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了浙江省白化品种白叶1号返白阶段和主栽品种龙井43的低温抗性。结果表明,常温(25℃)环境下,返白期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羧化反应效率Vcmax都只有龙井43的70%~80%,而APX、POD等抗氧化酶活力比龙井43高30%以上。低温(2℃)处理24 h后,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各项参数反而高于龙井43,同时其APX、POD、SOD活性也比龙井43分别高38.9%、33.3%、23.3%。说明白叶1号可能由于白化现象的产生,导致其抗氧化系统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低温胁迫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清除叶片H2O2累积,缓解H2O2造成的氧化胁迫及光合抑制现象,具备比龙井43更好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加锰处理对茶树锰含量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溶液培养方法对福鼎大白茶和槠叶齐茶树进行长期的加锰处理,探讨在锰胁迫条件下茶树对锰的吸收和累积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期加锰处理,福鼎茶树会表现出锰胁迫。在处理初期(50d)和处理后期(176d),各加锰处理的福鼎和槠叶齐叶片锰含量随培养液锰浓度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致,处理初期,槠叶齐各处理叶片中锰含量较福鼎高,而福鼎在处理中期(143d)时,除对照外,其他处理叶片锰含量均高于槠叶齐,平均增幅达3142.67mg/kg。在处理中期,部分锰处理的福鼎茶树叶片出现锰害症状,叶绿素含量急剧降低,嫩叶变黄,老叶变褐,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以及丙二醛(MDA)活性均反映了该时期加锰处理茶树处于胁迫状态,而槠叶齐较福鼎表现出较强的耐锰性,表明锰对茶树的胁迫与茶树品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取来自同一茶园且具有代表性的黄金桂、铁观音、祁门种、六堡茶、大红袍、槠叶齐、龙井43、白叶1号、中黄1号和福鼎大白茶10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直接进行微波干燥固样,通过水提法制备10个不同茶树品种的多糖,采用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层析、扫描电镜、测量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比较分析10个茶多糖的主要理化性质,并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水溶性的酸性糖蛋白,主要由糖醛酸、中性糖、蛋白质和多酚构成;10个茶多糖的单糖组分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白叶1号和龙井43与其他茶树品种在多糖的基本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中白叶1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整体表现最为优异。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的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茶树新梢生育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旱性不同的福鼎白毫和紫笋茶树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茶树叶片含水量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持续,叶片失水递增,叶片含水量福鼎白毫>紫笋;胁迫过程中茶树叶片认IAA和ABA含量不断增加,Zeatin含量不断下降,ABA含量变化与叶片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与叶片lAA含量呈线性正相关;队IAA/ABA比值随干旱胁迫的持续而下降,耐旱性较强的福鼎白毫下降幅度较紫笋大,ABA/ZT比值在胁迫过程中不断上升,其比值福鼎白毫>紫笋,这与茶树品种的耐旱强弱相一致,ABA/ZT比值的变化与叶片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茶树接种VA菌根(丛枝菌根)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茶树叶片接种VA菌根50d后,其叶绿素含量都高于未接种的。在光合有效辐射0~1200μmol/m2·s,接种VA菌根的茶树,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均有提高;而水分利用率前期快速增加,达到高峰然后下降;茶树叶片相对含水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片的自然饱和亏逐渐降低。接种VA菌根后,随着侵染率的增加,茶树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越少,脯氨酸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VA菌根能够提高茶树保护酶的活性,在生长到90d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高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增加幅度均比较小;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一直高于未接种的。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木薯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处理,研究华南205和华南8号木薯苗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SC8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或不低于SC205,而光补偿点(LCP)2个品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Pmax、AQY和LSP呈现下降趋势,而LCP却升高;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0~2 000 μmol/(m2·s)时,随着PAR的增大,2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先迅速升高后趋向平缓,胞间CO2浓度(Ci)则迅速降低后也逐渐平缓,而水分利用率(WUE)却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下,气孔因素是引起木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下木薯苗的光合特性受到限制,干旱胁迫下华南8号的光合特性和抗旱性要优于华南205.  相似文献   

8.
为解析灌浆期持续干旱对优质强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从旗叶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过程等方面分析其在灌浆期不同阶段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供应(CK)相比,干旱胁迫下花后10 d后小麦旗叶相对含水量下降,变化不显著,而POD、CAT和SOD活性升高,旗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显著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旗叶光合能力显著下降,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OD和SOD活性下降速度低于CK。灌浆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植株结实率、籽粒长宽、饱满度、千粒重等,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并减少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直支比,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由此可见,灌浆期持续干旱会降低小麦光合能力,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籽粒淀粉合成和积累,影响植株结实、籽粒发育和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试验从14份红花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旱品种(PI401470和PI401477 )和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系)(PI560169和川红1号),并以此4份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红花幼苗光合、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保护酶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红花品种(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抗旱红花品(系)的各光合特性指标降幅均低于敏感型红花品种(系)。干旱胁迫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上升,保护性酶SOD、POD和CAT活性也均呈升高趋势,且抗旱型红花品种(系)的增长率高于敏感型品种(系);抗旱型品种(系)MDA含量增长率低于敏感型品种。对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以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和CAT活性为第一主成分,以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为第二主成分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9.50%。  相似文献   

10.
铅污染对茶树生育及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耀平  康孟利  任明兴 《茶叶》2004,30(4):213-216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龙井43和浙农117两个茶树品种,进行了铅污染对茶树生育及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铅能促进龙井43的生长;浙农117在160mg/kg铅处理浓度下,初期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之后作用消失。浙农117在铅浓度160mg/kg时,净光合速率已受影响;龙井43品种在160mg/kg浓度条件下还会对光合作用起到促进作用,430mg/kg铅处理浓度下对茶树光合作用产生抑制;随着铅污染浓度增加,浙农117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均升高;龙井4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阐明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抗旱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抗旱性差异显著的4个水稻品种(籼稻扬稻6号和两优培九,粳稻旱优8号和镇稻88)为材料,以常规水层灌溉(CI)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对水稻产量、根系、叶片及籽粒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I相比,WMD处理下抗旱性较强品种扬稻6号和旱优8号产量分别提高6.90%和7.45%,抗旱性较弱品种两优培九和镇稻88产量分别降低7.28%和8.10%。WSD处理下,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显著下降,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产量降幅远高于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WMD处理下,扬稻6号和旱优8号复水后根系氧化力、根系与叶片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均较CI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两优培九和镇稻88上述指标则与CI持平或有不同程度降低。WSD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指标均较CI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根系活性强、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高、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强是抗旱性较强水稻品种的基本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10-5mol/L的6─BA可以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化酶及细胞保护酶活性,降低气孔阻力和MDA含量,减轻水分胁迫下活性氧对膜的伤害,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品种南农99-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α-萘乙酸对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抑制了大豆的生长,植株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的增长速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复水后大豆生长状况得到改善,植株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的增...  相似文献   

14.
3种类型油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芸薹属亚种间抗旱差异,选育抗旱材料,以3种类型油菜(甘蓝型油菜Q2、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 菜型油菜L14)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等生理生 化指标,研究3种类型油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三个不同油菜品 种抗旱指标存在差异,其叶片的总生物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 体交换参数呈降低趋势,其中新油9号的光合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小,Q2的光合系统受损最严重;根冠比、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呈升高趋势,其中L14的SOD、POD活性在所有植物中升幅最 大,干旱下分别为胁迫前的2.92、4.14倍。此外,3种类型油菜各有机溶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Q2和新油9号 积累最多的是脯氨酸(Pro),分别增至原来的12.37、6.60倍,L14则积累较多的可溶性蛋白(SP),增至原来的6.55倍。 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菜型油菜L14>甘蓝型油菜Q2。综上表明:油菜可 以通过生长调节、光合抑制调节、活性氧代谢调节和渗透调节4种途径共同作用来响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后,其自身也会作出一些适应性变化。本研究以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品种‘紫红龙’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其茎和根系生长量、茎含水量、气孔运动、叶温变化及叶绿素合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16周,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严重缺水)时,火龙果茎中含水量仍有80%(轻度失水);干旱限制茎伸长和增粗生长,而促进根系萌发和伸长生长;干旱下,气孔开放率、气孔开放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均降低;火龙果新茎比老茎对于气温的升高或者降低更加敏感,而干旱处理的火龙果茎表温度比对照高;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光合色素显著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变化。火龙果茎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和耐干旱胁迫能力;干旱下,火龙果的水分优先提供根系促进根生长,维持茎伸长生长,而增粗生长受抑制;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火龙果茎光合能力不会明显下降,在重度水分胁迫时才会显著影响其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冬小麦在扬花期对长期土壤干旱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西农979等7个品种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扬花期功能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根系活力,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期中度和严重干旱下,扬花期小麦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均不同程度上升,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则因品种不同表现不一。通过综合分析,7个品种中,晋麦47和小偃22抗旱性较强,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抗旱性中等,郑麦9023和郑麦36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土壤干旱对抗旱品种洛麦9133拔节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长卷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880-883913
为揭示冬小麦拔节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洛麦9133拔节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叶饱和亏、叶绿素a/b、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POD活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通过降低水势、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和蒸腾速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增强POD活性等生理上的变化以提高抗旱性,从而使其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干旱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干旱胁迫下不同茶树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相对较少。以黄金茶1号(HJC-1)、壶瓶山8号(HPS-8)和壶瓶山15号(HPS-15)等10个茶树品种(系)的一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对持续性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幼苗的表型、叶片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其叶长、叶宽缩短,叶片数减少,侧根数增多,植株矮化;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且叶绿素a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 1)。10个茶树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均受到光抑制,与对照组相比,Fo、Fv/FmFv/Fo值减少,而Fm值增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正常水分环境相比有所增加,除湘农1号(XN-1)外,其他品种(系)的增加量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耐旱性隶属函数值法比较得出,茶树HPS-8、湘农18号(XN-18)、湘农9803号(XN-9803)、湘农9810号(XN-9810)和湘农9809号(XN-9809)的抗旱能力较弱,HJC-1、HPS-15、XN-1、湘农9802号(XN-9802)和壶瓶山20号(HPS-20)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云南省9个主要栽培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通过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判别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云山’和‘云抗10号’的Pn和Tr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天生’‘宝洪’和‘十里香’的Gs显著低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昌宁大叶种’的Ci显著低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9个茶树品种的Pn差异较小,随PAR增大各品种表现出较大差异;Gs和Tr随PAR增大呈现2种变化趋势,‘香归银毫’表现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LA)在茶树幼苗响应干旱胁迫时对茶树叶绿素合成和荧光特性的调控机理,以舒茶早为试验材料,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喷施5-ALA进行处理,检测茶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进一步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外源5-ALA显著提高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