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警惕黑刺粉虱猖獗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以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为害茶树,并分泌蜜露状排泄物诱发多种(?)病(俗称乌油),不仅造成茶叶减产,而且影响茶叶品质和茶园管理。  相似文献   

2.
黄板诱杀是监测与防治茶园黑刺粉虱成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利用黄板对不同品种(品系)上黑刺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年消长动态,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色板诱集到的粉虱成虫数量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选 2号、中选3号和中选7号上黑刺粉虱成虫的发生数量显著低于目前茶区大面积种植的福鼎大白茶;2)在杭州黑刺粉虱成虫数量具有明显的4个高峰期,其中春季和秋季的虫口发生数量较高;3)色板在上午9:00~11:00期间诱集到的黑刺粉虱成虫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尤溪县部分茶园黑刺粉虱危害猖獗并诱发茶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以致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黑刺粉虱对茶树危害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黑刺粉虱无公害防治方法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台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橘刺粉虱、剌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南方茶树、花卉的主要吸汁性害虫。2005年,在山东省海阳市部分茶园形成危害,笔者通过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该虫在烟台地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茶树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刺粉虱、桔刺粉虱,是我国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并诱发煤烟病,严重发生茶园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幼虫刺吸叶汁,并招致煤病发生,严重为害茶树生长。据在无锡地区调查,局部地区茶园成片发黑,老叶脱落,茶芽不发,大部分茶区减产30—50%,高的达80%。为了进一步摸清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对象,采用田间调查该粉虱卵、若虫、蛹和成虫的方法,研究了该粉虱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2015—2017年间黑刺粉虱种群变动较大,黑刺粉虱卵至蛹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9月上旬;而成虫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其次则在9月上中旬。本研究表明每年5—9月是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增长较快的时期,生产上应用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该粉虱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幼虫固定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含有糖分,能诱发煤病。邵武茅岗茶厂有3000多亩茶园,1986年6月间有100多亩茶园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由于人力、气候等原因,至年底已蔓延到全厂茶园,为害严重,茶园一片乌黑,最严重的900多亩,平均每张成叶卵数达1108个,  相似文献   

9.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10.
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徐佐周,谢继金(浙江省台州地区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7000)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疲软,导致部分管理粗放茶园黑刺粉虱发生。黑刺粉虱以幼虫多在茶树老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引起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中下部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晴隆县茶树黑刺粉虱曾在1998年局部发生,1999年部分茶区成片危害,被害茶树中下部叶片诱发煤病,当年在5、6月连续用辛硫磷、乐果防治后,得到有效控制,以后的数年间未成茶园主要防治害虫。2010年,晴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再度猖獗,  相似文献   

12.
黑刺粉虱是闽东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发生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为更好地指导茶区开展防治工作,就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特年、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综防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体小,以幼虫固着叶背吸食汁液,使茶树生长衰竭;其排泄物能诱致煤病发生,使茶树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产、质量。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建立了黑刺粉虱的发生期预测式和发生量预测式,在闽东北地区验证,其准确率达90%以上;确立了动态防治经济阈值,一般为每叶6头。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幼虫的致病力强,并能寄生蛹,田间大面积应用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持效达2年以上。卵孵化10%—20%时使用25%扑虱灵,防效达80%—90%。研究表明:利用虫生真菌、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用),能有效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危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第二、三、四代幼虫分别在5-6月,7-8月,9-10月出现黑刺粉虱害虫又会拍诱煤病菌,使茶树一片乌黑、叶片枯落,枝消生长停滞,新芽少,如果防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采取预防和药物防治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预防措施;对发生局部黑刺粉虱枝叶剪除;对台州、重修剪的茶园,清园时对枯枝落叶进行烧…  相似文献   

16.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茶园里,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是最常见的刺吸为害的粉虱类害虫。本文介绍茶黑刺粉虱各龄期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相关防治要点,供茶农和农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4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黑刺粉虱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通过鉴定,表明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信息素诱捕器防治黑刺粉虱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黑刺粉虱寄生菌韦伯虫座孢在茶园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co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我省茶树主要害虫,近年来相继在邵武、福鼎、福安、寿宁等地发生、蔓延,为害面积达30多万亩。为了控制其继续发生为害,我们开展了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结合课题工作。进行了该虫寄生菌韦伯虫座孢(Aegerita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