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含有硝化抑制剂DMPP的长效肥料ENTEC对三种野生蔬菜(苋菜、闭鞘姜、仙人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ENTEC对闭鞘姜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仙人掌干物质积累较尿素处理提高26%。②三种蔬菜生长过程中均表现为ENTEC处理下的最高生长速率到达时期推迟,干物质积累主要时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平衡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2%的尿素和5%的蔗糖作为外源氮、碳调控物质,在强筋型龙麦33和中强筋型克旱19两种类型春小麦的抽穗期叶面喷施,分别于喷施后5、10、15、22、29和36 d取样,测定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器官的干重,并于成熟收获后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后旗叶的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倒二叶的干物质积累降低,但籽粒灌浆阶段,旗叶和倒二叶总的干重趋于稳定,进入籽粒成熟期后重量急剧降低;穗下节鞘、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节鞘干物质积累量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比例逐渐降低。外源氮处理缓解了旗叶干重损失,促进了穗下节鞘和倒二节鞘的干物质积累,而外源碳处理反之。外源碳、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显著降低了无效小穗比率,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尤其是外源氮处理作用显著,龙麦33和克旱19的无效小穗比率分别降低了3.3%、3.7%,穗粒数增加了19.7%、8.4%,千粒重分别增加了2.7、1.4 g,外源喷施蔗糖、尿素使龙麦33和克旱19的单产分别提高了6.9%、15.8%和10.1%、16.9%。因此,外源氮、碳处理通过增加旗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穗轴单位长度干重,提高物质向穗部的输导能力,从而减少了无效小穗,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了籽粒产量,尤其是氮处理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地区不同行向、品种水稻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群体叶重、茎鞘重的影响较大,而对穗重的影响相对较小;东西行向有利于水稻群体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累积,直立穗型水稻采用东西行向比弯曲穗型水稻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置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肥时期的小区试验,研究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相比,在105 kghm-2氮量下,前氮后移处理(INM)分蘖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提高了5.6%、5.9%和21.1%;在135 kghm-2氮量下,这些指标分别提高了5.2%、13.1%和26.9%,干物质积累增加都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抽穗期单茎茎鞘重和抽穗后叶面积指数也有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抽穗期单茎茎鞘重、抽穗后20 d的叶粒比、以及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前氮后移在抽穗期具有适宜的叶面积,延缓了抽穗后叶片的衰老,改善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使水稻产量提高12.3%。  相似文献   

5.
施磷对长绒棉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长绒棉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呈现出苗期缓慢,蕾期逐渐加快,开花到结铃盛期积累最快,此后又渐趋于平稳,符合植物增长的"S"型曲线。干物质积累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表达,棉株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的时刻分别在播种后的83~90 d和97~103 d。增施磷肥,干物质积累高峰推迟,快速积累时期延长,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全生育期,处理间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前期以茎、叶营养器官为主,但增长缓慢,中后期以生殖器官为生长中心,而且增施磷使叶的积累比例下降67.79%~70.20%,棉子的比例增加14.89%~16.59%、壳的比例下降11.74%~13.52%、棉纤维的比例增加4.51%~10.07%。增施磷肥能增加单株铃数,处理间最多相差0.5个/株,是皮棉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抑制小白菜、菜心硝酸盐积累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深圳市郊某蔬菜基地进行了小白菜、菜心的硝酸盐积累试验,采用统计分析类数据挖掘技术对田间栽培、光照、施肥技术、采收时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在16种处理方案中,筛选出4种适宜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模式,研究发现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显著的因子依次为日照、采收时期、追肥次数和基肥比例,研究结果对抑制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钾肥类型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兴祥  尤春  霍鸿巍  董彩霞  王银官 《土壤》2016,48(3):475-478
选择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钾3种钾肥,在江苏沿海开展西瓜钾肥效果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类型对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钾肥可协调西瓜生长,避免茎叶生长过旺;与对照和其他钾肥处理相比,施用硝酸钾肥显著促进根系干物质积累,硫酸钾肥则显著促进茎部干物质积累;硝酸钾肥和硫酸钾肥显著提高西瓜单果重和产量;氯化钾肥处理西瓜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最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氯化钾肥处理有降低可滴定酸和提高Vc含量的作用。今后应从西瓜产量、品质和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评价施用不同类型钾肥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D1)、30 cm×12 cm(D2)和30 cm×14 cm(D3)3种密度水平,分析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方式下,对干物质积累、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整体作用效果表现为W2W3W1,其中W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实际产量较W3和W1处理增幅分别为5.05%和27.89%;W2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无效分蘖,明显提高成穗率,降低植株高度和倒3、4节间长度,但叶片生长速度慢于W3处理。各密度水平下,对抽穗后生物产量、茎鞘干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效果均以D2处理最佳;而D3处理的叶片生长快于D2和D1处理,并伴有增叶出现。灌溉方式与密度交互作用下,各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叶龄值、茎蘖数、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W2D1)效果最佳,与其它处理相比,实现了5.0~8.5%产量增幅,该处理组合的增产途径是粒叶比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物质积累多,形成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最终籽粒产量高。综合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模式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后期倒伏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2015年利用人工模拟方法开展冬小麦倒伏试验。在冬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后期3个时段均设定与竖直方向成30o(T1)、60o(T2)、90o(T3)3种倒伏程度和自然正常生长(CK)4个处理,观测比较冬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分配格局因倒伏时段和倒伏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与对照CK相比,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冬小麦倒伏造成茎和鞘干物质迅速向穗部转移,导致其干物质累积量迅速降低,叶片干物质发生改变略有滞后,同时受到光照不足和转移速率改变的共同作用,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茎、叶和鞘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规律;灌浆中后期倒伏造成冬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其减幅缩小。倒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表现为,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倒伏主要造成冬小麦不孕小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进而导致产量下降;灌浆中后期倒伏主要导致冬小麦千粒重减小,而穗粒数无明显变化。各处理冬小麦产量降低表现为灌浆初期最大、抽穗期次之、灌浆中后期最小。  相似文献   

10.
施用不同堆肥对小白菜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猪粪堆肥、中药渣堆肥和菇渣堆肥对小白菜根系生长、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小白菜根系鲜(干)重、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根系总长高于对照;(2)猪粪堆肥、菇渣堆肥处理小白菜地上部氮素积累量高于对照,中药渣堆肥处理小白菜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低于对照;(3)中药渣堆肥处理小白菜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对照,猪粪堆肥、菇渣堆肥处理小白菜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低于对照。通过试验发现,猪粪堆肥处理增加氮素供应可以促进小白菜根系生长,增加小白菜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其根系形态指标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较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低;含氮量低的菇渣堆肥、中药渣堆肥处理小白菜通过扩大根体积、表面积等来加强对氮素的吸收,根系形态指标与植株氮素积累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高。氮素积累量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极强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减量化措施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学农药减量下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及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杂草防治方式[浅旋耕作+常规除草剂用量(浅耕)、深耕耕作+减少30%除草剂用量(深耕)],副区因素为2种病虫防治方式[常规病虫害药剂用量(常规防治)、植物激活蛋白+减少30%病虫害药剂用量(喷施激活蛋白)],副副区因素为秧苗处理方式(未带药移栽、带药移栽),分析测定了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深耕下,分蘖期和灌浆期田间杂草株数和鲜重较浅耕显著降低,螟虫引起的植株白穗率也明显较浅耕低。浅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带药移栽或喷施激活蛋白后叶瘟病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在水稻干物质生产方面,病虫防治方式和杂草防治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积累,且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化率;杂草方式、秧苗处理和病虫防治3种方式的互作显著影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喷施激活蛋白后,齐穗期水稻植株的茎鞘干物质量增加4.0%~19.4%;深耕下,成熟期水稻植株的茎鞘干物质量平均增加7.1%,但在齐穗至成熟阶段的茎鞘干物质输出和转化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分蘖期和灌浆期杂草发生情况和叶瘟发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在深耕、带药移栽或喷施植物激活蛋白方式下,减少30%的病虫草害药剂用量后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通过深耕、带药移栽或喷施植物激活蛋白等病虫草害防治方式,能有效减少水稻的化学农药用量,实现水稻稳产增效。  相似文献   

12.
水肥配合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根系活性的影响,解释水肥配合下夏玉米养分吸收规律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变化特征。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养分积累特征和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植株全量N、K的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植株内全量N、K积累量以拔节-大喇叭口阶段最多,P素积累主要集中于抽雄-成熟阶段。不同生育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总吸收面积变化均呈单峰式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在玉米生长季水肥充足条件下,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植物体内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起主导作用。施肥促进了根系活跃吸收能力,养分吸收积累量增多;生育期灌水也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不同生育时期均以W2F1处理的干物质量和N、P、K积累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以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秸秆处理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杂交籼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株高、最高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主要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穗后比例和每穗总粒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反。生育后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每穗总粒数较秸秆离田处理分别增加10.9%、2.4%,而秸秆离田处理的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化率、茎叶物质的表观输出量和结实率较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加45.3%、60.3%、41%、1.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优组合为秸秆还田和施用N 150 kg·hm-2,最高实际产量可达到9 758.02 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杂交籼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时期出现在出苗后83~139 d。不同的氮肥运筹可明显影响到棉花氮素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以有机无机氮肥配施(N2+M)处理的氮素吸收最大速率较高,且其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棉株对干物质分配中心与氮素吸收分配中心一致。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32.11%~49.24%之间,N2+M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其它处理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中,N2+M处理产量达1890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5.
芦笋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芦笋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和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芦笋在采笋期干物质积累占全年总积累量的26.2%。嫩茎为该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中心,积累量占采笋期积累量的69.7%。母茎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占全年总积累量的73.8%,母茎为该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中心,积累量占这一时期积累量的70.9%。在各种矿质元素中,芦笋植株吸收钾最多,其次为氮。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例为3.33︰1︰4.77︰0.52︰0.23。钾在采笋期和母茎生长期的积累量基本相同;氮、铜、锌主要在采笋期积累;磷、钙、镁、铁、锰则主要在母茎生长期积累。根据芦笋矿质元素吸收特性提出了芦笋不同生育阶段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Logistic生长曲线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进行不同气候年型的模拟分析表明:干物质积累在拔节后到乳熟期呈直线递增趋势。增长速率最快时期在抽穗前后.呈单峰型曲线。在不同的气候年型下干物质累积量与降水量、日照时数、≥0℃积温的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干物质生长率仅在少雨年与气象要素呈显著关系,其它两种气候年型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披针形大豆鄂豆66为材料,在同一密度下设六种行株距配置,调查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变化情况和产量等,探讨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结荚鼓粒至成熟期干物质变化因行距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的鼓粒期,B、F处理比A处理高18.9%,B处理在成熟期比E处理高7.74%,比A处理高15.1%,A、D处理在整个生殖生长阶段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鄂豆66在45万株/hm2密度下,株行距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茎粗、有效荚数、单株干重、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67、0.922、0.927、0.909;B处理在六种行距配置中更能充分体现个体、群体优势,产量最高,每公顷为3 655.5 kg。  相似文献   

18.
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有机肥可以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时期,使玉米干物质总量积累速率最大的时刻推后1~3d,增加了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氮肥配施有机肥能延长氮素积累的旺盛时期,其中,N2+M处理氮素积累的旺盛时期△t分别比N0、N1、N2、N3和FP处理延长了6、4、6、1和7d,该时段吸N量比FP处理增加 0.25 g/plant,比等氮量的N2处理增加0.24 g/plant。播前施有机肥 30 t/hm2,在减 N 26.83%的情况下,玉米吸氮量比常规施肥(FP)提高 6.52%,氮素利用率达54.31%,高于常规施肥的 33.27%;玉米增产24.12%,比常规施肥增收2696元/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茎鞘及籽粒可溶性糖积累和转运的影响,揭示其与气候资源利用和产量的关系。  【方法】  大田试验采用“3414”施肥方案,供试寒地粳稻品种为东农427。在水稻分蘖至成熟的5个主要生育期,取样测定了功能叶片、茎鞘和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计算功能叶片、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积累转运量,以及水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果】  氮、磷、钾肥配施显著影响寒地粳稻产量,以N2P2K2处理最高。与N0P0K0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地上部各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和运转量均显著升高。花前功能叶片可溶性糖最高积累量出现在N3P2K2处理,花后出现在N2P2K2处理。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在各生育时期均以N2P2K2处理最高。功能叶片和茎鞘花后可溶性糖转运量均以N2P2K2处理最高。N2P2K2、N3P2K2处理生育期最长。各施肥处理光合有效辐射量 (PAR)、辐射利用率 (RUE) 和积温生产效率 (TPE) 均高于N0P0K0处理,以N2P2K2处理最高。由相关分析可知,各生育时期各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与PAR、RUE和TPE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功能叶片可溶性糖积累量对PAR、RUE和TPE的影响大于茎鞘。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鞘可溶性糖积累量对PAR、RUE和TPE的影响大于功能叶片。成熟期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对PAR、RUE和TPE的影响大于齐穗期和灌浆期。花后茎鞘可溶性糖转运量对PAR、RUE和TPE影响大于功能叶片。  【结论】  寒地粳稻各生育时期各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与光合有效辐射量 (PAR)、辐射利用率 (RUE) 和积温生产效率 (TPE)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花前功能叶片可溶性糖积累量对PAR、RUE和TPE的影响大于茎鞘,花后茎鞘可溶性糖积累量和转运量对PAR、RUE和TPE的影响大于功能叶片。充足的氮磷钾肥供应促进了水稻群体对光、温资源的捕获,提高了光、温资源利用率。而且,合理的养分供给还延长了生育后期的天数和功能叶片、茎鞘可溶性糖向籽粒转运的时间,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中,氮磷钾配比为150–120–80 kg/hm2(N2P2K2) 时,寒地粳稻产量和花后功能叶片、茎鞘可溶性糖运转量均最高,并且通过延长灌浆期到成熟期的天数进而延长整个生育期,进一步提高了光、温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济徐23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钾肥施用时期对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特性、干物质分配、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均可提高块根产量,基施增产幅度最大,为26.09%,封垄期追施次之,高峰期追施最小。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速率,基施和封垄期追施处理块根膨大前期增幅较大,而高峰期追施钾肥块根膨大后期增幅略高;基施处理显著降低全时期甘薯茎叶鲜重与块根鲜重的比值(T/R值),而封垄期追施处理显著降低生长中后期T/R值;施肥处理均可提高收获期块根干物质分配率,基施钾肥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基施钾肥处理钾肥产块根效率、钾肥收获指数、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基施钾肥通过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钾肥收获指数,降低T/R值,促进块根膨大,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