具有抗菌活性,有部分菌株有较广的抗菌谱和强抗菌活性,拮抗菌株主要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74.6%),抗革兰氏阴性菌(40.3%)和抗真菌(35.4%)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舟山沿海潮间带底泥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分离放线菌、MR2A培养基分离细菌的效果较好,从7个采样点分离到的484株菌株中,82株为放线菌,331株为真菌,71株为细菌;其中154株菌株(31.8%)具有抗菌活性,有部分菌株有较广的抗菌谱和强抗菌活性,拮抗菌株主要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74.6%),抗革兰氏阴性菌(40.3%)和抗真菌(35.4%)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内生真菌与长春花悬浮细胞互作奠定基础。[方法]从长春花茎杆韧皮部分离出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PDA培养基+长春花悬浮细胞的水提物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薄板层析检测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及发酵液。[结果]从常规PD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11株菌株,而从其他PDA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到内生真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的大型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其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没有检测到长春花生物碱。表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本身不能直接合成长春花生物碱,而可能对生物碱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结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9.
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得到了5株腐霉菌(编号依次为PA1、PA2、PA3、PA4、PA5),通过鉴定,PA1和PA5菌株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将所得5株菌株分别在PD培养基、PS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改良Fries培养基、Czapek-Dox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得培养滤液、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毒素除草生物活性最强,在供试的5株菌株中以PA1菌株所产生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PA1菌株在PD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虎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燕麦、稗草、藜7种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小麦有轻微药害,而对大豆安全。试验发现,PA1菌株产毒的适宜pH值为7.0,以培养5d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在10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所得粗毒素的除草活性要明显高于静止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青钱柳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挖掘植物内生真菌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青钱柳的枝、皮、叶、根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马丁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同时提取其发酵产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显色试验和薄层层析试验筛选出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试验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对分离得到的青钱柳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其分别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青钱柳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不同,其中根部分布的内生真菌从数量和种属上都占优势;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少、数量多,而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较多、菌株较少;抑菌试验共得到13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青霉属和链格孢属;并且筛选出7株菌株(PP03、PY01、PG11、PZ06、PY12、PP12和PP06)具有稳定的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Chinese sauerkraut and to improve acid production, 21 samples of Chinese sauerkraut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Northeast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isolated with a Man-Rogosa-Sharpe(MRS) culture. Sixteen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by combining both phenotype and genotype methods. After activation,the 16 strain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MRS medium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4%and then incubated at 37 ℃. The p H a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culture were measured. The activated strains were then mutagenized in a field of 4 KV/cm mutation,with dosages administered within 20 minutes and 30 minutes,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p H a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culture were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soup were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and the acid production of the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mutagenesis of the corona electric field.  相似文献   

12.
采用MRS培养基纯培养的方法从南阳酵子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的生长性能、产酸性能、人工胃液的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分别为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I-8发酵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产酸性能、人工胃液耐受性和耐胆盐性能最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MRS培养基从酸奶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用经典分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乳酸菌属。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为18 h;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18 h。该菌株生长速度快,产酸量高,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菌种。  相似文献   

14.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并鉴定天山雪莲菌酸奶中的菌株。[方法]以天山雪莲菌酸奶为材料,采用酸化MRS培养基、CaCO3分离培养基和YGC培养基,对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菌株分离,并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酵母菌特性及鉴定手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学鉴定。[结果]经过分离和鉴定,获得了干酪乳杆菌、过氧化醋杆菌、醋化醋杆菌、克鲁维酵母属酵母菌株各1株。[结论]天山雪莲菌酸奶中的微生物可产生一些重要的生物学活性物质,这些微生物可作为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6.
饲料玉米中优质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饲料玉米中筛选适合做青贮饲料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乳酸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测定其产酸效率;挑选出12株产酸率强的乳酸菌进行耐盐和耐酸能力的测定,并对其进行16 S rDNA鉴定。[结果]从饲料玉米中共分离得到44株乳酸菌,12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属于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且12株菌株都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能力。经16 S rDNA鉴定:A4、B9、B11、B12和B14为植物乳杆菌;A1、A2、A7、A11和B8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A8和A9为兼性肠球菌。[结论]从饲料玉米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鸡肠黏膜乳酸菌的抗菌能力及其对抗菌素的药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肉鸡空肠黏膜上分离到6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3株乳杆菌(R2、R4、R6),3株肠球菌(R1、R3、R5)。生理生化鉴定表明,R2为嗜酸乳杆菌;R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R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R1、R3和R5为粪肠球菌。产乳酸能力分析表明,培养至12h时R2产乳酸速度最快,到24h时R4产生乳酸浓度最高,为69.59mmol/L。在抑菌试验中,R2、R4对鸡大肠杆菌O1、鸡伤寒沙门氏菌O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和R4对治疗性抗菌素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添加剂用抗菌素二硝托胺、硫酸多粘菌素、氨苯胂酸、杆菌肽锌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 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该试验结果为饲料乳酸菌资源开发及饲料乳酸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酸牛奶乳酸菌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是鲜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高,有独特的天然香味,作为传统营养饮料被消费者广泛饮用.为进一步提高酸奶的品质,通过试验对乳酸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乳酸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酸牛奶生产工艺进行了跟踪研究,对不同的菌种配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