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蒙松138是以"松辽02-A21"为母本,以"华越前"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而成。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5.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4.15%。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5.6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1%,增产点数100%。适于在吉林省中熟稻区、内蒙晚熟稻区以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粮粳10号,生育期154 d,需≥10℃积温在3 000℃以上,在北方稻区属中早粳晚熟品种。2013~2014年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98.19 kg/667 m~2,较对照秋光增产3.1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0.45 kg/667 m~2,比对照秋光增产7.79%,增产点为100%。适合在新疆、宁夏、辽宁、吉林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化肥水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形成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运粳23号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优化肥水管理和常规肥水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形成与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优化肥水管理增加了直播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实产达619.5 kg/667 m2,比常规肥水管理增产44.5 kg/667m2,增幅达7.74%;优化肥水管理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控制主茎低位分蘖发生和促进中位分蘖成穗,降低了高峰苗数,提高了成穗率,促进了壮秆大穗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直播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江山市实施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单季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运用"水稻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灌溉"等技术,甬优9号最终产量达660.4kg/667m2,比对照田增产80kg/667m2以上,增幅14.1%。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品种上农粳2号在分蘖期分别施用15%多效唑、15%胺鲜·乙烯利和50%噻苯·乙烯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浓度对上农粳2号产量的影响不同,12 g/667 m~2 15%多效唑对上农粳2号有一定增产效果,随着施用浓度的不断升高,有效穗在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下降,导致产量逐步降低。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的处理对上农粳2号增产效果明显,主要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增加所致。50%噻苯·乙烯利随着施用浓度不断增加,水稻产量在增加,在浓度为100 m L/667 m~2处理时产量达最高。综合产量相关性状可知,在分蘖期施用50%噻苯·乙烯利100 m L/667 m~2或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水稻产量提高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214.7kg/hm^2,比对照垦稻10号平均增产11.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16.1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60.2kg/hm^2,平均比对照龙稻3号增产12.0%。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丽粳15号是以滇粳优14号为母本,凤香稻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集团法选育而成,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产量分别为530.7kg/667 m~2和628.8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4.59%和0.3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适宜在云南省1 8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禾田稻2号(代号松辽62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粳稻新品种。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9.0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6.1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7.1%。品质佳,整精米率74.2%、垩白度0.8%、直链淀粉16.4%,食味评价86分。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产量品质双优,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化开发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两段"育苗不同品种筛选试验,设置了垦稻10、松粳6号、哈99-774两段育苗试验处理,以当地品种莎莎妮常规栽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两段育苗均表现为秧龄长,秧苗素质增强,返青、分蘖、抽穗早。其中垦稻10和松粳6号品种熟期适宜,产量分别是652.3、635.6 kg/667 m2,较海伦市常规品种增产152.9、136.5 kg/667 m2,纯增效益225.2、195.7元/667 m2,99-774品系没能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特点,2014~2017年对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开展关键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理论参考。调查表明,北疆有9种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干腐病。病害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播期;主要病害因不同地区、年份、品种、栽培模式发生情况有差异;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重,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冬小麦品种新冬4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375万、300万、225万和150万株·hm^-24种种植密度,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条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穗长、分蘖穗小穗数、叶片SPAD值和Pn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225万株·hm^-2条件下最高,分蘖数、主茎粗、分蘖茎粗、主茎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立体匀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分蘖数、主茎粗、叶片SPAD值和Pn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茎粗和分蘖穗小穗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主茎穗长、分蘖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150万株·hm^-2条件下最高。立体匀播的小麦平均产量、穗数、分蘖数、叶片SPAD值和Pn较条播分别增加9.84%、17.68%、21.40%、7.52%和13.14%。综合来看,立体匀播较条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之配套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南疆花生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南疆花生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型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简称:降解膜)覆盖为处理、普通聚乙烯PE地膜覆盖为对照(CK),分析降解膜覆盖对花生试验区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降解膜的破损率随花生生育进程表现为6-8月较小(3%~14%),到10月收获期显著增大(29%).②降解膜处理的花生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③花生生育期内,降解膜覆盖0~30 cm平均土壤温度较CK高0.35℃,其中,膜下5cm、15cm和25cm分别较CK高0.38℃、0.39℃和0.27℃,但两处理间的平均土壤温度差异均不显著.降解膜覆盖0~3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较CK高2.08%,其中,膜下5 cm和25 cm分别较CK高3.39%和4.74%(p<0.05),而膜下15 cm的较CK低1.89%(p<0.05).④降解膜覆盖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6月和10月)、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cm)的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盐分、土壤容重以及土壤pH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PE地膜应用于南疆花生栽培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盐碱地单施及配施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常规施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3)与常规施肥+有机肥(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CK)处理之间对花生结果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T3处理的单株荚果数、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有效分枝数和产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13.09个、8.2cm、4.21 cm、1.49条和116.7%;T1、T2处理与CK处理之间对花生结果性状和荚果产量的影响也达到显著差异,但两个处理之间对各性状无显著影响.总之,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配施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花生间作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棉花//花生间作的主要碳排放环节,可为实现棉花//花生间作高产与低碳排放的协同效益提供有效参考措施.本文构建了碳足迹模型,按照全生命周期方法,核算了新疆棉花//花生间作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 表明:棉花//花生间作的净收益约为棉花单作的1.4倍、花生单作的1.2倍;棉花//花生间作的单位面积碳排放达4878.4 kg CO2-eq/hm2,较棉花单作降低10.9%、花生单作降低4.1%,但单位净产值的碳排放为0.4 kgCO2-eq/元,较棉花单作降低66.6%、花生单作降低29.6%.综合2种种植体系的净收益和单位净产值碳排放发现,棉花//花生间作可以实现高产出与低碳排放的协同效益,符合绿色、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我国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滑,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2018年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专家组的大量调研数据,通过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困境以及潜力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我国油料产业供给安全、更有效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研究分别以DW871为父母本,通过构建不同世代的群体对该品系的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辅以其它标记性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DW871株高性状为1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是存在修饰基因的影响,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DW871为适宜机械化或轻简化种植的中矮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生育后期水分胁迫下施氮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花育2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防雨棚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荚果充实期设置水分条件分别为充足灌水(W 0)、轻度干旱胁迫(W 1)和中度干旱胁迫(W 2),设置5个施氮(N)水平,即0kg·hm^-2(N0)、45kg·hm^-2(N1)、90kg·hm^-2(N2)、135kg·hm^-2(N3)和180kg·hm^-2(N4)。结果表明,W1N2处理下花生经济产量、全株生物量、籽仁和全株氮素积累量均达最大值。与其它氮肥处理相比,同一水分条件下适量施氮(N 2)处理增加花生产量,提高收获指数。花生各器官中来自于15N原子标记的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中度干旱胁迫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1N2处理(轻度干旱胁迫和施氮90 kg·hm^-2)处理下花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20年水稻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9—2018年水稻领域已发表的文献。结果表明,1999—2018年水稻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共计136384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位,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数量居前3位的期刊是《PLo SONE》《Pland and Cell Phys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这些论文主要研究学科是农业、植物学、食品科技等,研究热点集中于水稻基因组学、抗性、品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