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柑桔脚腐病是危害柑桔主干基部的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柑桔脚腐病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进行了21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寄生疫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其中毒力作用最强的是烯酰吗啉,EC50为0.2598 μg/mL;其次是唑醚-代森联、春雷霉素、丙森锌和多抗霉素,EC50分别为1.0476μg/mL、3.1074μg/mL、3.2056μg/mL、4.9501μg/mL。甲基硫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高达1713.833μg/mL,不推荐继续用于柑桔脚腐病的防治。这些药剂的筛选为田间进一步防控柑桔脚腐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扁桃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mydalina)引起的桃实腐病是为害桃树果实的一种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能筛选到对该病菌具有强毒力的杀菌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8种供试药剂对桃实腐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0g/L氟硅唑(EC)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770μg/mL;其次为125g/L氟环唑(SC),10%苯醚甲环唑(WG),300g/L苯甲?丙环唑(EC)和500g/L异菌脲(SC),它们的EC50值分别为0.2343μg/mL、0.2946μg/mL、0.4184μg/mL和0.4773μg/mL;70%丙森锌(WP)的毒力最弱,其EC50值达到2.1958μg/mL。根据毒力测定结果,我们认为400g/L氟硅唑(EC)可以作为桃实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对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的敏感性,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当地分离株(F447),通过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使用线性回归评估了两种药物对该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A. oligospora孢子萌发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分别为3.3770μg/mL和0.3283μg/mL,对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0206μg/mL和0.1005μg/mL。结果证明,不论是分生孢子还是菌丝,酮康唑对试验真菌比两性霉素B敏感。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抗菌肽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基因多态性,检测合成多肽的抑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确绵羊抗菌肽GNLY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对GNLY基因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GNLY基因多态性,推导其氨基酸序列信息合成功能区多肽,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MIC试验检测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利用MTT试验观察合成多肽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肾癌细胞(X786-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MIC试验中浓度250μg/mL的G16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7.82μg/mL的GS16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对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62.5μg/mL GC16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为明显;G22对4种细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多肽G16、GS16对癌细胞无抑制作用,G22和GC16对EC109、X786-0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mg/mL G22和1mg/mL GC16对EC109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21%和57.21%,对X786-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37%和81.87%。研究显示,合成GNLY多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6μg/m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2μg/m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μg/mL以下。 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橘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赛鸽用复方吡喹酮胶囊中吡喹酮和伊维菌素的含量.采用Nova-Pak C18柱(150 mm×3.9 mm,4 μm),以乙腈-甲醇-水(53:35:1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在此色谱条件下,吡喹酮和伊维菌素的分离良好,吡喹酮和伊维菌素分别在511~1 534μg/mL和10.1~30.6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进行测定,吡喹酮和伊维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8.3%,RSD分别为0.3%和0.6%(n=9).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赛鸽用复方吡喹酮胶囊中吡喹酮和伊维菌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绿僵菌(Nomuraea rileyi)和黑胸败血病菌(Bacillus sp.)为靶标,从泰山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家蚕病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放线菌BS-112。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理化性质、细胞壁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该菌株抗菌谱广,抗菌物质耐高温,在酸、碱环境比较稳定,抗菌物质粗提物对黑胸败血病菌和绿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9.53μg/mL和78.13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3μg/mL和156.25μg/mL,表明在较低浓度下即可达到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方法用200mg/mL吡喹酮透皮剂涂擦小鼠腹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时间点小鼠器官(肝、心脏、脾和肾)的吡喹酮浓度,分析其在各器官药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最高,脾和肾次之,心脏的浓度最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脾和肾脏c-t曲线,各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4min,Cmax分别为31.78μg/mL和7.87μg/mL,第二个峰值15min,Cmax分别为27μg/mL,11.1μg/mL。小鼠心脏的c-t曲线,有一个峰值3min,Cmax3.91μg/mL。结论吡喹酮透皮给药后,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高,达到了临床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是引起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两种主要病原菌。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拿敌稳(75%肟菌酯?戊唑醇)、扑海因(50%异菌脲)、世高(10%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70%甲基硫菌灵)、百泰(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5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有较强的毒力,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值依次为0.1439μg/mL、0.1502μg/mL、0.1795μg/mL、0.2640μg/mL和0.9466μg/mL;对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依次为0.0893μg/mL、0.2228μg/mL、0.1320μg/mL、0.4034μg/mL和0.7922μg/mL;杀菌剂翠贝(50%醚菌酯)则对两种病菌的毒力很弱,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分别高达7890.7μg/mL 和12881.0μg/mL。  相似文献   

11.
疟原虫作为一种侵入红细胞的顶复门原虫代表虫种,目前对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机制知之甚少。尽管疟原虫中蛋白质的基本或非基本性质越来越明确,但其功能和蛋白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抑制疟原虫入侵的机制了解不多。论文讨论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机制,介绍裂殖子入侵宿主红细胞的早期阶段及疟原虫入侵期间与宿主红细胞的平衡和相互作用,阐明当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时,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收缩系统提供动力,为研究疟原虫等顶复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疟原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病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此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感染率极高,所以建立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检测弓形虫病的技术有多种,其中以免疫学技术为主。虽然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其成本高,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并不适宜推广。近年来,通过对弓形虫表面抗原的大量研究,检测弓形虫病的免疫学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从敏感性差、操作复杂到现在的特异性强、快速简便,从单一抗原的检测到现在的多表面抗原的检测,无疑为检测弓形虫带来了新的思路。论文主要对检测弓形虫的ELISA、改良凝集试验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蛋氨酸(Met)是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氨基酸,其可参与机体内众多代谢途径,为动物提供甲基,合成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动物生长和毛发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日粮中必须添加适量的蛋氨酸才能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对毛皮动物,蛋氨酸还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和品质,所以蛋氨酸又被称为"生命性氨基酸"。本文综述了蛋氨酸在动物生长发育及毛发生长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蛋氨酸在畜牧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乔 《养猪》2019,(1):118-120
为了解大中型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采用ELISA方法对辽宁3个区域大中型猪场共7个场采集猪血清样品共270份进行猪伪狂犬病gE抗体和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gE抗体和gB抗体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5.9%和85.9%。其中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0和23.8%,猪伪狂犬病g 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5%、91.3%和81.3%。结果表明:大中型猪场的免疫措施得当,免疫效果明显,但还存在感染的猪只。区域一和区域三所采样的大中型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野毒感染,区域二的野毒感染率和免疫抗体水平均优于其它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为实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κ-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和B 2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5),但在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2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蒜素作为促生长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白羽肉鸡25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4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4%大蒜素,试验共进行42d,分析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结果:日粮添加2%大蒜素显著提高肉鸡采食量、体增重、末重及饲料转化率(P<0.05)。各组日粮对肉鸡的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2%大蒜素组胸肌重量最高(P<0.05),而4%大蒜素组胸肌重最低(P<0.05)。大蒜素组对肉鸡法氏囊和胸腺重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和4%大蒜素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脾脏重量(P<0.05)。日粮大蒜素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占比、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肉鸡饲喂添加2%大蒜素日粮生长性能参数最好,而4%大蒜素组最低,因此,肉鸡日粮中大蒜素适宜添加水平为2%。  相似文献   

17.
胰岛β细胞具有十分发达的内质网(ER),并且对应激非常敏感。多种原因都会使ER的稳态被破坏,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以及Ca^2+稳态失衡,进一步诱发内质网应激(ERS)。适度的ERS有利于恢复其稳态,过度的ERS会导致ER功能受损,并进一步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介导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生理及病理条件引发的ERS进行分析,探讨ERS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可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其发生与β细胞密切相关,例如β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功能缺陷都会导致糖尿病,并且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增加β细胞的数量或恢复其功能。论文对β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β细胞再生的依据,体外和体内已分化的成体细胞的新生,非胰腺细胞的新生以及其他内分泌细胞的转化,旨在为临床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兽药二维码追溯是实现传统兽药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通过在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全过程中实施闭环追溯,可以实现对兽药产品质量的高效把控和有效监管。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在生产环节二维码印刷、扫码入库出库和经营环节从业者自身素质、监督执法环节法律依据等多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并讨论了在新形势下,二维码追溯对兽药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以期为今后兽药行业发展思路和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动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发病率约为10%~20%,已发现IUGR严重影响子代个体生长发育,出生后会引起多种疾病,是国内外家畜繁殖中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IUGR,临床并没有高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产前预防为主。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的游离氨基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牛磺酸对胎儿及新生儿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孕期补充牛磺酸在预防IUGR患儿脑神经发育方面具有一定成效。论文对IUGR的发生和牛磺酸在各个系统预防IUGR作用与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牛磺酸预防IUGR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