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就贵州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特征以及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喀斯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RUSLE获取1999—2010年福建长汀县土壤侵蚀基础数据,选择坡度、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人口密度6个指标,利用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11 a间土壤侵蚀和生态脆弱性二者变化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与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性程度高,二者同期分布面积比例由微弱往严重程度减小,二者各等级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相关性;1999—2010年间,各侵蚀等级发生减弱面积比例达81.71%~99.80%,各脆弱等级发生减弱面积比例达43.96%~73.83%,土壤侵蚀程度降低,生态脆弱性减轻,11 a间生态环境恢复比水土治理难度大;随着各脆弱性等级转化程度的不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Ei)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区间,分别为[-95,+44]、[-147,-104]∪[+45,+126]、[-233,-149],其强度变化区间与脆弱度演化呈现高度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对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延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延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上以中度脆弱为主,其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4.87%,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差;微度脆弱最少,仅占7.55%;重度及以上脆弱程度占11.36%;轻度及以下脆弱程度占33.78%.延河流域极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靖边县、志丹县西部;重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安塞县西北部及子长县;中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安塞县东南部、延川县及宝塔区;轻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宝塔区东南部及延长县西北部;微度脆弱带主要分布在延长县东南部.延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程度依次减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性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坡耕地、裸地、荒草地脆弱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对青藏高原东南缘覆被交错带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基于气象、地形和土地资源数据选取9个评价指标,采取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优化组合的方式对青藏高原东南缘覆被交错带2010年、2015年及2018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展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各脆弱等级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轻度脆弱、微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主要受到土壤侵蚀、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气温等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分布为冰川冰川林地交错带林草交错带耕地草地林地;与2010年相比,2018年生态环境呈良性的变化趋势。这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内开展的高寒草地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已有成效,但仍需继续推进并完善环境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应 《现代化农业》2014,(11):27-29
<正>喀斯特环境是一种脆弱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之一,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土地退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从地形、气象、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索了1995、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特征与驱动力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升高,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尺度上看,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梯度带上,极高海拔地区(≥4 500 m)和高海拔地区(3 500~4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中高海拔地区(2 500~3 500 m)、中海拔地区(1 500~2 500 m)和低海拔地区(1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研究区内9个县市2005年生态环境情况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壤容重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差异性不显著;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是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环境复杂且生态功能重要的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2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模型定量评价2005—2015年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和统计,进而得出其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内生态脆弱性地区差异显著,上游生态环境较好,中游次之,下游较脆弱,河流流经地区比河谷两岸脆弱性低;流域内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各脆弱性等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中度、潜在、重度和极度;2005、2010、2015年的3个研究时段内,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EVSI)分别为2.53、2.55、2.38,先略增长后减小,再加上极度脆弱面积持续减少,可见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龙从霞  左太安  苏维词  游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48-19851
在阐述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S技术在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数据调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生态环境3D模拟与分析、生态环境预警分析以及生态环境信息传播6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等3个层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基于模糊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易诱发旱灾且恢复力差,9个脆弱性分区中,有6个严重分区,3个中度分区;用4个典型指标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与这4种因素都有关联性,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地表水资源量GDP人口喀斯特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贵州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文因素的作用,正逐渐弱化着喀斯特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因子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各种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差异尤为明显,制约着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研究区的脆弱生态特征和主要生态因子入手,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相关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来确定指标和权重,以算得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为基础,把河池地区划分为轻度脆弱类型、中度脆弱类型区、强度脆弱类型和极强度脆弱类型四种生态类型,针对各生态脆弱类型的特征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岩溶生态敏感区石漠化演变及治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漠化是当今我国岩溶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定量化地分析桂西南岩溶生态敏感区石漠化演变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全面系统地对区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的石漠化治理经验进行剖析,旨在为我国岩溶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区多环境下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不同生态区的多种气候和土壤环境以及自然病害压力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为选育广适型优良自交系探明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以黄改群和改良Reid群的5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不同生态区多环境的种植鉴定,以开花期、株型、抗病和产量性状分析为基础,筛选优良自交系。【结果】结果表明,同一个自交系在不同生态区多环境下开花期、株型、抗病及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是筛选综合性状优良自交系的基础。通过开花期、株型、抗病及产量性状的综合分析,筛选出综合表现突出的自交系京457和京917;自交系京931株型、抗病、产量及其稳定性表现突出;自交系京332和京337开花期、株型和抗病性表现突出。【结论】不同生态区多环境下鉴定是筛选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农业工程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土地整理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同时注重整理区生态环境改善,构建一种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的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结果表明,融人生态理念的土地整理,提高了整理区粮食生产能力及抗灾害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广西岩溶山区栽培果树生态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和引进适宜不同地质背景岩溶区域栽培的优良果树品种,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了南方优质梨、枇杷、无核黄皮、桃、日本板粟等几种果树优良品种在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的都安县三只羊乡和峰丛谷地的全州县白宝乡进行试种,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初步表现。观测结果表明,桃在两种立地条件下均表现良好,大果枇杷和无核黄皮适应都安三只羊的环境,全州县白宝乡宜发展落叶果树,如梨、桃、李、石榴、板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被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地区,按照植被退化程度的不同,对森林、灌丛、荒草地3种类型分别进行采样,筛选适合的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退化,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毛管孔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环境向旱生、贫瘠方向演变。以喀斯特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等指标定量评判土壤质量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3个等级。[结论]植被退化度越高,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成果,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干扰活动和喀斯特山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所致。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治理石漠化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生态县建设指标和方法,以河南省南召县为例,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等3类15项指标的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直线趋势方程拟合法,从生态县建设指标变化的过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阈值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转换为统一的分值,进行生态县发展潜力的评估。结果表明,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5项指标未来较难达标,根据发展潜力评估的结果,划分2014—2016和2017—2020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发展阶段,对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山区农业大县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松柏山生态保护示范基地9个不同景区的植物配置原理、植物的利用、植物配置遵循原则、植物配置类型、树丛配置方法、植物配置艺术手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营造喀斯特地貌绿色旅游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城市园林植物生态环境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指出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以生态学为基础,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病虫及天敌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保障人、天敌、园林植物和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